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反腐靠吃药靠得有点“离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决策研究组发现,受贿金额越多,受贿行为对大脑的刺激就越大。这一说法促使外界讨论是否可以利用药物或治疗方法来抑制腐败倾向。“吃药反腐”说随之引发公众关注。昨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纾否认课题与腐败、贿赂行为有任何关联,主要是为了研究什么样的脑神经机制会导致“金钱会使人们违反公平原则”这一社会现象。(7月13日《新京报》)

“吃药反腐”不过是大众想象力的一次发挥而已,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认识到其实施的可能性不大。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关注并讨论此事,这里面似乎透露出一种心情:“吃药反腐”最大的好处在于提前预防,假如在腐败发生之前就做好预防,反腐的效果无疑将更好。

“反腐靠制度不能靠吃药。”这是最基本的政治学常识。仅凭这一句,就可知这个研究组心智是正常的,不会傻到想靠研究类似“长生不死”的“长廉不腐”等灵丹妙药来防治腐败。也就是说上述关于脑神经机制的包括使用金钱刺激在内的各项试验研究,都只是自然科学、社会心理学领域,最正常不过的科学实验,它从某种角度证明了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当前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失误、监督失效、制度失范。要遏制并逐步减少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就必须相应地运用思想教育、制度规范和监督制约等综合手段。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是要把教育、制度、监督三者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统一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全过程以及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反腐靠吃药靠得有点“离谱”。反腐败所需要遵循的原则,无非就是事实和制度两个方面,并且充分发动各种监督机制尤其是舆论监督和民众监督的作用。只有开门反腐,才能真正发现隐藏着的腐败分子;只有开门反腐,才能给腐败分子以真正的震慑力。(文/季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