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扶持力度大了 实体书店重返上海繁华地段

钟书阁,被沪上读者称为最美书店。

近年来,实体书店的日子不好过,书店倒闭之声不绝于耳。对此,政府加大了扶持力度,书店也搞起了多种经营,但收效并不显著。在不少人感叹“书店已死”的同时,上海一些2.0版实体书店悄然兴起,读书会、好书推介会、作者讲座……围绕书的活动多了,书店人气也旺了。最近,中图现代书店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南京西路开业,“猫的天空之城”等书店也重返市中心的繁华地段,让人感受到上海实体书店的一丝春意。

——编 者

不久前,在位于上海南京西路的静安嘉里中心的地下一层,中图现代书店在这里安家。除此之外,“猫的天空之城”也已在上海开出包括新天地、外滩在内的5家分店。要挤进新天地的,还有最近人气不断飙升的钟书阁。实体书店的入驻,让上海的繁华地段飘出阵阵书香。

硬投入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划拨2350万元资助实体书店

“去年底我们获得的国家资助是300万。”上海钟书阁董事长金浩介绍,这笔钱书店计划投入到钟书阁二期扩建中去,国家的资助让他们更有信心开出新店。

2013年,中央财政开展实体书店扶持试点,实行图书批发和零售免增值税等政策。去年年底,中央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首次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56家实体书店给予奖励资金9000万元,每家书店获得资助50万至300万不等。

同时,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12年和2013年分3批共划拨2350万元新闻出版专项资金,通过资助和补贴、贷款贴息、奖励等方式,对近百家各类实体书店予以资助。另外,图书批发和零售环节也享受为期5年的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财政部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家新表示,在全国,包括实体书店在内的图书发行渠道免收增值税,相当于让利30多亿元。

强力输血也推动了书店行业的发展。去年,我国发行网点数量达173990个,比上年增加2.1%,实体书店仍然保持零售市场的主导地位,约占全国零售市场的85.5%。

但王家新同时表示,政府扶持是“双刃剑”,救急不救穷,大范围、大规模的补贴,反而会伤害市场。实体书店只有经历市场竞争的洗礼,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软环境

为读者提供以书交友、会友的空间

“扶持实体书店,‘输血’当转为‘造血’,书店应当注重业态创新。”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哈九如有自己的思考。

实体书店不应妄自菲薄,竞争格局中,同样有自己的优势。一位爱逛书店的人说,自己热爱实体书店是因为那份浓浓的人情味,“来了新书,我还没去,书店已经帮我选好、留好,放在那里了。”

正如金浩所言,“读者到实体书店,不仅是来买书,更可以交友、会友,书店是文化人的心灵家园,这是网络无法替代的。”

钟书阁如今被沪上读者称为最美书店。但曾经,它的第一家书店只有60平方米,第一天营业额只有30多元。“但只要读者提出需求,我们一定想方设法去满足,比如读者在我们书店没有买到需要的书,我们会请他留下所需的书名、联系电话,如果采购部进不到这本书,会到其他书店去帮他买回来,虽然亏了钱,但赢得了读者的心。”金浩回忆。

“未来要综合考虑以书店为载体提供多种服务,注重软环境的建设,真正为读者提供文化生活的空间和氛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表示。

不少书店已经开始探索业态创新。如特色书店“猫的天空之城”,总经理徐涛2009年开出第一家书店,出售小众书籍,也提供奶茶、咖啡、甜点等,还有“寄给未来的明信片”特色服务,“小书店定位必须精准,所以我们只卖自己感兴趣的书,把图书、设计、产品跟咖啡进行融合。”他说。

如今,“猫的天空之城”已拥有24家门店,在江南一带小有名气。徐涛总结自己的心得,“书店应该有一个转变,就是从卖书到体验的一个转变。”

吸引力

让人们意识到,书店里有你不知道的好书

“没有哪个行业没有起落。”王家新感慨,他记得,曾经各大城市十字路口的“四大金刚”——百货大楼、邮局、银行、新华书店,如今无不受到时代冲击。“目前的困境与危机,也未必是坏事。换个角度来看,有‘危’必有‘机’。”

“没有疲劳的市场,只有落后的思想和疲劳的执行力。”昆明新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勇认为,“只要哪个行业好做,马上就会有大量人员和资金涌入参与竞争,马上就会变得不好做。只有那些在夹缝中还能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企业,才能称得上是伟大的企业。要做好图书这个行业,信心比现金更重要。”

事实上,从供给与需求角度衡量,中国实体书店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中国人的阅读量还很低,13亿人,每人多读一本书,对我们这个行业是什么概念?”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忠义说,“中国人对书的需求是客观的,我们对图书市场有信心。”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做好产业链上游,多出好书。“图书质量良莠不齐的现象的确严重,不少书是重复的,也有些大的出版项目并不能满足读者需求。”一位出版业内人士透露,有的出版集团一年要做近万种新书,而其中能够重版的新书寥寥,书的质量可见一斑。

“书店对卖什么书要把关。我们要有选择性,减少品种、增加销售。这个选择性,就倒逼出版单位和作者写更好的书。你书不好,不好卖,我不进货。现在有些书,在架上停留的价值不大。放在那儿也没有几个人看。当然,出版社是第一道关。”阎晓宏说。

有一种观点认为,实体书店遭遇严冬是表层现象,低质量的图书才是摧毁书店产业的罪魁祸首。观点虽偏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书店的关键必然是书。只有让人们意识到,书店里有好书,有更多“你不知道的好书”,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书店,进行文化消费。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介绍,“比较合理的应该是重版书与新书之间保持50∶50的比例。比较好的出版社,像上海译文出版社大概是65∶35,这就说明它做书比较从容,每年出新书比例并不高,每年都会精心去做一些书。”

本报记者 曹玲娟

《 人民日报 》( 2014年04月29日   12 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