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秘密”:从产品角度看匿名社交的价值与局限

剖析“秘密”:从产品角度看匿名社交的价值与局限

匿名社交应用秘密已在局部小众流行起来了,但能在大众视野内火起来吗,还是如微信红包是季节性的热点,可是在没有寄生在微信之类的超级应用之中一旦冷却就不容易回暖?
嗯哼!不管媒体叫嚣是如何的,也包括笔者的唱好或唱衰,都不会严重干扰秘密的发展,和它未来的好坏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昔日的点点,创新工场投资的重磅,百万用户的累积速度超越Facebook,可是然后呢?还有就是微信,早期倍受指责和打击,可是现在呢?
既然是如此,秘密还有什么可讲的呢?本文要讲的是:由秘密牵扯的匿名社交,在一款App之外,还牵扯了用户对匿名环境的需求,以及有关产品、市场、信息、伦理和人性的博弈。
秘密的用户都在干什么?
在App Store也有一款应用叫秘密(Secret),是陌生用户的匿名社交,热点基本是房事和性事,宛如是移动端的天涯滚动精选,内容的丰富程度有限,阅读快感一定不如专攻此类的原创小说,行动快感也不如用陌陌之类来的直接。因此我们的聚焦就定格在另一款坊间流传的秘密——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熟人匿名社交应用。用户在自己的手机只能看见自己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所发的内容。
至今的热点内容包括几类:
一是情感宣泄类,比如抱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反正我想骂谁就骂谁,他能看见还不知道是谁发的;
二是娱乐调戏类,比如A和B发生了某事,然后竞相猜问打趣,就好是玩儿比杀人游戏般的悬疑互动;
三是匿名爆料类,包含内幕消息和小道新闻,比如目前的重度用户多是从事公关、媒体和投资等工作的,匿名方式的爆料既可保证发布者的安全,又能实现散布和传播的效果。根据三类内容所指向的用户行为,我们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包括隐匿的社会需求和匿名社交的去向等等。
有关情感的宣泄,吐槽是一种用户需求,但市场内满足此类需求的产品众多,普通的吐槽在微博和微信即可,要埋名的可去论坛及非实名类应用,介于两者之间——又想让被吐糟的人知道,又不想让自己的身份被知道的情形属非典型性行为,而且这种吐槽一时吐不出来也不会有很严重的后果,通常可按伪需求处理。秘密承载这类需求的满足,影响力可能还远不及微信支付的红包。
有关娱乐的调戏,这种互动犹如桌游般好玩儿,与你认识的朋友相互打趣、调侃和戏弄,有十足的娱乐价值。这类需求的满足在秘密已基本实现,即使有些狂喷秘密败坏的朋友,还是会花费很多时间去刷新和查看,在观察者的立场之外能完全不夹杂存留的好奇心吗?现在的秘密,既没有寄生在超级应用之中,也没有根植在社区或者游戏内,用户玩儿起来的成本还是有些高,因此在未来的微博或微信,开辟一个诸如此类的插件或第三方应用会比较有趣而且用来顺手。
有关匿名的爆料,这是秘密这款应用的核心问题。这类内容与前两类内容在同一平台内本身是相斥的,情感的宣泄和娱乐的调戏多存在于放松的环境之中,用户的目的性不强;而匿名的爆料多是容易让用户注意力聚焦的,相比而言前两类内容混在其中就犹如朋友圈的心灵鸡汤一般,是“水”的存在。在没有成为超级应用之前,秘密的出路就是把两种类型的其中一种做突出。回归匿名的爆料,爆料内容也可分非严肃类和严肃类两种。非严肃类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好奇心的驱使,我们更加倾向地去探知不愿意让我们知道的事情,比如同事的丑闻、朋友的隐私,或者伴侣的往事,也包括明星的绯闻、各种潜规则和内幕,一款随手即写随眼即观的应用远比四处搜寻和媒体获取有趣而且高效得多。所谓严肃类的内容,就是目的性的使然,既包括现在诸多的投资、公关和媒体从业者最爱的情报、线索和新闻源,也包括对用户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出轨线索、行贿证据等等,这类信息所产生的价值相对是最大的,但虚假信息的危害也同是如此。秘密这款产品能否承载起“真相”的价值呢,这就难免要牵扯到信息的信度和社会伦理的问题。
真相的价值——产品、信息和伦理的博弈
秘密提供的匿名社交环境,两个核心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我们可用国际著名的维基解密作比较。
在安全性方面,匿名的意义就是要隐匿发布者的身份,维基解密的做法是多层加密,就连网站运营者都很难找出发布者,而维基解密的团队又是以阿桑奇为首的国际精英黑客团体,技术方面是有相对保证的;现在的秘密还远远做不到,比如你可以用两个手机,对比添加/删除前后通讯录的名单,就很容易找出某条秘密信息是谁发布的,或者你直接利用黑客手段或者黑市购买(目前秘密对用户信息的保护还不会超越酒店对用户的开放信息和支付公司对用户的信用卡信息吧),这让发布者信息暴漏的成本降至很低的程度。
另一方面就是信息的真实性,即信度,即使是在阿桑奇独裁风格把控的维基解密,发布的信息也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校对。秘密的信息发布是一触即发。如果虚假信息只是对应人本好奇的天性还好,伤害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如果虚假信息是目的性使然,后置触发的“举报”功能也很难挽回信息的蔓延,越是有人相信的内容传播就会越广,一旦虚假信息传播至平台之外就无力挽回了。所以请各位童鞋在秘密发布过激信息时,还请慎重考虑。
再从产品设计的初衷度量,秘密可能是因“有趣”或者“有用”而产生,但在匿名的环境之中,人性的阴暗面更容易触发,表面的无所顾忌就更加任凭辱骂、诽谤、诋毁和造谣等现象的出现和蔓延,如果就设计的底限而言,考虑产品发挥的价值边界是重要的,如果产品本身发挥负能量远远超越正能量,就要慎重设计,激发人性的阴暗面与满足人性的“贪嗔痴”是完全不同的情形,前者更容易引发直接的事故和灾难。
就在匿名社交的推敲中,笔者也思考了一个用户场景模型,比如选民对公共政策和政治立场的表态,也可延伸至各种组织内部的选举和决策,如果个体暴露身份可能会招致伤害,但是回想另一个问题,针对公共利益而言,在平衡的社会秩序之中,存在不负责任就可获取的权利吗?反之在不透明的环境之中,暗箱操作的可能也反而会更多,个体的根本利益就更难保障。这个模型算是一个反例,如果读者能找出正例,欢迎评论指出,这不仅是对笔者的补充,更有可能是对秘密团队的重要参考。
本文出现的“秘密”一词多数都可是一种泛指,代表与秘密同类的匿名社交产品。秘密的出现,即使在一定程度激发了人性的阴暗面,但可取之处也不少。未来正能量的匿名社交产品,可能不会是大众性的,而是根植在局部信任圈子之内的;正因匿名环境的信用不易积累,因此商业模式的通路也会收窄,但匿名社交作为一个共同志趣团体的有趣工具还可一试(比如100名记者的自嘲和互掐、20名段子手用对话的方式一起写一部剧本);而且秘密与微信的搭配使用,好友之间互相猜问的体验,做社区和游戏的童鞋也容易从中有所启发。
作者:张昭轶     源英文化传媒

您可能还喜欢…

1 Response

  1. oh, i think i’ll have a very cultural weekend ahead. and this will be in my agenda. the music captivated me.
    imitation hermes birkin 42 women bags http://www.accessoires-mode.in/hermes-handbags-birkin-42-cm-red-cowhide-leather-gold-hardware-bag-p203/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