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阁:用点评模式,打造80万用户求职社区

去年四月份,一个基于职场的社交平台——卧龙阁获得了两百万人民币的天使投资,如今,卧龙阁积累了80万左右的注册会员。而在这背后,是一个团队仅有十个人的轻型公司。

为什么起名卧龙阁?在韩卉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才是“有态度才能有前途”,能在卧龙阁中创造点评、表达态度的用户都应该是职场中有自己思路的优质人才,而卧龙阁就是为这些“卧龙”提供“茅庐”。

卧龙阁与美国点评型求职社区Glassdoor(.com)非常相似。Glassdoor早在2012年就已获融资两千万美元,它专门提供各大公司的评价、薪水对比和招聘启事。韩卉说,当初创办卧龙阁并不是受到了Glassdoor的启发,但其发展模式对卧龙阁来说不失为很好的借鉴。

韩卉说,做点评是一个非常辛苦、寂寞的工作。03年成立的大众点评网,06年才获得首轮融资,至2014年与腾讯战略合作时,它已经在点评这条路上走了十多年。卧龙阁做的是员工对公司的点评,这更需要网友的侠义和情怀。

 

韩卉曾先后担任过乐蜂网平台推广中心总经理、玛萨玛索市场总监等职位。以下为i黑马对韩卉口述的整理:
 
卧龙阁:为“卧龙”选雇主

之前在乐蜂网工作的时候,我就发现,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信息非常不对等,求职者经常会在被蒙蔽的状态下,他们不知道公司怎样,不知道面试怎样,就去盲目地面试。

我们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网站能够尽量实现信息的对等,尽量解决信息鸿沟的问题。因为这对公司和求职者来说都是双赢的。对求职者来说,通过更多地了解公司,能够知道自己是否适合公司,权衡之后再去面试,不至于耽误太多的时间。而对公司来说,他们也不想看到求职者事先对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就职之后发现很不合适。

所以卧龙阁的起点就是点评,通过点评让更多的人了解公司。

(20)12年卧龙阁网站上线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存在一些bug,而且对评价的细节设计不太满意,所以中途关了三个月,到年底才慢慢经过改进变得越来越好。(20)13年,我们在网站上增加了招聘的功能,这样能为求职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卧龙阁里的人才怎么消化,肯定需要通过招聘来消化。
  
韩卉的愿景:搜公司就上卧龙阁

当用户想对某个公司了解更多时,能习惯性地到卧龙阁去搜索,那么卧龙阁就会有很大的盈利空间。我们觉得,信息分类垂直搜索后面的价值会非常大。比如现在只要搜商品,一般会去淘宝,而不会是百度。

我们还有一块可以赚大钱的业务,就是提供大数据服务,也就是说通过卧龙阁标准化的数据,为公司提供报告。这相对于公司内部的反馈机制更有效,很多在反馈机制里面员工不会说的话可能会在卧龙阁网站上说,这对HR甚至老板来说都非常有帮助。我们跟很多老板聊过,他们很困惑,给员工的待遇这么好,公司也不错,为什么员工要离职,很多老板联系我们说能不能给他们做个报告。如果我们的知名度做得很好,马云都可能会看我们的报告,因为他也会好奇为什么公司都已经做得这么好了,还会有那么多人走。

做大数据服务的前提是必须要标准化。之前我们没有标准化,融资后投资方觉得标准化具有战略意义,所以我们的点评就开始标准化。现在卧龙阁上发帖子必须是50字以上才能发,我们觉得50字以下没有意义,我们不想要。而且,不同于传统优缺点样式的呆板信息,我们在产品功能上,将用户创造点评的过程更加“感受”化,用标准的框架去收集个性的感受,这点可能是我们未来能够去提供更具价值大数据服务的基础。

我们有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猎头服务。其实原来不想做猎头,但现在这块在目前却做得挺好的,确实赚到了一些钱,很多电商公司找我们。可能未来作为一个平台,我们更具吸引力的是,只要是选择我们猎头服务的公司,我们都会给它们提供免费的公司评价报告。
  
总结来说,卧龙阁的盈利模式就是:通过点评及会员之间的社交扩展用户,当用户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有知名度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垂直搜索、数据报告及猎头服务拓展盈利空间。

对韩卉来说,卧龙阁现阶段的任务毫无疑问是要扩展用户。因为只有拥有庞大并十分活跃的用户才能找到更多更好的盈利模式。

  
获取用户:需重新定义网友的需求

我们开始还觉得用户对公司的点评会不敢写,很多朋友也为我们操心,但后来发现很多人敢写,而且写的人特别多,所以我们需要去重新定义中国的网友。

卧龙阁现在收集了七万多条文字点评,我们对用户坚持的是“不接受匿名,不强制实名”的原则,只收集用户的一些基本职业信息,因为我们只要保证不是机器人并且能联系上就行,如果要求用户提供越多私人信息,用户的抗议批评就会越强。

卧龙阁的用户分为很多种:有离职的员工,他们可以在卧龙阁上谈为什么要离开公司;也有在职的员工,他们可以通过卧龙阁的网站对公司提供建议。我们很多用户都是很有情怀的人,点评的质量非常高,写出了一个人对一家公司的综合性情感。通过他们的点评能够帮助以后的人,或者让现在公司的人能够有所借鉴。

Glassdoor到现在为止做了八年,现在它的的用是三个人中会有一个人写点评。我们现在才做了不到两年,刚开始是20个人有一个会写,现在逐渐缩减至13个用户当中平均会有一个会写点评。另外那12个没写的人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影响他们,比如产品设置:如果你想看三百字以上的精华的点评,就得写点评。我们网站内部有一个“龙誉”系统,怎么挣得这个“龙誉”呢,就得自己发帖子,这就是我们的激励方式。还有定期的“龙誉”换话费的活动,一些网友觉得通过写点东西能挣点话费就来了兴趣。这些活动都是在通过产品不断刺激用户,从而实现转化。
  
做点评:辛苦寂寞的慢活

做点评很慢,我们做了两年也才七万多条文字点评。这在很多投资商眼里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因为我们点评的质量好,100字以上的点评占到了86%以上。而且我们肯定可以找到发点评的那个人,你可以@他,也可以私信他。如果你想了解这个公司内部,可以再去找他,和这个人聊一聊具体的细节。我们网站上80%的会员都是公司内部的员工。现在也有不少人看到了这方面的机会,也开始做公司点评,但它们的点评是匿名的,找不着人,所以可能是机器人发的,或者从某个网站扒的。

做点评很累,让网友在网站上评分不会特别容易,必须要一步步地引导。还得自己给他们讲道理。很多人说我们都已经干了两年了,点评加面经满打满算也才七万多条,说实话,我觉得这已经发展得够快了。想想让一个人去网站上写点评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但我们坚决抵制写一个字、两个字的用户,我们宁愿这部分用户不来我们网站。因为人在一个环境下,会特别有存在感,容易受环境影响。要写就要写得让其他人能够通过你写的东西了解情况,所以我们是50个字起发。

我们起先是硬推广,通过论坛发帖子。也做过广告,但广告效果不好,传播出去后就石沉大海了。后来我们做了微博传播,微博传播之后来了很多网友。
  
当前阶段我们注重的还是量,只能要求少量的质,只有当大家都知道并相信这个东西,质才会变得越来越好。现在我们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将来用户越来越多、数据越来越大的时候,再收费也不晚。

作者:李萌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