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9时许,浙江省奉化市锦屏街道居敬小区一幢居民楼西侧单元一共15套房子突然倒塌。记者13时许从奉化市政府了解到,截至目前,共有5名被困人员被救出,送往医院救治。目前,抢救在紧张进行当中。这是搜救现场(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这是搜救现场(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这是搜救现场(4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 摄
参考消息网4月8日报道 港报称,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说,中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至30年。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8日报道,浙江宁波奉化一幢只有20年屋龄的五层高居民楼4月4日倒塌,造成1死6伤。事件引起舆论担忧——上世纪80年代,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提速,转眼间,当年建成的“快餐式”楼房已陆续达到二三十年屋龄,它们是否正进入“质量报复周期”?
报道称,民众对楼房“未老先衰”的担忧并非没有根据,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一位负责人2010年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曾透露:“中国是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却只能持续25至30年。”
按照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年到100年。然而,现实中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设计通则的要求有相当大的距离。
相较之下,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是74年。
究竟是谁缩短了房屋的寿命?杭州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认为,需要从规划设计、建筑质量和实际使用三方面进行评估。
他说:“不可否认,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
报道称,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于规范标准体系跟不上建设速度,很多建筑工人甚至来不及学习建筑常识,从农地直接上了脚手架。加上技术和资金方面的原因,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此外,为了节约建筑成本,当时一些结构应该采用钢筋和水泥的地方或减少或取消,甚至以泥浆代替水泥砂浆使用,也严重影响房屋质量和使用寿命。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住户的态度和方式,即人们能不能呵护已经使用一定年限的“老楼”也影响建筑寿命长短。“破墙开店”、“野蛮装修”都会为日后房屋坍塌埋下隐患。
浙江中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吴正群指出,砖混结构是一种“免疫力”很低的结构,往往看起来很强壮,但内里已经千疮百孔。“哪怕把打掉的墙再重新填回去,也虚不受补,因为结构性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他指出,为防止身边有更多“老楼”提前寿终正寝,各地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对所辖城市的老旧楼房进行全面普查和彻查。
同时,对没有维护价值,抑或是妨碍城市规划建设的危楼,采取外迁安置居民的办法,并通过拆迁补偿,最大可能消除那些“未老先衰”房屋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
专家也建议,内地应效仿香港推行强制验楼计划,清晰界定了私人业主与政府的责任。
陈旭伟认为:“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政府应逐步加强社区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在老旧小区,应该社区跟物业联合起来,对楼房加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