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能手机打了几次车,着实享受了打车软件带来的好处。除了价格上的优惠,还可以提前预约司机,不用再为高峰时段不好打车而烦恼。更主要的是,把一个挥手打车的简单动作和焦急等待的复杂心情,变成了一个可触摸有互动的体验式操控,不由得让你为科技的进步点赞。
看着“嘀嘀”和“快的”你来我往的血拼叫板,感受着腾讯和阿里的这盘棋越下越大,作为用户的咱老百姓心里高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尽管出租车公司和背后的“老大哥”才是最大的获利者,但普通消费者只要得点便宜,就能保持一天的好心情。
好心情终于在某个周末受到打扰。岳母来家里吃饭,等了半天才到。一进门就抱怨:怎么现在打车这么难!马路边拦了五六辆车都不停!也没见他们车上坐人呢?
我突然意识到,这一定是打车软件惹的祸。为了方便岳母今后打车,我拿出手机教她如何操作这款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打车神器。看不清的屏幕、戳不准的图标、不放心的账号绑定、不敢用的手机支付。满脸疑虑,口干舌燥,只有放弃。
打车软件,比赛还是笑话?
新媒体、新方法无疑会对习惯了现有生活方式的人带来不适。对于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不能移动上网的群体来说,不仅没有从“拳王争霸赛”中得利,而且在还没来得及搞明缘由的情况下,自己的利益就被无辜地忽视。科技与竞争带来的便利不仅没有惠及他们身上,反而连最起码的服务都被剥夺。
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其实只是一场短时烧钱的战役,财大气粗的电商,在赔钱赚吆喝拉人气的时候,连累得广播业都无辜“躺枪”。有了打车软件,司机忙着眼看耳听手机“抢单”,收音机开机率和广播收听率直线下降。原来广播的竞争对手不是电视,也不是MP3,而是移动互联的打车软件!
难怪马云自嘲:“两个蛮汉打架,街上看热闹的人多,绝对不要认为别人在看比赛,别人是在看笑话。”或许,用不了多久,这场由打车引起的市场竞争风波会回归理性,常态的市场行为理应覆盖所有需要的人群。
智能的人还要“被智能”吗?
其实,玩不转智能手机的人群也不想被边缘化,但更不想“被智能”。倘若科技的脚步蔓延至某种地步,让一部分群体必须被迫接受“智能”,才能享受到本该属于他们的社会资源,真不知道那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社会交往本应是具有人性的人际互动,可现在正变成人机对话和机机对峙。同步的通话变成对讲机,聊天变成打字,不用抱一抱而是摇一摇也能交朋友。买东西刚扫完条形码,建议你再扫个二维码成为会员。干什么都要注册,开了一堆账号,最后都用同一个密码,否则别人没搞乱,自己先晕了。
各个圈子的人都在不同的微信群里猫着,不管听到谁的滴滴声,心里都会一怔。时不时要看一下微信朋友圈,尽管朋友们很少见面,好不容易见一面,不看朋友看手机。当周围的人都在用智能手机的时候,你不用不只是out,基本上就被淘汰了。吃饭、唱歌、聚会都是在微信群里相互招呼,预订、买单、收款可用智能手机完成。原以为人生来就有智能,后来发现还要不断地“被智能”;越被智能,越愚钝懒散。
小时候看过一个科幻小说,说在未来自动化的时代,由于一切只需要按钮,结果人类只剩一个手指,其他手指退化。现在的阶段,人类似乎先进入了两个指头的时代,一个按键,一个划屏。这是智能的进化,还是“被智能”的退化?
为什么更依靠科技,而不是彼此?
不断地换代升级,遇到手机或电脑闹毛病,烦躁不安中会幻想,这世上难道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技术和设备吗?再一想,人都保证不了不病不死,何况人发明的科技?科技如此不值得信赖,可人类已经离不开科技。
一个人说关电脑去睡了,往往是躺在床上继续看手机。看到别人晒照片,自己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光点赞或呵呵,于是一起晒美食、晒老公、晒宝宝、晒度假……总觉得有人工作比你好,生活比你幸福,但是你永远不会通过社交媒体看到别人真实的人生,甚至你展示的也只是生活的一面。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乐此不疲地享受着现代科技带来的虚假浮华。
我们越来越多的时间对着屏幕,却越来越少地陪伴父母朋友。哪怕是亲朋聚会依然离不开拍照发微信,离不开微博上的话题,把玩着新款的智能手机,讨论着流行的应用软件。我们一路狂奔地追逐更新更好的生活,却在电子的旅途中陷入喧嚣的孤独。满眼望去,一地繁华,却空无一人,只有屏幕后面的一个个动画表情。
无论是智能抑或“被智能”,当我们面对面的时候,放下落满细菌的手机,关掉雾霾般的WiFi,相互注视,用我们最熟悉最深情的动作,彼此拥抱,彼此依赖。生活就是这么简单真实,何必太多的智能。
(原标题:《被智能的人生》)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乔木,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