李淼:做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师

题目早已拟好,只是迟迟没有动笔。昨天白天我还在微信宣布当晚必写,然后还是因为一懒二累拖延了。

恰是今天,我就偏偏在生活中做了一次人生导师。这就迫使我不得不动笔了。

一个只有22岁的研二学生,当然会有很多困惑,关于专业,关于选择,关于用功与否,关于困惑,关于该不该困惑,关于该不该想“该不该困惑”……但凡每个人都会一生遇到的问题,年轻人几乎都会问。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与我们那时不同,他们问题多,并且敢于困惑。我们那时,除了读书还有什么选择?除了毕业后服从国家分配还有什么选择?现在,选择多得如“交叉小径的花园”中的路。一个研究生面临选择时,当然可能会请教他的导师。那么,导师该不该充当他的人生导师呢?

根据微信公号“世相”的主人张伟同学的一篇文章,一个人要远离人生导师,“热衷对陌生人生活进行指导的人,要么没有智慧,要么没有道德感”,“即便这些教诲偶尔是正确的,也因为概率过低而不足弥补。”

好吧,我的学生不是陌生人。但他除了在入学的时候见过我,其余时间一直在研究生院上课,这和陌生人有什么两样呢?我认真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自愿地提供了指导,有些指导甚至溢出他的问题范围,我是否没有智慧,或者没有道德感?

早在此前,我转那篇文章的时候,说:“一个写作,尤其是写公号的人,不可能不去指导别人,这篇也在指导。所以开篇应该说这篇文章只有60%正确。”

昨天,我开始撰写此文时,这样写道:“人固然都是独特的个体,但太阳底下无新事,每个人都有值得分享的人生经验,有些人拥有的更多些。”对这段话,我现在还可以加上一句:“有些人更善于从别人和自己的经验做出总结。”

因为,今天我就与我的学生分享了个人经验,而不避被责备为人生导师,也不避被指责为“要么没有智慧,要么没有道德感,……即便这些教诲偶尔是正确的,也因为概率过低而不足弥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都和那位学生说了什么。最后,我再总结一下我们大家伙为什么应该去争当人生导师,如何做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师(当然不是做一个只说正确建议的人生导师)。并且,我还会再次指出,只要你在写非故事非诗歌体的文章,你就在做人生导师。

一个人不该为做人生导师而羞愧,应该为做了人生导师却贬低人生导师而羞愧。

好了,让我们转到正题,我今天都和学生讨论了什么,我都说了什么。

这位学生先问我关于这个和那个的专业问题,这里略去,对陌生人无用。

接着,他问我,怎样判断我是否有做科学研究的能力?

我反问他,一件事你不去做怎么会知道答案?老师在课堂上讲,有些你听明白了,有些你没有明白。即使你听明白了那部分,你不去做习题,你怎么知道你真的明白了?比如我,我做了研究,知道了我会做研究。然后我写诗,写诗之前不知道自己会写,写了几首之后,我知道我会写了。但那时我并不知道我能写得很好,因为经验不足。在写了不到两年之后,我写出了自己的风格,那时,我知道我能写出好诗。现在我确定,我确实是个诗人。

然后,在一年半前,因为科幻界的忽悠,我突然就进入了小说领域。先写了一篇小说开头,在微博上很多人建议我如何写得更好,甚至被一个匿名的人谩骂,说我压根不具备写小说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我这人不信邪(当然不信邪不等于相信自己会写),我继续写,虽说第一篇处女作从来没有完成最后一稿,我却写出了十二万多字的短故事,写了几篇爱情小说,得到了不少人的夸赞。这样,我明白了我会写小说了。只是,一年半的经验不足以让我相信我会是个好小说家,虽然今天还有人这么夸我:“唯一的男闺蜜李淼老师写小说不比他当物理学家和写诗差。”

写了这么一段,无非想用具体例子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困惑于事无补,你得去做,才能知道答案。想知道梨子甜不甜,你得去吃。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做某事,你得去做。想知道能不能够做得好,你得不断地去做。因此,想知道自己会不会做研究吗?那就去做研究。

他又问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值得不值得为研究用功?因为很多同学关心他,他有点偏瘦,在用功之后身体会不会变得不好?

我问他,你看看我,我的气色和身体,哪里不好?虽然我不算最用功的,至少用了几十年功,现在怎么样?

他说,看上去挺好。我继续问他, 我和你父母差不多大吧,他们不需要用功吧?他说差不多大。我说,我的身体与他们比如何?他说,不比他们差。

这是用实例来回答他的问题。接着我说,不用功能将研究做好吗?其实做任何事,不用功行吗?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告诉你,各行各业,做得好的人,包括那些天才如莫扎特、牛顿和莎士比亚,都逃不过一万小时定律:你得在一件事上花上至少一万小时,你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它。如果你想成为天才,当然你得有做那种事的基因,但是你得花上比一万小时更多的时间。

当然,你下苦功的时候,得注意健康。用功与健康生活不矛盾,睡够吃好,注意身体的调节并适当锻炼,只能帮助你做到更加用功。不用功的人能将一件事做好吗?那些关心你的同学觉得不必特别用功的他们不是和你一样年轻吗,那么他们怎么能知道一万小时是必须的呢?至少他们不是任何一方面的专家或熟练工吧?他们更加没有成功吧?你是听一个过来人的经验,还是听一些远远还没有掌握任何方面的技术的人?我觉得那些人的话完全可以忽略。

我对他重复了我最近常说的话——年轻时不吃苦,就等着年老时吃苦。不过,你可以做这个选择,我不会去劝说别人年轻时要吃苦,因为毕竟多数人是普通人。他们不爱吃苦那么就做普通人。

我们接着还讨论了几个问题。例如,研究理论需要什么?我说需要去做,做了才知道会不会,如果能力不够,退可以用计算机做数值研究;如果能力够,就继续做理论研究,如果能力超强,那么进可以做更难的理论研究;在能力不够的情况下,退而做数值研究,发现做数值研究的能力也不够,那就去尝试动手做实验研究;如果连实验都做不了呢?那就改行,完全不做研究。

就这样我们随意地聊了很久,我也当了一回人生导师。现在我将部分问题和回答转述给陌生人,就当了一回“要么没有智慧,要么没有道德感”的人生导师。

一个写作的人,尤其是在传统媒体上写专栏,在微信上更新公号的人,你写的是什么?关于公共问题?那么你在为你的读者提供一个视角,似乎与他的私人人生无关,可是涉及判断的事情,怎么不会改变他看问题的方式?而看问题的方式恰恰关乎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能与人生无关么?当然多数人不写公共问题,写的是什么呢?娱乐、绯闻?好吧也许这些与你个人人生无关。可是你写“小三问题”会与你一生无关么?如果你提供对某些公众人物的看法与对他的行为判断,例如对芮成钢这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看法,这太与你的人生有关了,因为现在正流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当然,也许你写的是故事,写故事的人将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小心地隐藏起来,因为你没有去指导任何人的人生。我能举一个例子么?在我处于人生的某个关键时刻时,我读了黑塞的《悉达多》和《玻璃球游戏》,我从低谷中走了出来,并彻底改变了我对后半生的规划。黑塞不是人生导师,但他做到了。

也许你写的仅仅是文学评论。那么,文学关乎人生我们前面说了,你在评论什么?

也许写诗不是指导人生。这个留给大家思考。

其实,“远离人生导师”本身也是一个人生指导。你说我诡辩,那么这个诡辩的逻辑漏洞在哪里?

太阳底下无新事,你再独特,你过的生活别人早就有过了。那么,就不妨听一耳朵,或者自己有心得人家爱听不听你分享一下有何不可?

我们要规避的是,不要去误导别人,不要写低级的心灵鸡汤,不要去迎合大众为了畅销写职场指导爱情指南,不要在仔细思考前将一时的情绪化结论公之于众,不要去刻奇,不要去进行不接地气的思考(这两句话貌似有点针对文艺青年),不要去散布流言中伤别人。

我们要做到的是,好好思考自己人生的得失,好好观察别人的人生;好好学点历史,学点各方面的知识;真诚地和别人分享你的收获,这才能做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师。

作者:李淼,理论物理学家,专业研究领域包括超弦理论、宇宙学和粒子物理,发表英文专著《暗能量》,科普著作《超弦史话》、《越弱越暗越美丽》。有诗歌三百余首,最近开始写作科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