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川:同性恋者的爱情与爱国

6月2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习惯性爱国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上午特别正儿八经地发了一条微博:“屈原是谁?老百姓最容易记起来的,是他是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他爱的那个国,是中国爱国主义者们爱过的最烂的之一,但人们没嘲笑他,没质问他是否分清了楚国和楚国政府。”正当我嘴贱想要写条评论评论一下这种爱国习惯性的奇葩性的时候,我又手贱点开了评论,当时我就笑喷了。其中有一条这么写道:“人家既没爱楚国也没爱楚国政府,人家爱的是楚怀王啊。”我很开心地就不写了。

关于屈原是同性恋这个话题,其实在网上早就吵吵很长时间了。我研究了一下,最早的发端是微博用户“喜力”2012年6月12日贴出的帖子“1944年,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发表论文,指出屈原是同性恋者,当时遭到学界围攻。朱自清请楚辞专家闻一多主持公道,闻一多给了孙次舟四个字:‘完全正确’。孙次舟指出,由于楚怀王移情别恋,屈原愤而投江。屈原之死是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可是既然又是端午节,又紧接在儿童节之后,微博的脱口秀场功能又开始大显神通,人人都在卖弄机灵,人人都在喜不自禁。

于是这个端午节就变得如此喜感,微博推送上有一条这么写道:屈原和粽子都被你们玩坏了。

不过六十年前孙次舟发表这个看法的时候,可真的是一场肝火旺盛的斗争。因为孙次舟在当年的“端阳节”纪念大会上的口头发言里,说的是屈原是弄臣。这场学术争论持续了两年时间,延续到了抗战胜利之后的1946年,参与其中的有许多大腕,不仅仅包括喜力微博中提到的朱自清、闻一多,还包括了郭沫若、陈寅恪和李长之等人。如果一切如以上所言,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学术大争论。

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之中,我实在很怕又被生造出来的“文献”所忽悠。我的直觉有几点是可疑的:孙次舟是伪造的人物吗?他的确发表过质疑屈原的文章吗?闻一多的确写过这篇文章吗(在喜力的长微博中,有许多错别字。是打错了,还是伪造的痕迹)?最后,屈原真的是同性恋吗?

我的研究结果如下:孙次舟确有其人。百度文库上所列的2010年《社会科学论坛》上,有署名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郑善庆的研究《疑古学人孙次舟》,标明孙次舟曾师从历史大师顾颉刚,并列出许多参考文献。豆瓣上一个2008年的帖子上,有孙次舟的旧稿文存目录。

关于屈原的争论也实有其事。标明为《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夏之卷的一篇学术论文《论二十世纪楚辞研究的第二个高潮》中,也侧面论证了这次争论的真实性。

我最终也没有找到孙次舟两篇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以及《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也无法看到闻一多的文稿。但是从以上诸篇文章的发表时间都在喜力的帖子之前,基本上可以推断这个事实的真实性。

当然,从考据学的角度上而言,我所做的研究严重不足,有待真正的学者去推敲。那么,从当前所掌握的证据上看,孙、闻二人如何推断出屈原是同性恋?

闻一多的文章中援引了孙次舟的论断,“据孙先生看,当作于怀王入秦以前,是这位文学弄臣,因与同列‘靳尚之流’争宠,遭受谗言,使气出走,而年淹日久,又不见召回,以绝望自杀时的一封绝命书。他分析其内容,认为那里‘充满了富有脂粉气息的美男子的失恋泪痕’”。

闻一多在事实上基本上是完全认同孙次舟的,不仅仅认同屈原是楚怀王的男宠,而且认同屈原是在与靳尚的争宠中失落从而出走乃至投江的。他并且同意,可以把屈原与宋玉(那个写《登徒子好色赋》的著名花美男!)等同起来看,都是那个时代中的宫中弄臣。我以为他的原文中有两句话是致命的:“孙先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如今孙先生觉察了了屈原的‘脂粉气’,却没有觉察他的火气”。

看了闻一多的全篇文章和找出这两句话,我实在感觉太欢乐了。这个端午实在是太腐了。一个被人纪念了两千年的著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本应是充满了阳刚刚烈之气的屈原,居然是一个充满了脂粉气的小受,而且还是因为失恋而跳河的。以后每个端午节,让我拿起粽子想起什么?

然后我又想起另外一个著名的伟大爱国主义者,也被论证为同性恋者:美国南北战争的领袖、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

2004年,美国出版了纽约州立大学副教授C·A·特里普的研究著作《亚伯拉罕·林肯的亲密世界》,书中以大量的证据推断,林肯在少年时期,就与自己的乡村朋友约书亚·斯皮德保持了长达四年的同居生活,并且双方在临近结婚的时候,都表达了对方的思念以及对于婚姻的恐惧,并且隐秘地表达了性的欲望。此外,在南北战争期间,林肯与他的贴身卫队长大卫·德里克森之间有着异常的亲密关系。卫队长经常在夜里被叫到林肯的寝室之中,并且到黎明时才离开。

特里普的研究也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严肃的历史学家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认为特里普不过是哗众取宠而已。不过,同样有严肃的学者愿意认真地对待这个论断,其中包括了公认为美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戈尔·维达尔,他几乎把特里普的贡献与金赛的性学研究等同起来。

后来的这些年里,这一研究的细节不断被披露出来,现在的倾向是这一论断基本坐实。然而,在特里普出版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在美国人最崇拜的总统中,林肯依旧高居榜首。

所以我说,屈原同性恋,这事很重要。我们中国的史书传统中,有一个是最坏的,就是要把一个伟人塑造成为完美的人。闻一多的文章中,充满了对《史记》的不屑一顾,认为可信度很小。我在读金安平的《孔子》中,同样也非常惊愕地看到这个批评。不幸的是,作为被神话的《史记》,是屈原形象的重要来源之一。

我不知道在玩坏了屈原和粽子的众多腐男腐女之中,有几个认认真真地读完了闻一多的这篇文章《屈原问题——敬质孙次舟先生》。我实在是非常佩服的,闻一多实质上不仅质疑了孙次舟,也质疑了整个社会的学术风气。

孙次舟认为屈原因为有了弄臣这种身份,因此纪念他的合理性就成了问题。闻一多认同了孙次舟的事实,直斥整个学术社会:“事实诚然有些讨厌,然而不先把意义问个水落石出,便一窝蜂的涌上来要捣毁事实,以图泄愤,这是文艺界朋友们太性急点。至于这时不赶紧宣布意义,让意义去保护事实,却只顾在事实的圈子里招架,也不能不说是孙先生的失策。其实事实讨厌,意义不一定讨厌。话说穿了,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惟不能被剥削,说不定更要稳固。”

在闻一多看来,屈原尽管是楚怀王的男宠,但是他对于政治的认识与正义,也同样是真实的。他喜欢楚怀王,也希望通过影响楚怀王来执行正确的政策,从而利于国家与公众。他所厌恶的,是靳尚这样媚上祸众的狐狸精。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他想要成为唐太宗的长孙皇后,或者朱元璋的马皇后、贤内助。

明白了吗?这就是本质——伟大的爱情、伟大的政治。屈原投江,既出于爱情,也出于爱国。爱情与爱国,必然是矛盾的吗?或者是,同性恋者的爱情与爱国,是矛盾的吗?

因为屈原是同性恋者,就把端午节腐化了,这是歧视同性恋;因为屈原是同性恋者,就把他的爱国意义剥夺了,这是歧视爱国。我认为屈原同性恋的事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既不可以曲解他是同性恋这个事实,也不因为他是同性恋者,就矮化了他的意义。

今天在中国讨论这种事情,经常是很困难的。我们很容易就把这事儿玩笑化了,于是屈原成为了一个戏谑的对象;或者我们就得面对那些完美主义者,任何对屈原的质疑和改变都能使他们充满暴戾。

敢于直面历史所有的事实,是一个民族最可自豪的勇气;在了解事实之后,依然保持对于真实意义的尊重,是一个民族终极自信的表现。

六十年前,闻一多做到了,当认清一切事实之后,他依然崇拜屈原。吾从之。

(资料图:武汉东湖端午文化节举办的古礼祭祀屈原大典。)

(原标题:《屈原是基佬?这是很重要》)

作者:连清川,专栏作家,媒体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