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从“去食取信”论从官之德

《论语》有这样的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认为,为政就是足食,足兵,取信于民。如果可以去掉一项,就是去兵,再可去者,是去食,而最后一个绝不能去的就是取信于民。

历史和现实多次证明,坚持取信于民,则国富民殷,天下大治;背离以民为本,则民不聊生,天下大乱。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执政者以诚立身,取信于民,民众才能团结一心,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新时代和新形势下,随着民主意识的逐步普及和不断增强,民不可欺、无信不立的规则更加真切地成为执政之基、为官之本。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诚信问题,坚持诚信执政,以讲政治的觉悟坚持讲诚信,自觉维护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言与行的统一,表与里的统一,虚与实的统一。各级领导干部把心思用在务实上,在办实事、求实效上多下功夫。力戒夸夸其谈。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言必信,行必果”,在全社会倡导“讲诚信、重信誉”的良好风气,营造“守信用、担责任”的浓厚氛围。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增强执行力,真正取得群众的信任,得到群众的理解和配合,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一方面,干部要始终坚持要对民负责。党和政府是不是能够取信于民,重点在于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承诺能不能够兑现,在于领导干部能不能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帮他们谋福利。干部要尊重人民群众民主权利,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高度,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对老百姓都讲诚信,对老百姓守信用,做诚实守信的模范,做重操守、讲诚信的人,促进自己养成讲诚信的良好习惯,从而减少甚至避免官员的诚信缺失现象,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文/吴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