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毛姆小说,发现欧洲人不是在度假,就是在去度假的路上,无数故事都发生在度假胜地,冬天,他们去意大利,法国南部,摩洛哥,夏天,去德国城堡,维也纳。那时候祖国刚刚开始五一长假,绝大多数人都窝在家里看五一七天乐,没有私家车没有特价机票,最重要的是,没有钱,谁也想不出旅行是回怎样的事。我妈最羡慕旅游节目主持人,说这样过日子真是开心死,只管吃和玩,还是公费报销。
完全想不到十多年后,会为去哪里玩愁伤了脑筋,我的意思是说,谁知道今天我们会有钱成这样,一放假哪里都人满为患?朋友圈密集的五一旅行图片,各个国家大好风光轮番上演,每一张都在刺痛宅人的心,一种“不出去玩你怎么对得起自己”的气氛均匀铺洒在空气中,每呼吸一次,都心痛得要命。
(图注:杭州西湖游人爆棚 只见人头不见断桥。新华社图片)
混得好的女朋友在澳洲,不过她仍然不满足,跟佩索阿说得一样:走出方圆五千英里以外就再也不能发现什么新的东西,他总是看见新的东西,哪里有新奇,哪里就有见多不怪的厌倦。女朋友发的每张照片,都是空落落的景观,大片的绿地,白色马车,点缀几个星星落落的行人。待了两个星期,终于觉得澳洲也没什么了不起,打开手机一刷微信,某条友第三次发意大利的冰激凌图片,某同事大晒加州海滩帅哥,都让她心中有点愤愤不平,觉得这些人实在太过刻意。
不就是去了趟欧美吗?如果你仔细看一下这些人的照片,发现吃的不过是路边摊,住的也极其窘迫,只因为冠着发达国家的名义,连路边一份薯条看起来都诱人得要命。
这些事先蓄谋好的出游,属于新晋中产阶级,像当年夏天必须要离开巴黎的法国人一样,五一不来一次高大上的旅行,难免少了谈资。它是腰上的爱马仕皮带,肩上的古奇皮包,不需要过多吆喝,就能让人弹眼落睛,一眼辨出:这是有钱朋友。就算他在欧洲顿顿吃着自己煮的挂面,你也要承认,人家已经是拼命努力生活的中产阶级。
真正的有钱人不会轧这种热闹,去年冯小刚一部《私人订制》虽然遭了许多骂名,但果然撩了一角有钱人的帘子给大家看,有钱的话,何必跑那么远呢?祖国处处是美景。一些超五星级的私人豪华会所,一顿四位起价的订制宴席,不着痕迹地出现在有钱人的微博上,他们可不在乎有人评论说:xx这地方都被去烂了,xx根本没什么好玩。从照片里,你就能找到主人真正的云淡风轻,人民币像散落的花瓣一样毫无声息落下来。
(资料图:《私人订制》剧照)
至于穷人,有出息一点的,去了东南亚。但东南亚这种晒成狗的地方,注定属于年轻人。某三十岁的姐们去涛岛学潜水,听教练说潜水就是要晒黑,不禁一脸忐忑,她这个年纪,好像已经不适合走狂野不羁的路线,回去还要相夫教子,晒得跟炭一样有被人误会是保姆的风险。你看整个东南亚,都是中国的小年轻们,热烈地纹花臂,编脏辫,玩潜水,抽叶子,所有的海滩上都写着几个大字:就是要被挥霍的青春。
搁国内,这被挥霍的青春,就成了各地音乐节上空盘旋的荷尔蒙,排两个小时队进场,用生命买一瓶十块钱的矿泉水,对着偶像吼上半小时,每年都说着再也不来了,每年都忠实报到,好歹也完成了一次城际旅行。
最惨的旅行者,一般都出现在新闻报道中,高速大堵车,出城的人群在免费高速上堵得结结实实动弹不得。几年前欧洲人出去度假才会堵成这种鬼样,现在早上八点从上海出发,下午六点才慢慢开到温州。但是架不住有了车的高兴,私家车主们总是一脸兴奋开上那未知的不知道堵成什么鬼样的旅程,一路渴死一路又拼命想上厕所。还有新闻里每个著名景点都被人潮占据的恐怖图片,诉说着手上有了钱的国人拼命想花钱,却被挤得动弹不得的苦闷。
人多的地方,属于刚刚有钱起来的贫民阶级。
至于你要是跟我一样,哪儿也没去,光呆在家里,感叹着五一不打折的机票,翻三倍价钱的酒店,不想出门人挤人,也不想为奸商们献上一份GDP,那么朋友,你一定跟我一样,是个实实在在没有闲钱的穷人。
对着朋友圈从欧美到西湖的照片,一次次在心里羡慕得要命,但谁也不给点赞。跟十多年前的长假一样,打开电视,却再也找不到乐趣。没钱去旅行,只好在每个小长假上演一场百年孤独。
虽然从古至今大部分文人都不喜爱旅行,认为去哪儿都是受罪,他们认为旅行者本身就是旅行,我们看到的,并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而是我们自己。但今天我坐在家里,看到的还是一个赤裸裸的穷人。
这个五一,如果你连人真多的感慨都发不出,节日又有什么意义?
作者:毛利 “看上去很猛”两性情感专栏作者,著有《当待业女遇上草食男》、《一纸谈欢》,在《看天下》、《家人》、《优雅》等撰写情感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