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泰国政变至今已过去数日,种种迹象表明,此次军方看似“临时起意”的即兴行为,实则是经过精心谋划的有备而战。短短几天里,他信家族、亲信中有影响力的人物,留在国内的几乎都被控制,2007版宪法除了第二章“承认国王为国家元首”一条外都被终止生效,下院、过渡政府等一切民选机构都被废止。同时,作为平衡和不偏不倚的表现,反他信的民盟、民主党现任、前任领袖也被控制,非民选的上院同样被解散。于此同时或稍早,泰国实行了戒严、宵禁,5人以上集会被终止,18家主要媒体代表5月25日被召集开会,并被告诫“不得破坏团结”,一些直言不讳的独立批评人士同样被控制……军方一位高级人士向路透社记者“军方只用了不到72小时,就让泰国的政治、传媒、学术和社会服务井井有条”,并坦言,这表明“军方有能力在短期内执政,并确保国家恢复正常”,这表明,至少从主观上,以巴育为首的军方“维稳中心”,并不打算像2006年底那次一样,很快将武力夺来的国家控制权拱手让给一个文官政府,并在短时间内组织新的选举。
以素贴为首、在长达7个月时间里不断挑战英拉政权的反他信示威者,对这样的安排虽不能说完全满意(他们的初衷是成立非选举但由平民“社会贤达”组成的“人民委员会”,并由这个“人民委员会”修宪和修改选举法),却完全可以接受:军方的政变,本就是他们一直希望促成的结果,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现行选举体制不变,他信派就会垄断选举的胜利,除政变外无法改变他信方的胜势,而惟有先通过政变夺取立法权,再通过修宪、改法变更选举制度,才能将选举这把战无不胜之剑,从他信派手中夺过来。至于他信派,尽管“红衫军”仍在各地零星抗争,但头面人物非被控制即在海外,暂时无力抗拒军方的安排。
问题是,国王普密蓬.阿杜德的态度如何?近80年来泰国已先后19次政变,其中近期的多次,最终都是由国王充当了暂时解开矛盾疙瘩,促使泰国重返常规政体的“平衡阀”,这一次情形会如何?
由于泰国最早接触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是王室,而第一批被派遣学习近代知识的则是军官,因此自近代以来,扮演推动泰国现代化改革生力军的是王室,而其最坚定的盟友,则是中高级军官们。尽管历史上(二战前夕和战后一段时间),军方上层曾和王室发生政治歧见,并一度导致了严重后果(泰国成为日本盟友,即战后的长期军人统治),但近40多年来,普密蓬国王在国内外一致支持下,逐渐扩大其政治影响,并多次在泰国政治危机中扮演“最后仲裁者”角色,而军方则自上世纪70-80年代起,重归“保皇中坚”的“基本盘”。
严格说,他信、西那瓦家族和他信派上层,并非真的“草根”,而是生长外府、靠种种机缘和手段“先富后贵”迅速崛起的经济、政治暴发户。与更早一批只顾发财的外府暴发户不同,他信有政治抱负,且看到了实现抱负的途径——争取草根选票。
通过俗称“派糖”的经济利益交换,他信派在北方、东北方稻米区农民,都市贫困人口等草根阶层,争取到稳定的“铁票仓”,这些人为数众多,却长期游离于主流政治、经济视野之外,政治地位低下,缺乏话语权和政策主导权,生活和收入也远不能和“精英”相比,他信家族的“派糖”并非仅仅让他们尝到一点甜头,更逐渐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力量、有话语权的,应该获得和人数、票数相称的政治权利和政经地位。他们在选民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这就是他信一族屡屡被“做掉”,却总能通过选举翻盘的奥秘所在。
那么,什么是泰国的“精英阶层”?
在泰国,“精英阶层”包括王室、贵族、中高级军官,工商业人士,都市白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等,他们大多以“保皇”为号召,对他信“藐视皇权”愤愤不平,对暴发户和“草根”的崛起感到不满和不安,在他们看来,“草根”缺乏知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民主意识远不成熟,很容易受他信等暴发户“糖衣炮弹”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暂时控制“草根”的民主参与度,待他们“成熟”起来再行扩大。
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精英”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实行普选时,只要“草根”票数集中,他们就根本没有胜出的机会。不过“精英”有精英的优势,他们上层活动能力强,社会地位高,上院、宪法法院等无需或不依赖选举,而主要靠身份、资格“准入”的机构,他们占据垄断地位,而这些机构拥有一些特别的权力,比如裁定政党、政治家违法、违宪,对他们实行“反腐调查”等。
“精英”稳居上层,“草根”握紧票仓,这就形成了微妙的政治平衡和死循环——“精英”们每每通过上层手段推翻他信派获得的选举成果,先后搞掉5任总理,解散两个执政党,但推翻后仍不免回到选举程序,结果总是改头换面的他信派、他信党卷土重来。此次反他信派连续示威7个月,军方摆出“持久战”架势痛下狠手,就是不希望重蹈覆辙,想“先换规矩再选举”,以免出现又一个他信派政府。
总的来说,王室更倾向于“精英”,而对他信并无好感。但身为泰国君主,国王更注重国家形象和长远经济利益,当政变遭到国内外巨大阻力,并危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时,就会出面平衡,强制制订还政于民和改选的时间表——哪怕明知后果并非其所希望看到的。2006年底的政变,就是这样戛然而止的。
但此次政变后,王室释放出复杂而奇怪的信号。
23日即政变次日,巴育求见普密蓬国王,结果遭到拒绝,这被认为是“国王未授权政变”的强烈暗示;但25日又传出消息,称国王将在26日签署敕令,授权巴育担任“全国维护和平委员会”总负责,这等于为政变提供“背书”,允许其暂时实行军人政治,而无需组建新的平民过渡政府。
这些自相矛盾信号应该是王室矛盾心态的折射。
一方面,对政变后的某些政治走向,王室有所期待,另一方面,王室也深知政变不会在国际上受到广泛承认,国内也可能引发大的争议和动荡,不愿将自己的声望和政变直接联系起来,如今的姿态看似自相矛盾,却留下了今后根据形势随时调整的余地。
另一方面,普密蓬国王年已86岁,且体弱多病,近年来已较少干预政治活动或发表政治言论,即便有心过问当前政治危机,只怕也是有心无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政变后,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躲进了英资泰尔尼酒店。这位王储口碑远不如普密蓬国王,保皇党和“精英”对他并无多少好感,相反,他和他信家族却存在过利益关联及合作。早在上次政变时,“精英”和观察家们就纷纷对“国王百年之后”、王储即位后的泰国政治走势感到忧虑,此次政变会否危及王储的继嗣权,一旦出现这类争议,普密蓬国王会作何感想和举动,都值得密切观察。
作者:陶短房,知名专栏作家、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