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过度重视潜规则,过度依赖潜规则,将会严重降低整个社会的活性,减少底层和高层社会之间的流动性,从而不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就对当时的人才选拔和社会进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依靠氏族和门生这种潜规则,而不是公开的制度选拔来获得财富和地位,导致了权力部门之间的腐朽和社会管理能力的下降,整个历史时期都比较动荡。
潜规则一词,成为了当前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在没有一定的公开和透明程度的流程和制度安排下,潜规则成为了部分人群进行权力和利益寻租,进行社会价值扭曲化运作的一种方式。最简单的例子是,某某明星被“潜规则”了,某某招聘被“潜规则”了,乃至于部分行政机构内部也存在较严重的用人、选人方面的“潜规则”现象。
什么是潜规则?顾名思义,就是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规则”。 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
据查,“潜规则”一词,最早出于学者吴思的史学专著《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这吴思先生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开山之人。十年前他发现“潜规则”概念时,“心中窃喜”,长期潜心研究而豁然开朗的这个重大发现,不仅在他自己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也让中外历史文化研究者及广大读者倍感震惊!
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波澜呢?从历史的角度而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为潜规则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寄生土壤,这本身无可厚非,在传统文化中,关系的远近亲梳,区域乡绅、氏族之间的利益纠葛,以至于不同民族、文化信仰之间的冲突与交流,都带有一定的,并非那么透明的隐形特色。潜规则,虽然是近代才提出的一个描述性的词汇,但却能在古语中找到很多的相似词汇。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是封建社会官场的潜规则。
“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反映出封建社会司法中的潜规则。
在清朝,上京行贿的官员要先造访京城琉璃厂的书画铺,告知老板他想行贿哪位京官多少多少钱。之后,由这位书画铺的老板去到那位京官家,用行贿者的钱买下京官的一幅字画。
特别到了元代,由于杂剧的兴起,女艺人的增多,这种官员包养女明星、导演与演员暧昧关系等潜规则更是俯首可拾。
但是,从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角度而言,潜规则是制度透明和行法公正的一大伤害。即便是在古代,也需要通过天理、国法、人情的三者定位来实施社会管理,很明显,在三者的排序中,天理、国法是位于人情之上的,而人情则是潜规则的一种表现。
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过度重视潜规则,过度依赖潜规则,将会严重降低整个社会的活性,减少底层和高层社会之间的流动性,从而不利于社会的长久稳定。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就对当时的人才选拔和社会进步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依靠氏族和门生这种潜规则,而不是公开的制度选拔来获得财富和地位,导致了权力部门之间的腐朽和社会管理能力的下降,整个历史时期都比较动荡。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古代之所以人情和各种暗规则大行其道,主要是信息沟通不便捷和信息传递的低效,还有信息的验伪能力较低。而现代社会通过网络、电话、高速、铁路等交通和沟通方式大大提高了制度和信息公开化的科技支撑。潜规则在现代虽然依旧存在,但是其生存的空间已经在缩小,一来是社会舆论监督压力的加强,二来是信息获取的相对便捷。
站在社会改革的角度,潜规则已经成为改革进一步推行的阻碍,不论是行政体系内部的,还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或者是社会风气中的文化因素,破除潜规则的生存土壤,还以透明的阳光和雨露,将成为新时期社会改革的一项重点。
作者:拯迪 金融分析师陈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