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拢土豪求包养,罗辑思维如何玩转社群商业?

拉拢土豪求包养,罗辑思维如何玩转社群商业?

近来罗辑思维计划全国巡讲,拉拢土豪企业。这可捅了蚂蜂窝,不少小伙伴跳了出来:这些年,我们都被罗胖子骗啦!罗胖子太low啦!这个胖子为了挣钱,又绕回老路子,已经严重偏离社群经济,失去节操!我们不跟你玩啦…

爱之深恨之切呀,一副感情破裂闹分手的架势啊吼吼…其实,这些小伙伴都很值得尊重:不脑残、敢质疑、体现出罗辑思维关注者应有的独立思考。

窃以为,“巡不巡讲、要不要钱、找谁要钱”不是社群商业与否的判断标准。找会员要钱是社群商业,找企业要钱就不是了?人家发罗利的时候是社群商业,全国巡讲就不是了?这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一次巡讲,不能上纲上线。罗胖咋就欺骗你们啦?巡讲不是关键,关键是要弄清楚巡讲背后,罗胖想要玩什么?如果罗胖最后真掉到巡讲的钱坑里了,那时候你们再三打五雷轰不迟。

这里,我无意辩驳、也无意批判,只是想静下心来,看看罗胖到底要玩什么,能玩出什么,以及我们想要的社群商业到底是什么样?

全国巡讲,罗胖要什么?

关注罗胖,因为他对于《失控》蜂群思维的实践,以及对个体崛起的判断。罗辑思维是一场实验,罗胖其实也就是一个布道者、先驱者、创业导师。用罗胖的话说就是,未来一切产业皆媒体,需要“魅力人格体”。

罗辑思维不断的提供这样的理论分析、商业案例、并提供了一个叫做“会来事”的交流平台。不少心怀梦想的创业者聚集于此,罗辑思维也因此从魅力的“点”升级为“线”连接的平台。由此,罗辑思维的社群实验走出了第一步:找到了兴趣相投的一群人,并通过平台实现了基本的连接与协同。

但我们会发现,这样的连接还远远不够,从“罗利”、“会来事”等项目的实施情况就可以清楚的看到,会员之间没有实现更有效的协同,企业的影响力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好些项目昙花一现,在后续的组织实施中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半途而废。

这与年初的“霸王餐”一样,愿望是美好的,但结果就让人感觉只是一场秀。罗辑思维可以做,张辑思维、李辑思维如果愿意,吆喝一声同样可以做,社群的独特价值未能有效发挥。

3月我与罗老师采茶的时候当面问过:如何更好的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做实而不是作秀?我想这次全国巡讲,大概就是答案吧。

一直提倡连接、协作、自然生长、生态、社群、魅力人格的罗胖,应该不只是把这次巡讲当成一次敛金:

一方面,罗辑思维的关注点已经从个体扩展到企业,希望在更大层面上推动价值观的传播,而这样的传播,也更加放大了罗辑思维社群的价值;

另一方面,他更大的着力点应该在于,以这次全国巡讲为引子,做一场布道,实现与企业更大层面的“连接”,有选择性的与有价值的企业连接落地,帮助企业更好的转型,同时搭建平台,帮助社群内的会员个体更好的发挥价值。
其实罗振宇与张小龙颇为相似,都是《失控》的热爱者与实践者,帮助点的崛起,实现线的连接,“魅力人格体”与“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也颇有隔空对话的意思。只不过一个在社会基础信息设施建设层面已经走得很实,一个在意识形态层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拉拢了企业,罗辑思维还缺什么?

如果这个思路成立,发展了土豪企业会员,罗辑思维就会有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在社群的探索上就会显得更加从容;就能更好的实现人与人、人与企业、企业之间的连接,商业价值也就更加突出。似乎一片美好。

但如果罗辑思维按照一年来的实验套路继续下去,却可能正在偏离社群商业,“发罗利、收会费、组织一帮人要企业的钱”,这些玩法乍一听很新鲜,但时间久了,却逐渐显现出跟社群商业的貌合神离。

在此,有必要再来回顾一下什么是社群。这一点,罗胖已用克莱·舍基在《无组织的组织》的观点帮助我们理解:

1、共同的目标,或者是纲领,通俗说叫调性、逼格,人群通过纲领、调性已经做了有效的区隔,基本上能做到让对的人在一起。

2、高效率的协同工具。这也是为什么在PC时代社群比较难以建立的原因,微信、微博这些实时工具,使得协同变得非常容易;

3、一致行动。

也就是说,社群应该是一个自由生长的生态:

1、成员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因为兴趣价值观的一致而聚合;

2、有休戚相关的利益连接,在部落化的互联网时代,有共同协作的动力;

3、有内在的机制,能很好的实现协同,能如有机体一样,实现自我成长、自我修复、自我反馈、自我进化。

用这点回顾罗辑思维一年来的实验,或许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社群本身的价值并没有激活。罗辑思维走到今天,会员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实验及活动的组织发动更象一群乌合之众,有一种乱哄哄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感觉。

因此,罗辑思维要继续玩下去,以下两点思考供参考:

罗辑思维社群需要什么?

1、去中心化

罗胖很谦虚,一直表示永远不要提粉丝这个词,只说用户,会员,朋友,伙伴,没有粉丝;因为粉丝就是中心化,是对偶像的崇拜。他也曾自称为晨起洗漱水房旁的老先生,碰到你了聊两句,如此而已。并常常的走到会员中间,亲切平和真实,他的言行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却不自觉的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罗辑思维这个社群正在以他为中心,形成一种明星崇拜,并可能更甚。

如果是一个微店,是一个手工艺人,范围小到只需1000个铁杆粉丝,那么你可以尽情的展示自我。但罗辑思维是要做一个起码10万人的会员社群,是一项要持续10年的互联网实验,这个时候,这样的明星崇拜和个人中心,就会有一丝不妥——这是会影响社群价值发挥与成长的。

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时代,企业组织兴衰很快,三五年间从起高楼到楼塌了是常态;而一个人要靠个人的“魅力人格”,撑一个社群10年,如何做到?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魅力人格”的主体只能是个人吗?既然一切产业皆媒体,那么一个企业、一个组织、一个社群同样有他的“魅力人格”。特别是对于罗辑思维这样特立独行的社群而言。

罗辑思维为什么不能强化“社群人格”——从个人放大到群体?

罗胖自己说“在互联网冲击下,许多大组织都在飘摇,身处其中的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立身呢?就是利用现在的组织给你提供的资源,做一件让整个市场都看见的事,完成个人在原组织中的崛起,这也是对你现任老板最负责的做法。”而罗辑思维现在最需要的,可能也就是做这样的转变,将社群会员的价值发挥出来。

罗胖是一个布道者,是互联网时代思维与方法的启蒙者、传播者,要做的,是用这种思维方式去指导、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价值,激活社群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涌现出更多的罗胖张胖李胖,帮助更多的人成长,走到舞台的中央,这样才能更好的增加社群的价值。这个社群应该是无中心的,也处处都是中心,这才是最合理社群特征。

在基本的社群组建后,罗胖要做的,更应该象一个旁观者、一个导师、一个布道者,将舞台让出来,通过对话、连接,挖掘出更有有价值的社群成员,实现社群价值的倍增,而不是单打独斗。

那个时候,社群的魅力人格会放大罗胖的魅力人格。如同创新工场,孵化了豌豆荚之类的很多优秀产品,但谁也不会忘记创业导师李开复。

因此KK在《失控》、《科技想要什么》等书中说,真正伟大的技术到最后都隐于无形,如电力、通信,形成一种基础设施,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无时无刻不依赖它。或许这才是罗胖应有的格局吧?

2、价值筛选与协作机制

在漫长的进化中,自然生态形成了自己基本的规则:蜂群蚁群有内在的协作机制;自由的市场经济也形成了宏观的调控;微信在自由生长,张小龙却不断制定规则,抑制噪声…这些社群,处于失控的状态,但有极强的内在关联,避免了群体沦落为乌合之众。

反观罗辑思维,这场实验到现阶段,还是比较粗放的。说得再直白点,其实是没有规则的。如果说有规则,那就是钱,给钱都能上——这当然无关节操,但真实不利于社群成长的。

缺乏价值筛选会员更像一群乌合之众。罗辑思维内不乏心怀梦想、有独立思考的会员,但会员的发展只用钱来衡量这一评判标准却让会员质量良莠不齐,会员中充斥了不少脑残粉,一些活动的组织中,山呼海啸,给人错觉。当然,在实验的最初阶段,用这样的方式去探索尝试无可厚非,但实验要真正进行下去,如何抑制群体噪声,发挥群体价值,那就要仔细甄别了。

缺乏价值筛选的“罗利”在透支社群信用。罗辑思维为会员谋福利真是活雷锋。但缺乏价值筛选的“罗利”以及其他项目,对企业,对社群都不见得是好事。在与这些罗利企业连接时,大家能看到罗利带来了什么?在这些商家眼中,罗辑思维与CCAV到底有什么两样?想清楚这些问题,恐怕玩法也会变化。

因此,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罗辑思维是否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何挖掘社群会员价值?而不只是组织起来“劫富济贫”?如何帮助个体更好的自我实现?如何让企业的影响力更持续持久?

(1)在招收会员时,能否进行地域、年龄、兴趣、爱好、职业等诸多之类的维度划分与统计?在招收企业会员时,是否将个人会员的价值与企业需要更好的进行连接?

在6.14日奥迪赞助的见面会上,我一位朋友的行动计划,因为罗老师现场的一句话,而与奥迪产生连接,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但这只是个例。我们很难让罗老师天天来当月老,这不现实。我们需要的是,如何将这种有价值的个体与个体的连接,个体与企业的连接变为一种普遍的发现机制?

(2)罗辑思维是否能对社群实验进行跟进、分析、反馈、优化?以提炼发现更适合社群运营的机制?

既然是实验,就要有数据、分析、跟进、反馈,这才是对这次实验负责任的态度,而不只是每次活动大家一起飙倍儿爽,事后一哄而散,缺乏持续性,缺乏优化改进。这样的活动,再来十次,大家都会疲掉,还能看到十年之后吗?

而罗胖讲了那么次的大数据,能否用在这场实验上?

这样,一次次活动下来,不断优化改进,发现问题在哪里,能看到社群的成长,也能看到个体的成长,参与的人和企业才会更有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发挥挖掘社群价值。

因此,社群的实验不只是培训、讲课、做视频,也不只是做做线下见面会与活动。真正的社群实验穿透着对互联网分布去中心化思维的深入理解,对分布协同机制的深入探索,对激发个体潜能的悉心探讨。KK的煌煌巨著《失控》通篇都在讲这种内在的协同机制,这是一个社群运营最困难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罗辑思维要真正做好社群实验,或许,这才是关键。

作者微博微信:tankvision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