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分配中如果劳动者收入比重较低,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该国最终消费比重不会很高,因为资本所得、政府税收与个人收入相比,基本上是不会直接用于最终消费的。
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各省的平均水平从1990年53%下降为2005年的48%,低于发达国家的65-80%。这一现状既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经济中消费比重的提升,可以考虑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鼓励全民创业、推动职工持股、适当减税以扭转这一趋势。
劳动者收入比重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有两个话题备受关注,一是收入差距拉大,二是国民产出中最终消费比重徘徊在较低的水平。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则涉及到中国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及经济发展质量等重要问题,是关于效率的重要议题。这两个话题都与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紧密相关,那就是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的劳动者收入比重。
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劳动所得,其中包括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个体经营的收入;第二部分是资本所得,可分解为因资本折旧所得到的回报(补偿)、由资本所获得的利润;第三部分是在生产过程中交给政府的税收,其中不包括利润所得税、个人收入所得税(这类税收应视为二次分配的范畴)。
分析一国经济中劳动者收入比重的高低,对于分析一国经济的运行具有直接的意义。一次分配中如果劳动者收入比重较低,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该国最终消费比重不会很高,因为资本所得、政府税收与个人收入相比,基本上是不会直接用于最终消费的,当劳动者收入较低的时候,很自然地最终消费会下降。而一个劳动者收入比重较低的社会中,工薪阶层收入会低于资本收入者阶层,这样的社会往往是收入差距较大的社会。
中国100元GDP中劳动者所得从53元降到了48元
在中国经济中,一次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是高还是低呢?
笔者最近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刘霖林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研究员王红领正在就这一问题进行合作研究。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的比重较许多国家都低,并且这一比重在过去十年中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中国2005年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劳动所得的比重为48%(2005年GDP数据按经济普查前后进行一致性调整,以保持口径一致),而1990年这一比重为53%,也就是说,中国每100元GDP中,到2005年只有48元由劳动者获得(图1)。如果按照各省的一次分配比重进行平均,那么得出的结论将更加突出。不可否认, 劳动收入比重的下降有一定的周期性因素,如1996与1998年的收入比重从1992年的50%提升到了53%。 但是,从1996到2005年的下降趋势仍然值得关注。
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远远高于中国的。以英国和美国为例,美国经济学家Golli于2002年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AER)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美国和英国经济在过去50年中,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在65%到80%之间波动(图2)。其研究还表明,过去60年间,大部分OECD国家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在65%到80%之间;而经济较落后国家的劳动收入占GDP比重则差异很大,有些国家这一比重很高,但有些却很低,如泰国低达35%。
三大因素影响劳动者收入增长
为什么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较低,在最近的十年时间里,虽然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因素影响,仍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呢?我们的初步研究表明,有三大因素导致了这种变化。
第一个因素是经济结构的改变。过去十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速度非常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尤其快,中国的资本投入量显著提高,而资本量的大量、快速累积需要较高的资本回报作为支撑。同时,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由于中国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只有40%左右,远远低于许多其他国家,如印度的50%、美国的70%,而在服务业部门中,劳动者所得比重较工业部门高得多,这也使得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企业的经营效率在不断提高,企业的资本利润率因此提高,如今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中已发布业绩公告的公司的利润率平均提高了60%,利润率的上升自然意味着资本所得比重的上升,这也导致了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
与此相关的是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普通)劳动者在企业内部收入分配问题上的谈判权下降,以至于劳动者取得利润分红的能力不断下降。国有企业改革的早年,学界所关注的是工资侵蚀利润,而今天的情况则完全不同,由于过去十多年来基本工资上升的速度很慢,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过去几年中是低工资支撑起了高利润。
第三个原因是近年来政府税收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增速,导致税收尤其是生产环节征收的税在GDP中的比重提高比较快,这也挤压了劳动者收入在GDP中的比重(图3)。
政府宜鼓励创业、推动职工持股、适当减税
有什么措施可以扭转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不断下降的趋势,使中国宏观经济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呢?
首先,应该非常明确地认识到,劳动者收入比重这一宏观变量受到很多微观因素、制度因素影响,其本身的发展也是有一定客观规律的。事实上,过去十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功,包括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大提高了整个中国经济的活力,在短期内造成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不断下降,这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规律,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演进,工人的工资比重一定会提高。据笔者今年夏天的调研,过去两年以来,珠三角一带工人工资的升幅在25%以上,而2006年全国职工工资平均提高了8%。这些都预示着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所提高,不需要为目前的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趋势采取过激的反应,应该在保护和完善现有市场经济体系的前提下,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劳动者收入比重,而不是违反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强行提高这一比重。
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政府以及各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关注或推动劳动者收入比重的上升。第一,创造鼓励全民创业的氛围,鼓励微型企业的发展。创业企业、微型企业的发展,本身起到了弥补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差别的重要作用。创业企业、微型企业的所有者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创业企业、微型企业较活跃的国家中,收入分配往往比较合理,社会比较和谐,经济比较有活力。
第二,鼓励一些经营有方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为其职工分红,推动职工适当持股的新制度,从而增加劳动者收入,调动劳动积极性。笔者的博士论文导师之一、比较经济学大师哈佛大学经济学家马丁魏兹曼(Martin L. Weitzman)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经济通胀的背景下就提出了“共享经济”(share economy)的概念,其想法就是让职工适当持股、以此分担企业经营的风险,同时也享有企业发展的成果。他反复论述“共享经济”不仅有利于更为合理的收入分配,也使得经济更有弹性,更有应付各种冲击的能力。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比较突出的是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专家王一江博士。
第三,适当降低政府收入比重,降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税收负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政府税收快速上升,中国一次收入分配中,政府的收入比重稳步上升。从当前情况看,适当地减税可以帮助扭转一次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收入比重下降的趋势。
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更需要学术界仔细研究。这一问题也极为复杂,不能简单地从一两个统计数字里面立即得出系统的政策、制度改革结论,而需要深入、耐心、仔细的研究和试点,才能对改善中国经济运行起到正面作用。
作者:李稻葵,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