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风雨路之“阿里号”金融战舰

自马云在2012年9月份的网商大会上将阿里巴巴的未来定位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业务开始,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动作频出,布局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与调整组织架构等多项工作并行。

 

作者:贞元(微信公众号daosuier99)

自马云在去年9月份的网商大会上将阿里巴巴的未来定位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业务开始,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动作频出,布局新业务、推出新产品与调整组织架构等多项工作并行。一时间,阿里金融风光无限,不少人甚至喊出了“颤抖吧银行”的口号。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不断的向日常生活和传统产业的深入渗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在改变,企业组织生产和实现销售的方式在改变,这时不管是B端(企业)还是C端(消费者)的金融消费行为也在随之发生变化。技术的进步更使得为适应这种改变而进行的金融创新成为一种可能,在这种情势下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嫌贫爱富”是现在银行的典型特征,这也无可厚非,小微贷款存在信息不透明程度高、担保抵押缺失、贷后监控成本高、不确定因素多等问题,因此管理和风控的成本都很高,使得银行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切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服务方式为高效的满足庞大普通个体的金融需求提供了可能,这些普通个体往往能贡献更高的收益率,因此对金融机构来说由他们组成的集群所创造的财富将是一笔巨大的宝藏,互联网和数据就是关键的“寻宝图”。借助互联网和数据帮助,银行将具有更大的动力和能力去服务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改变其一直以来的“嫌贫爱富”的特性。

阿里金融就是为这些普通的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而生的,也是对这一宝藏的开拓性发掘,这是阿里金融存在的最大意义和相对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完成了十年的原始积累后,今天的阿里金融已经成为了阿里集团的核心战略单元,以一种更加独立、更加整体、也更加高调的姿态昭示“哥们要真开始大干一场了”。

这是一篇长文,详解阿里金融走过的十年历程、布局的五大板块以及未来的发展猜想,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角度全景展示阿里金融的战略布局。

一、十年风雨金融路

资金流的顺畅流转是商业得以有序运行的前提,因此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为使命的阿里巴巴在打造了涵盖B2B、B2C以及C2C的强大商务平台之后,金融自然成为其下一个目标,为的是“让天下没有难贷的款”。到今天为止,阿里金融已经走过了10年多,我们大致可以将这10年多的路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投石问路、多方探索和全面起航。

阿里金融布局的三个阶段

1、投石问路(2002年~2010年)

大家都知道数据和信用体系是阿里金融最独特的地方,也是其有望实现爆发的关键。阿里巴巴数据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

2002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诚信通的会员服务,这是阿里巴巴为从事贸易的中小企业推出的会员制网上贸易服务,要求企业在交易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信用档案,并展示给买家。随后的2004年3月,阿里巴巴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诚信通指数”,通过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会员的信用状况。这种信用交易的记录反映了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以及销售情况,并通过科学的体系来衡量企业的信用状况,具有非常高的参考意义和价值,这是整个阿里金融运作的重要基础,称得上是阿里金融的最初萌芽。

2003年5月,看到C2C业务潜在需求和商业价值的马云推出了淘宝网,并于当年10月宣布了支付宝的成立。2004年12月8日,浙江支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12月30日,支付宝网站正式上线并独立运营。2010年,支付宝的用户数突破了3亿,其功能不断被强化,使用领域也不断被拓宽,相继推出了公共缴费、卖家信贷、快捷支付等特色服务。

在这一过程中,阿里巴巴B2B业务诚信通服务的运营思路再次运用到了淘宝上,经过几年的努力阿里巴巴围绕淘宝搭建了完备的商家信用评价体系。 随着阿里巴巴和淘宝业务的发展,阿里集团建设的商家信用数据库涉及的企业越来越多,评价体系也不断的完善。事实上,在某种程度上这和人民银行一直花大力气推广的征信系统并无二致,甚至更加的精准和实用。正因为具备了这样的基础,阿里巴巴也开始有意识的在数据层面和银行进行合作,探索以数据为基础的金融体系。

2007年5月起,阿里集团联合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向企业推出贷款产品。阿里巴巴接受会员贷款的申请,并将申请和企业在阿里商业信用数据库中积累的信用记录交由银行,由银行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2009年,为推进与银行合作而设立的网络银行部从B2B业务中拆分出来纳入阿里巴巴集团,负责集团旗下所有子公司平台的融资业务,此后更名为“阿里巴巴金融”,完成了组织架构的独立。

这是阿里金融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不管是有心摘花还是无心插柳,围绕阿里巴巴和淘宝商家建立的商家信用数据库成为日后阿里金融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面向消费者的支付宝和与银行合作的贷款产品则是阿里巴巴在消费端和企业端金融探索的开端。在这一阶段,通过与银行的合作阿里巴巴也对贷款的流程以及风险控制有了初步的理解,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多方探索(2010年-~2012年)

与银行完成初步试水的阿里金融,不出意料的在2010年初与银行不欢而散。此时的马云已经为在金融领域自谋出路做好了准备。

果然没过多久,2010年6月,浙江省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宣告成立,这表示阿里金融的信贷业务正式开张。随后2011年6月,重庆市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也宣告成立,阿里小贷进入扩张期。阿里小贷面向一般银行都看不上的小微企业,以商家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为支撑,具备无需抵押,网商凭借自己的信用网上申请贷款,办理流程快捷,支取、停用方便等特点。

在这一阶段,支付宝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于2011年5月顺利拿到人民银行颁发的第一张《支付业务许可证》,并且用户数量突破7亿。此外,支付宝仍在不断的拓宽业务范围,例如上线商家服务平台、收购安卡支付进军国际航空支付、加强支付安全、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等。

在第三方支付和信贷领域打下稳固基础的阿里巴巴继续拓展新领域,进军保险和担保业务。

2012年9月,网上传出阿里巴巴马云联手腾讯马化腾、平安集团马明哲成立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涉足互联网保险。差不多相同的时间,马云旗下的三家公司阿里巴巴、淘宝以及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在重庆注册成立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马云。

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马云在第三方支付、信贷、保险、担保等领域逐步落下重要的棋子,阿里金融的业务架构也初具雏形。

3、全面起航(2012年~2013年)

在各个业务点上布好棋子的马云开始高调的抛出阿里巴巴的金融战略,并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组织和人事调整,以使之更适合金融业务的发展。

2012年9月,马云在网商大会上表示阿里巴巴集团将从2013年1月1日起开始转型,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阿里巴巴要重建一个金融信用体系。

此后围绕这三大核心业务,阿里巴巴进入了调整期。2013年初,阿里巴巴集团架构调整为25个事业群,阿里金融和支付宝不在其中,这是平台和数据业务的雏形。2月22日,围绕支付宝和阿里金融阿里巴巴宣布继续调整,将支付宝拆分为共享平台事业部、国际业务事业部和国内业务事业部,再加上原来的阿里金融共同组成了阿里金融业务的四大事业群。四大事业群各有侧重,主要面向消费者金融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并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大业务体系。3月7日,阿里宣布以四大事业群为班底筹备组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并任命彭蕾为CEO。自此,阿里金融的整体业务板块和组织班底正式浮出水面,阿里金融作为集团的重要组成与电商平台业务并列存在,这是阿里下一个十年的战略重点。

探索期的阿里金融更多的是以服务者的姿态出现,从属于集团内部的电商平台业务。今天对于阿里金融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战略更加明晰,业务更加独立,组织也更加完备。以平台业务为基础,以数据和信用为核心,面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行金融创新之路的“阿里号”金融战舰正式起航了。

阿里金融组织架构

二、五大板块扬帆起航

经历了十多年风雨历程的阿里金融形成了如今的五大核心板块,涵盖支付、信贷、担保、保险等。

阿里金融的五大板块

1、支付宝(第三方支付)

在阿里的金融体系里,支付宝是起步较早、发展得最好的一个板块。截至2012年12月,支付宝的注册账户已经突破8亿,日交易额峰值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亿零580万笔。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在线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8,039亿元,支付宝占据46.6%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

在互联网支付领域,支付宝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市场优势一时难以撼动。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移动支付和线下支付已经成为热点,市场规模将数倍于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相伴而生的个人移动金融服务则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是这一领域目前的格局尚不明朗。

目前,支付宝已经将这一领域作为布局的重点,先后推出了条码收银、条码支付、摇摇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悦享拍”、声波支付等移动应用特色服务。去年12月开始公测的支付宝新版客户端更是昭示了其在这一领域的野心。这款手机客户端,不是简单的将网上支付宝平移到手机终端上,而是可以绑定多张银行卡,可以进行个人账单管理,同时也可以管理各种优惠券、会员卡、球赛门票、礼券,有点类似于Passbook,这无疑于 “以用户账户为中心”的移动金融应用的雏形。

看未来,预计支付宝的重点一方面是继续向更多支付领域渗透以巩固其在互联网支付中的地位,如基金市场、证券市场等;一方面是加快推进移动支付和线下支付的布局,抢占市场先机;另一方面就是基于现有庞大用户基数和平台业务,加速推进消费金融创新。

支付宝具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涉及的业务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支付宝是阿里面向消费者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也必将成为阿里消费金融创新的支点。

2、阿里小贷(小额信贷)

小贷和微贷是阿里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试水较早。借助“诚信通”、“诚信通指数”等服务建立的商家“网上征信系统”是阿里金融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和根本。

阿里小贷款构成

阿里巴巴的信贷业务主要是通过浙江和重庆两家小贷公司进行的,两家公司的注册资本金共计16亿元人民币,由于政策规定可向银行借贷不超过其注册资本金50%的资金用以放贷,因此阿里金融两家小贷公司可供放贷的资金最多为24亿元人民币。

目前,阿里小贷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贷款服务:淘宝贷款和阿里巴巴贷款。其中淘宝贷款主要面向天猫、淘宝以及聚划算的卖家,分为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阿里巴巴贷款主要面向阿里巴巴的会员。淘宝、天猫、聚划算商户由于业务经营全过程均在淘宝平台上完成,其经营状况、信用历史记录等十分详尽,且系统已为其自动评价,故放贷审核、发放可全程在网上完成,而B2B业务放贷的流程中则有实地勘察环节,由阿里金融委托第三方机构于线下执行。淘宝贷款没有地域的限制,面向全国的淘宝、天猫以及聚划算的卖家。阿里巴巴贷款则有比较严格的地域限制和要求,之前主要是面向在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的付费会员开放。不过近来阿里巴巴贷款具有明显的扩张势头,2012年7月份,开始面向江浙沪的阿里巴巴普通会员开放,此举曾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今年春节刚过,阿里金融就宣布小贷开始对广东阿里巴巴的付费会员开放。有消息称,阿里巴巴贷款年内或将完成对国内小微企业密集区域的覆盖。

就贷款的比例而言,阿里小贷中的80%为淘宝贷款,投向了淘宝、天猫和聚划算的商家,一般情况下这部分贷款的最高额度为100万元;剩余的20%为阿里巴巴贷款,投向了阿里巴巴的会员企业,一般最高额度为300万元。

阿里小贷简介

据悉,目前阿里金融的员工接近300人,其中互联网技术人员占有半数。一般的小贷公司往往只有3~4人,而且很少会有IT技术人员。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末,主要负责运营阿里巴巴旗下小贷公司的阿里金融业务部门,已累计为超过12.9万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贷款总额超过260亿元。而到了7月20日,阿里小贷已经实现单日利息收入100万元。

3、众安在线(互联网保险)

早在去年9月份,市场上就传言马云、马明哲以及马化腾联手涉足互联网保险业。今年2月19日,媒体报道三人联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已经走完监管审批流程,预计保监会很快将正式发布同意其筹建的批文,注册资本金10亿元人民币,注册地上海,阿里巴巴控股19.9%、平安、腾讯和携程分别占股15%、15%和5%,余下还有多个网络科技公司股东。众安在线的最大特点是除注册地上海之外,在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销售和理赔服务。

关于众安在线涉足的险种,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说法,预计其将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扩充。结合阿里巴巴、腾讯的具体业务以及市场的可接受程度,预计开始很可能会是运费保险和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运费保险比较容易理解,淘宝已经和华泰保险合作推出了这项业务,保险标的即为因买家自身原因退货时所造成的运费。阿里巴巴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则可能是通过给商家贷款,然后要求商家购买一份保险的形式来实现。这两个险种涉及的金额相对较小,不太容易做大规模。不排除随着法规的不断完善和人们接受水平的提高,众安在线涉足互联网世界的虚拟财产保险,这是一块很有潜力的市场,而且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另外,将众安在线打造成一个大型的保险平台,吸引更多的保险公司、中介机构到上面来从事保险的销售也是很有可能的一个方向,必竟这与阿里巴巴平台化运作的思路一脉相承。

4、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金融担保)

2012年9月,马云旗下的三家公司阿里巴巴、淘宝以及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在重庆注册成立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亿元,公司法定代表人马云。坊间传言,阿里巴巴公司出资2.1亿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70%,淘宝以现金出资6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20%,融信公司以现金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10%。

业界对阿里巴巴涉足担保业早有预期,至于具体的原因则普遍猜测为放大小贷的规模和地区。一方面因为小额贷款目前的地域限制以及审批监督非常严格,无法跨省市经营,小贷公司要想在其他地方扩张,必须在其他省份重新注册新的公司,这一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巨大;另一方面相比小额贷款不得高于1.5倍的杠杆率而言,担保的杠杆率可以达到3倍,这无异于放大了公司的贷款额度,可以服务于更多或者具有更大资金需求的商家。

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我倒更倾向于认为担保是阿里实现金融平台战略的一部分,而并非仅仅为了放大小贷的规模。一个事例可以说明,今年3月初,阿里巴巴推出一款“信用支付”产品,支付宝根据用户交易数据进行授信,授信额度由银行参与并执行,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购物支付。在这一过程中,银行的每笔信用支付都将由阿里巴巴旗下的担保公司全额担保。或许这才是阿里巴巴组建担保公司的最重要原因。放大信贷规模的工作通过引入银行等更多的合作伙伴来实现,而担保公司则在消费金融创新和小微信贷中作为担保方提供保障,完善交易的链条。

5、一达通(投资并购)

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简称“一达通”)是阿里巴巴在2010年11月收购的公司。资料显示,一达通是国内首家B2B外贸出口服务商,成立于2001年,其主要业务是借助互联网为中小企业进出口外贸提供通关、运输、保险、码头、外汇、退税、融资、认证等全程服务。一达通设有金融中心,主要是通过与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发面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证融资、备货融资、货款买断、远期外汇保值等多项金融服务产品,全面解决中小微企业贸易环节的资金和风险控制需求。金融中心下辖四个部门:国际结算组、综合管理部、产品项目及风险控制部、融资顾问部,分别负责国际结算、融资操作及管理、金融产品开发及风险控制等相关工作。据悉截止2012年9月,一达通当年已经为近5,000家中小企业发放贸易融资16,000笔,累计金额达8亿元人民币,平均每笔融资5万,每家企业16万。这些贷款无需抵押担保,100%用于实体经济、100%投向中小企业融资。

三、以数据和信用为核心的金融平台战略

从支付宝到小微贷款,再到担保和保险,看着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里不断排兵布阵、投子落棋,大家纷纷预测阿里银行要来了,阿里金融的每一步也都被视为染指银行的前兆,不少人甚至发出了“颤抖吧银行”的惊人之语,仿佛只有阿里金融做了银行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股力量,因为在金融领域银行依旧是提供资金融通以和金融服务的大头。

从阿里巴巴一直以来的运营思路和平台基因出发,我并不认为阿里金融一定会开办银行,即使成立了银行也只不过是为了探水之深浅,摸清了水性之后才能更好的和银行合作。因为阿里巴巴自诞生以来就是一家平台公司,以前马云开创B2B、C2C和B2C业务时,阿里没有想过要自己跳进去做电子商务。今天,马云推出千亿物流计划时,依然如此。业务虽有变迁,但是专注提供平台服务和打造生态产业链的运营思路一直都是阿里巴巴不变的战略选择,这是阿里巴巴的基因。马云曾多次表示,我们不是干互联网的,我们更不是干电子商务的,我们只是为中国互联网以及电商参与者搭建商业生态系统提供服务支持的。在任命彭蕾为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CEO的邮件中,马云也表示“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金融公司,但中国缺一家真正专注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公司。”

随着时代的发展,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及时、精准的捕获用户的需求,我们需要快速的反应,我们需要柔性化的生产方式,而这一切从来都不是大企业的优势。从长远来看,某些“大而全”的公司依然会具备核心竞争力,但是“小而美”的企业运作模式将大行其道,尤其是在面向个人消费的领域。但是正因为小,所以这种美就需要很多外界的支撑,需要有人来提供平台管理的服务。马云看的很清楚,也分析的很透彻,不管时代怎么变,为这些公司提供平台服务的企业都会立于不败之地。所以阿里巴巴一直在鼓吹“小而美”,也因此平台化一直是阿里巴巴最重要的战略。涉足具体的业务总要面临时代的变化和对手的竞争,弄不好就成了昨日黄花,但不管怎么变,水、电、煤这些基础服务都总是需要的,这样平台化也就能以不变应万变。 因此谈及阿里金融一定不能忘记阿里巴巴一直不改的平台化运营和打造生态产业链的发展思路。阿里巴巴对待电商是如此,对待物流是如此,我认为对待金融也同样会是如此。另外,阿里巴巴要做的是互联网金融,我们不能以传统的眼光来看,谈到金融就一定要开办银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将使得金融的存在形式和运作机制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否则互联网金融这个词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当然,阿里今天已经有了小贷和担保,也不排除回头开办一家银行,但我不认为这会是阿里金融未来的重点,而只是为了更大一盘棋所做的探索,毕竟只有自己先熟悉了水的深浅,才不至于跳进去被淹死。自己去开办一家银行,吸储、放贷也不是阿里的优势和基因,而且这个雪球滚起来需要太久的时间,不能更多的体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因此,不管是今天的阿里小贷还是担保都可能只是牛刀小试,阿里金融的未来同样是平台。

打造一个专门服务于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平台,并建立一套完备的运行机制,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都拉进来提供服务,这才是马云一直在做也最感兴趣的事情。这个平台上的金融机构好比天猫上的商家,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营,而阿里金融则以自己积累的商家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为银行提供支持。事实上,支付宝最近推出的“信用支付”也正是这样一个思路。阿里金融宣扬的理念是“让天下没有难贷的款”,但是未必要自己去放贷,这并不是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套用马云的话,中国不需要再多一家银行或金融机构,但缺少一家能打造平台并建立机制使得银行也愿意为普通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服务机构。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展望阿里金融未来的发展,我个人认为三个特点将日益明晰化:

金融平台战略:在现有的体制和技术条件下,小额贷款银行一般是看不上的,因为需要繁琐的申请和审批流程,存在不经济的现象。但是这种小额需求集聚在一起的绝对数字将是无比庞大的,如果再能产生规模效应,这块的收益将远高于银行传统的贷款业务。我认为阿里金融的平台战略将围绕集聚小额需求和产生规模效应出发,利用自身互联网运作的经验、积累的商家信用数据库,建立的信用评价体系以及海量的商家和用户资源等,搭建一个金融平台,并建立完善的运营机制,同时吸纳银行等各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参与,面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进行各种互联网形式的金融创新,形成一套生态体系,如淘宝一样自行运转。这样的运营思路体现了阿里巴巴的平台化基因,也是其优势所在,其所能创造的价值要远远大于自己去开办一家银行。马云曾表示, 阿里会重建一个金融信用体系,在这个金融体系里面,我们不需要抵押,我们需要信用;我们不需要关系,我们需要信用。这个信用体系就是平台的运营机制。

以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为核心:阿里集团围绕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等平台上的大量商家和消费者建立的信用数据库和信用评价体系是阿里金融的核心资产,也是银行等合作伙伴最垂涎的地方,这些数据和信用体系将成为阿里金融平台战略的核心,以此为基础阿里金融将在这一体系中充分扮演平台服务商和数据提供商的角色。

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金融创新同时发力:马云在今年2月25日阿里金融团队开年会议上首次对金融业务进行了公开表态,称阿里的金融业务要回归金融本质,即金融是为了解决贸易和生活过程中的问题。一个贸易和一个生活暗示了阿里金融的两个着力点:消费金融创新和小微企业金融创新。在这两个领域,阿里已经分别有了支付宝和小贷两个核心产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B2B业务的私有化、回购雅虎的股权以及内部各种组织和人事的调整都向外界释放了强烈的IPO信号,阿里集团的IPO应该不会太久了。在这种背景下,不管是马云强调重塑“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核心业务,还是高调筹备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都与IPO有着莫大的关系。企业IPO的估值虽然有很多量化的手段用于辅助决策,但是更大程度上来自资本市场对一家企业的信心,尤其是面对无法量化的情况。马云抛出的三大核心业务,平台已经有了不错的业绩和财务评价标准,是比较实在的,至于数据和金融则相对模糊,这一实一虚也许在无形中就影响了投资者案头的估值模型,放大了业绩,提升了估值。因此,你可以把这看成是公司的战略,但也是阿里告诉资本市场的故事。

从短期看,不管金融还是数据都是IPO营销和公关的一部分,阿里的公关和造势做的足够棒,从长期看以数据和信用为核心面向消费者和小微企业的“阿里号”金融平台正在逐步走来,这可能是与电商平台并列的又一大平台系统。

—-关于我—-

稻穗儿,微信ID(daosuier99),是由电商业内人士贞元运营的账号,主谈零售、电商大势与实战运作,兼论人文,追寻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我会每周至少推送五篇文章,一、三、五为原创大势分析,二、四为电商实战经验采编,周末择机谈文学与艺术。该账号与我的博客(稻穗儿:www.daosuier.com) 无缝链接,您可以通过关键词查看相应文章,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直通车、京东快车等。

希望我的努力能给您的工作带来帮助,如果您有好的观点或写作素材,欢迎交流我愿同您一起挖掘。分享是一种美德,请把该账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学习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