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50天报告

吴晓波频道:50天报告

作者为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

数据:公号与视频

“吴晓波频道”于5月8日上线,我写了开篇词《骑到新世界的背上》。自此,每周二、周日各一篇财经专栏,周四在爱奇艺播出三十分钟左右的视频脱口秀。我中止了与其他所有纸质及门户的专栏合作,包括已经写了七年、让我难以割舍的FT专栏,师兄张力奋到杭州,我专门向他做了解释。

微信公号上线当天的订阅户为4582人,到一个月后的6月8号超过十万,这一天做了一个小活动,第十万名用户可以得到一台mini ipad、一套《激荡•跌荡•浩荡》三卷本和去千岛湖岛上住一晚,这位订户是大学在校女生。其实,“吴晓波频道”的订户中,66%为男生。

到第50天,订户数接近14万,其中,北上广和浙江、江苏五地之和约为50%,集中度可谓很高。6月27日,频道发布“招募令”,在北上广深杭成立书友会,招募管理员和后援团。第一场由订户自主发起的读书活动在6月14日就进行了,组织者是中国社科院的一位在读博士,12名北京订户在银河SOHO聚会,有人提供场地,有人提供茶叶,频道提供了十本《商战》。

每期更新的专栏,图文转化率为25%到50%之间,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一到一半的订户会打开阅读,后台每天收到的消息留言为200条到1600条之间。

在爱奇艺财经频道播出的脱口秀,集均的收视量为82万,最高达到120万,爱奇艺数据分析人员说,与娱乐节目相比,它的特点是:男性观众多,年龄段集中于18岁到35岁之间,上海和江浙观众多。6月27日,我到北京参加了爱奇艺•吴晓波工作室的签约发布会,频道与平台的合作将更加深入。

我还在频道里做了一个小测试:“你是怎样发现‘吴晓波频道’的?”,5600多人参与投票,其中,35%来自爱奇艺视频、24%来自微信朋友圈、16%来自新浪微博、27%来自其他。我曾在6月初上了三期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专门讨论过自媒体现象,不少人是从那里知道的。

内容与传播

“吴晓波频道”的slogan是“一个人的财经频道”,我既没有转行,也没有转型。

在开篇词里,我就清楚地写道:之所以要开频道,是因为纸质媒体及传统新闻门户正在迅速的式微,我所依赖的传播平台在塌陷,而微信的到来,让我突然有了新的适应感,订阅号模式让我们可以认真地讨论一些公共话题,它们将聚焦于财经事件和人物。所以,我理解的自媒体,是“自己的媒体,自由的媒体,自在的媒体。”

我特意推送了几篇超过4000字、比较艰涩专业的财经专栏,比如人物类的“第一代国企经理人:郑观应”、访谈类的“为什么是1984年”以及历史类的“穿越回100年前,你将看到怎样的中国”、“山西票号百年祭”,它们的图文转化率略低于新闻类评论,但都超过了16%。

基础于内容的试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文字专栏中,大幅度增加了历史图片和自制图表,这使得财经阅读的愉悦度略有增加;

——从6月开始,在专栏中增加“小调查”板块,“把我们的观点告诉世界”,提高了订户的参与感,并因此生发出独立的观点和立场;

——在推出视频的同时,勾连相关的文字内容和图书推荐,形成多媒体的互联互动;

——在一向严肃的财经脱口秀中,增加一个布袋角色巴九灵,负责吐槽、搞怪和提问。很多观众不喜欢,我特意写了一篇《创新就是让你有点稍稍不适》的短文;

在传播上,尽管中止了频道外的所有独家专栏,但好在各平台都能理解我的初衷,所以在转发上,仍然非常的广泛,甚至传播变得更加理性,写得好的,转得很多,不好的,悄无动静。频道的小伙伴们与一些主要的财经公号都打了招呼,转载时标出“吴晓波频道”,大家基本都能配合。

自媒体的五个特性

做了五十天的“吴晓波频道”,试验刚刚开始。这期间,纸媒恐慌及今日头条引发的版权风波迄今未歇,所以在风雨飘摇中,常常思及写作者的未来。

围绕着自媒体,有很多新奇的思维和实验,比如社群经济、组合型社区等等,这些,我其实都不太懂。“吴晓波频道”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财经写作的多媒体化改造,是一次升级,而非转型,它的原发起点并没有改变,即“以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这是沃尔特•李普曼在1959年说的话,也是我从1990年起就立志想做的工作。

变化的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相应带来的作者——读者关系链以及商业兑付模式的突变。我想,有五个特性是显著的。

其一,产品驱动原理不变。好内容和好表达仍是硬道理,受众无须迎合,价值仍在独立之思想和独立之精神。所变的是表达的多元化,文本、视频、音频、图表、投票以及现场授课,构成为一个新的、以个人(或某一聚合体)为中心的思想平台;

其二,传播呈现非线性特征。因移动客户端的特殊性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状态下获取信息,这将造成以提供海量分类内容为特征的大平台的相对弱势,而自媒体则因小而专变得更加灵活和主动。当然,社交化传播并不意味着内容的完全碎片化,相反,沉浸性阅读及视频收看仍然大量存在;

其三,内容产品化成为必然。我原本为报纸写专栏、为电视台做节目,只收取稿费,与报纸或电视台的广告应收毫无关系,在自媒体模式里,一篇专栏或视频将构成为一个独立的产品,无论是前向式收费(会员订阅制),还是后向式收费(广告内嵌、品牌冠名、流量分成、打赏),都将与内容提供者直接相关。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自媒体人都同时要成为广告经营者,垂直的商业服务机构将很快大量出现;

其四,增值兑付模式多元化。不同属性的自媒体人将因其行业特征而获取线上、线下的商业利益,比如,娱乐明星可以贩售在线歌曲、虚拟道具和现场演出门票,作家可以出售纸质书或多媒体化的电子书,心理师可以发展在线咨询或线下培训课,财经专家可以举办专场演讲会或开展咨询业务,等等等等。

其五,核心粉丝价值凸显。订户的分地区、分类群运营将变得至关重要,在有效的、半封闭的互动环境中,会出现“秘密语言”、社群特征甚至独有的仪式,百分之一的核心粉丝将构成自媒体社区的传播和引爆力量,经典意义上的“大众媒体”消失了,小众或精众化成为新常态。

上述五条,“吴晓波频道”有的已经试验,有的即将试验。

我现在所想所做,也许都是错的。

还没有双满月的“吴晓波频道”还会继续走下去,再给我50天,出一份百日报告。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