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局势复杂难测的背景下,美国总统奥巴马开启了他的第五次亚洲之旅,前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奥巴马此行所为何来,国际舆论众说纷纭。作为一个重视美国国内事务的总统,理解奥巴马亚洲之行的关键是美国国内政治。尽管美国在全世界承载太多的责任,几乎所有国家都对美国的战略走向高度关注,但对于饱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的美国社会来说,国内问题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不为美国利益奔波的总统,免不了要受到舆论的批评和指责。
作为一个强调振兴美国经济和改革美国制度的领导人,奥巴马对此有着更深的理解。自当选总统之后,他就表现出对外交事务的漠视,毫不犹豫地把外交事务的主导权交给民主党内的大佬希拉里克林顿和约翰克里,而将国家安全的责任直接授权给共和党人罗伯特盖茨和查克哈格尔,无论奥巴马在外交上有多大的构想,只要分析一下奥巴马的外交和国安团队,就不难理解奥巴马本人注定不会在外交上有多大作为,即便偶尔想起外交,要么是出于服务国内日程的考虑,要么则是被迫应付。美国多家民调机构的民调数据显示,只有三成的美国人认为奥巴马关注外交事务,超过一半的民众表示奥巴马在外交事务上没花什么心思。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奥巴马的亚洲之行,还是从美国国内政治谈起。
有心无力的亚洲战略
毫无疑问,在奥巴马第一任期掌控亚洲战略的是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她的率领下,克特坎贝尔等一同设计了饱受各方关注的“转身亚太”战略,后修改为“亚洲再平衡战略”,频繁军演、穿梭外交、高调表态,一时间搅动亚太局势波谲云诡,很多国家也因此而蠢蠢欲动。不管怎样,通过这一波的战略运筹,美国不仅成功控制住了韩日等盟友的离心倾向,而且加强了对缅甸、越南、印尼等新伙伴的联系,还让中国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不得不对美国的亚太战略高度重视。总之,通过实施亚洲再平衡战略,美国一下子掌控了亚太地区的主动权,亚太格局向着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偏摆。
然而,自希拉里离开国务院之后,美国国务院在克里国务卿的主导下将注意力回归中东,受叙利亚局势、伊朗局势和乌克兰局势的影响,国务院更关注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限制了对亚太战略的投入。尤其是受2013年9月美国政府停摆的影响,奥巴马甚至直接放弃了赴巴厘岛参加APEC峰会以及在文莱举行的美国—东盟峰会及东亚峰会,让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影响力大打折扣,很多国家也不禁怀疑美国的亚洲战略是真是假,美国是否真心要实施亚洲再平衡战略。华盛顿的智库和媒体也纷纷批评奥巴马的亚洲再平衡战略“言过其实”,美国的亚洲盟友也顿感被置于一种危险的境地,尤其是那些试图浑水摸鱼乘机渔利的国家,更是不遗余力地把美国重新拉回亚太,拉起山姆大叔的“虎皮”做大旗,悄悄地盘算着自己那点不可告人的图谋。
对奥巴马来说,尽管他口口声声说自己与亚太地区有着天然的不解之缘,但其本人的注意力并不在亚太,而是在美国本土。对于希拉里设计的亚洲战略蓝图,他虽有心支持,却无力实施。在美国国内,奥巴马面临着共和党人的强大压力,在预算问题上受制于政治极化的格局。迫于债务和就业压力,奥巴马不得不启动了削减国防预算和外交预算,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战略收缩。即便在亚太地区增加了军事资源、外交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但像希拉里那样全面掌控亚太,恐怕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奥巴马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在美国没有面临直接威胁的情况下,所有的问题最好通过多边框架解决,相关行动的成本决不能仅仅由美国承担。奥巴马的意思很清楚,即便亚太地区对美国极其重要,在美国没有遭受直接打击之前,亚太的事情最好由亚太国家集体解决,亚太各国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为美国分忧,不要期待美国会投入更多资源。
从这一角度来说,奥巴马的第五次亚洲之行并非像一些智库专家所说的那样意在修补“亚洲再平衡战略”,而是更多调动其他国家的资源,服务于美国主导亚太的秩序。美国已经没有太多资源为亚太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和“公共福利”,那些期待美国撑腰壮胆的国家最好学会自力更生。换言之,奥巴马会讲一些好听的话,但能否真正兑现承诺,还要来日观察。
核心是TPP
其实,奥巴马此次亚洲之行最核心的任务是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奥巴马在第二任期伊始,就把振兴美国经济和重塑美国制造业作为自己最大的执政使命。要想振兴美国经济,就需要为美国的产品开辟新市场,就要为美国的企业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制定有利于美国的国际游戏规则。出于服务美国经济振兴的需要,奥巴马推动了TPP和TTIP,这是美国着眼于“下一代经济规则”,用美国国内的市场法则和标准来打造更深层次上投资、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最终在全球化进程中抢占规则制定权和规则主导权的战略高地,就像二战后美国确立了美元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一样,奥巴马的战略就是要重新确立有利于美国的新经济体系。这是美国的长期战略,绝不是一时之需。
要想建立这一新经济体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迄今为止,美国与所有12个国家的谈判进展缓慢,加之美国国会拒绝授予奥巴马政府签署对外贸易协定的“快速通道”权限,使得TPP前景黯淡,有关各方都在观望。同时,面对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中国与东盟自贸区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中国着力推动的RCEP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前不久中国领导人又提出了亚太自贸区(FTAAP)的倡议,这一切都对美国缔造其主导的新亚太经济体系形成严峻挑战。如何为TPP注入新的动力,是奥巴马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此次亚洲之行的核心。
毫无疑问,在美国的新经济体系计划中,日本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希望用美日同盟来迫使日本在TPP上充当先锋和表率。出于复杂的政治经济考虑,日本安倍政府在2013年1月宣布加入美国主导的TPP谈判,对奥巴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力挺奥巴马的TPP,不仅让奥巴马的TPP多了一个重要伙伴,更让美国看到了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经济体系的信心,一旦日本与美国在TPP谈判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奥巴马的亚洲战略是一剂强心剂,它不仅有利于将美日同盟打造成21世纪更为紧密和牢固的战略伙伴,而且对于推动其他国家的谈判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此次奥巴马访问亚洲四国,希望韩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也能采取更加积极的配合行动,对年内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可能的亚太自贸区规则形成阻击,这也是奥巴马“一石两鸟”的如意计划。
然而,奥巴马的如意算盘也面临很大阻力。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一贯奉行保护国内市场政策的国家,在汽车、牛肉和其他农副产品上立场强硬,尽管有关研究机构对美日达成TPP协议可能会对增加近2000亿美元的贸易增额,但要想让安倍政府松口而开罪于国内选民,恐非易事。同时,安倍政府也有其自己的政治盘算,特别是企图利用美国急于想和日本达成TPP的迫切心态,迫使奥巴马政府在钓鱼岛、参拜靖国神社、解禁集体自卫权等安全与政治议题上让步。在奥巴马动身之际,日本媒体就爆出奥巴马在钓鱼岛争端上的表态,恐怕也是日本施加压力的结果,奥巴马会因为TPP在这些问题上妥协,但其表态能否得到坚定的执行以及能否持久,还有待于观察。此外,奥巴马也不会完全纵容安倍挑战底线的行动,更不会因此而动摇中美关系的基础,因为中美关系是更大一块蛋糕。
可见,尽管不排除美日可能会在首脑对话后抛出TPP达成协议的文件,但这一协议能够实现到美国希望的水平,恐怕并不容易。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苏珊赖斯此前认为,谈判工作可能需要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时间,表明美国人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华盛顿邮报》也略带揶揄的口气说,希望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不是“旅游之行”,而是“制造新闻之行”。
中国要冷静观察
对美国而言,认为中国划设东海防卫识别区是一种挑战美国的举动,让美国在盟友那里面子上过不去。为安抚盟友怨言,奥巴马会说一些强硬的话,会在海洋争端和领土争端上摆一些高调,甚至台前幕后地会给这些国家一些许诺,甚至把这些解释为“还中国以颜色”。然而,在洞悉了奥巴马的真正意图之后,中国要在奥巴马亚洲之行问题上冷静观察。毫无疑问,为满足安倍政府和菲律宾阿基诺政府的某些要求,奥巴马会在公开表态上讲一些对中国不那么友好的话,比如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管辖权、反对任何一方单方面改变现状等,但美国是否会付诸行动,在一些敏感和热点争端问题上采取实质性的协同行动,还有待于观察。特别是美国承认是一回事,这些国家有无能力执行是另一回事。
实际上,无论美国愿意还是不愿意,中国已经日益成长为一支具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战略力量。且不论在乌克兰、中东、中亚、非洲等地区和国际问题上,美国必须面对一个日益强大的中国,单就在亚太地区,美国必须学会尊重一个奋发有为的中国。的确,美国在海上有着强大的力量优势,这一点中国也十分清楚,也并不愿意挑战美国的海上优势。但美国也需要正面对待中国所享有的陆地优势,尤其是在亚太地区,中国是一个天然的地缘政治经济大国,美国要来逐鹿亚太,不仅撇开中国是不可能的,而且与中国对抗也是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美国要想在亚太建立一个没有中国参与的新经济体系,是办不到的。即使达成了,没有中国的参与也没有什么意义。
因此,对于美国在海上放出的言论,中国需要认真听,但不必过于在意。因为只要美国不登陆,对中国就算不上什么实质性的挑战。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奥巴马在登陆亚洲大陆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需要真正高度重视的奥巴马到韩国的访问和到马来西亚的访问。奥巴马的亚洲行能否把美国的影响力在陆地上向前推进,是判断美国亚洲战略走向的关键。
总之,诚如习近平主席所言,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己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奥巴马的亚洲之行为美国利益而奔波,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也表示尊重。但是,美国也需要逐步学会尊重中国,尊重中国领导人为中国利益而奔波。中美关系只要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互利原则,就一定会构建起一种新型大国关系,这既是中美关系持久和平之幸,更是亚太共同繁荣之福。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赵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