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陶虹带着女儿出现在上海虹桥机场,当天一身休闲装扮带着墨镜的陶虹看上去毫无星味,拿到登机牌之后从女儿手中拿回手机,随后登机回京和徐峥团聚。陶虹女儿看上去呆萌乖巧,十分惹人爱!徐峥和陶虹的女儿名叫徐小宝,2008年12月30日出生,今年5岁了!
徐峥和陶虹是在2000年拍摄《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时候认识的。
刚开始陶虹成名较早,徐峥还没有太大的名气。徐峥问导演:“女主角是谁?”导演说:“陶虹”。徐峥很高兴。陶虹问:“男主角是谁?”导演说:“徐峥”。陶虹说:“不认识”。就这样他们进入了剧组,从开始的陌生到熟悉,慢慢默认了彼此的演技。就这样他们成了好朋友。
曾经,他们心里都在想:千万不要找个演员做男/女朋友。可是,经过长时间的相处,首先,徐峥对陶虹有了好感。一天晚上,他约陶虹出来散步,说着话,还故意把手臂搭在了她的肩上,陶虹当时还不明白,他这是干嘛呢?还把他手给拍下去了。徐峥继而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陶虹做他女朋友,陶虹当时还给回绝了。可后来,陶虹也慢慢发现自己对徐峥有了特别的感情。又通过徐峥不断的情书,终于打动了她的芳心。2003年徐峥和陶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虽然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上海。但为了两人能组成一个家庭,他们在北京和上海各买了两套房子,以方便彼此的父母居住,以及两人来回居住。但是,想起当初的话“千万不要找个演员做男/女朋友”,他们又为自己的行为找了个借口“他/她是最不像男/女演员的男/女演员”。2008年,陶虹幸福的怀上了宝宝。2008年12月30日女儿徐小宝出世。
最后,让我们再来看看徐峥陶虹女儿徐小宝的私照及徐峥陶虹一家的幸福瞬间!
作者:八卦大吐血,娱评人
摘要:对多数人来说,身份和心理上离狗仔会远一些,而离“被偷拍的明星”会近一些,狗仔跟人们有什么关系呢?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有徐峥这样的遭遇,隐私被人肆意侵犯。人们在现实中不会成为“偷拍人家隐私被打的狗仔”,却很容易成为隐私被偷拍被窃取的受害者,所以人们看这条新闻时毫无“被打痛感”,而是迅速代入了“隐私被侵犯”的受害身份,利益共情中义愤填膺地站到了徐峥那一边。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文
徐峥与跟拍女记者发生肢体冲突,媒体报道称“向女记者脸上踢了三脚”,话题持续发酵,徐峥发微博承认动粗并道歉,还解释了事情原委,称当时情绪激动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类似事件的厌恶感”,称“不明来由的跟踪和偷拍让他心生恐惧”。受伤女记者随后表示,徐峥的解释让她感到非常愤怒,永不原谅。舆情显示,网友基本一边倒站在同情和理解徐峥一边,不支持狗仔偷拍明星隐私的行为。
从法律理性的角度看,这种舆情似乎不太正常,怎么这样支持一个醉酒失态打人者?但从舆情传播的身份代入规律看,网民这样的倾向太正常了。从宁波动物园老虎咬死逃票者之后的一片“死了活该”,到电影院开闪光灯被打得鼻青脸肿后又被网友骂得狗头淋头,可以看到,主导网络情绪的从来不是法律正义观,而是“以牙还牙”的民间朴素正义观。不是复杂的理性辨析,而是简单粗暴、嫉恶如仇、二元对立的道德判断。
在网众朴素的正义观中,问的不是谁违法,不是谁是弱者谁可怜,也不是谁错大谁错小,而是谁先错谁后错――也就是说,更在意行为的因果次序,先错的人行为总会被置于放大镜下苛刻审视,而后错者无论犯什么错,总会受到同情和理解。这就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朴素正义观:管你什么“打人犯法”啊,谁让你先偷拍别人隐私的?朴素的正义观包含着一种“无限正当防卫”的暴力倾向:谁让你先冒犯我的,我怎么揍你都有了理直气壮的理由。谁让你逃票的,咬死活该,谁让你看电影时还站起来开闪光灯,活该被打。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弱者会有一种天然的同情,弱势标签在传播中自带道德优势,而在新媒体中,网众对“越弱越有理”的传统标签有一种报复性的逆反情绪,越打扮成弱者模样反而越易受到苛责,人们对“装弱者赚同情”带着过度防卫心态。
比如,在传统媒体时代,“明星殴打女记者,脸上直踹三脚”这样带着明显强弱暗示的标签下,舆论肯定站在看起来比较弱势的“女记者”那一边,把矛头指向明星。而新媒体时代形成了舆情颠覆,“因果”比“强弱”重要。正因为此,人们对被老虎咬死的逃票者毫无同情,对野生动物园里违规下车而被老虎撕咬的人毫无宽容,即使这些人在凶猛的老虎面前是十足的弱者,可谁让你先错的呢?传统传播时代,人们也许受过太多那种“越弱越有理”故事的误导,经历过太多那种“被弱者误导然后被事实打脸”的反转剧,对弱势标签产生了本能的警惕:你弱你就有理,你弱就该让着你?
传统舆情时代,主导舆情的是传统媒体的报道――不同倾向的用语,会引导不同的情绪。比如,“徐峥与某工作室女记者发生肢体冲突”――强调的是肢体冲突,所谓冲突,就是一个巴掌拍不响、两方都有错。而“遭肆无忌惮跟拍!徐峥深夜怒踹跟踪偷拍者”――显然带着明显的情绪倾向性,公众很容易跟着标题情绪走。“徐峥被曝打女记者 徐峥陶虹婚姻名存实亡”――这种标题则明显倾向黑徐峥,用标题暗示把公众带到痛骂“演艺圈渣男”的节奏中。可以看到,传统媒体基本都在批评徐峥,多是“对女人发飙虽勇犹耻”之类批评。
而新媒体时代主导舆情节奏的不是媒体标题,而是公众的身份代入。公众看新闻时代入什么样的身份,立场就会站到那一边。显然,当公众看到“徐峥和好友聚会被偷拍 殴打追拍女记者怒踹其面部三脚”这条新闻时,代入的身份不是“挨打的女记者”,不会去体验“被打女记者的痛感”,而是明星被跟踪和偷拍、隐私被侵犯时的愤怒感。对多数人来说,身份和心理上离狗仔会远一些,而离“被偷拍的明星”会近一些,狗仔跟人们有什么关系呢?而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有徐峥这样的遭遇,隐私被人肆意侵犯。人们在现实中不会成为“偷拍人家隐私被打的狗仔”,却很容易成为隐私被偷拍被窃取的受害者,所以人们看这条新闻时毫无“被打痛感”,而是迅速代入了“隐私被侵犯”的受害身份,利益共情中义愤填膺地站到了徐峥那一边。
正常的新闻报道中,比如曝光公权腐败,调查报道触碰利益集团,涉及公共利益,记者的身份会让公众更有共同利益感,很容易让公众代入了记者身份那一边。而狗仔与明星的冲突中,人们对靠扒明星隐私为生的“狗仔”有天然厌感,人们的身份代入会倾向于隐私被侵犯的明星们。所以能看到,明星与狗仔冲突中,无论明星如何张扬,被骂的总会是狗仔。当然,无论如何我是反对这种打人的任性态度的。
曹林时事评论作品集:《时评写作十讲》、《北大熏出来的评论》、《时评中国》、《不与流行为伍》、《快时代慢思考》、《拒绝伪正义》,欢迎在天猫“新华文轩”选购,享受多重优惠。读曹林时评,读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