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镇委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畅通密切联系群众渠道,切实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东莞阳光网》,3月21日)
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干部切身体会基层群众的生活,参与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关心的问题,解决“四风”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亲身体验”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是亲身体验不需要过多的渲染,作为领导干部的职权,本身就是广大群众赋予的,本就应该在群众的立场为群众办事。
类似于交通局长亲自坐上没有空调的公交车,才知道酷热难耐,并当场表示尽快换车,很容易招致公众批评,你从来都没有坐过没有空调的公交车?你没坐过,你的亲人也没有?哪怕你将座驾的空调关掉,也不难体验出室外温度接近40℃时车内是怎样的一种光景,司机与乘客有多苦。普遍的负面评价,表达公众对一些官员长期以来脱离群众、不接“地气”的宿怨。一些官员,上班在机关里“接官气”,下班在酒桌上“接酒气”,平日在圈子中“接俗气”,不愿等同于普通群众,不屑与老百姓为伍。脱离群众也就罢了,最怕不接地气的官员拍脑袋决策,弄出来的公共决策与民意相去甚远。
凡事要一分为二,对官员通过亲身体验接“地气”的行为,不妨放弃一些成见,多给一些掌声,毕竟它释放出走群众路线、增进决策民主性的信号。通过亲身体验,官员可以发现平时在办公室想象、察觉不到的细节。谁都知道城市的大医院普遍存在看病难,难到什么程度,不亲自去排排队、看看病就不会有切身体会。
官员俯下身段亲身体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这难道不是公众乐见的吗?苏州市交通局长当场表态要换车,不正是公众期待已久的愿望吗?倘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能够制度化、常态化,各级官员每隔一段都抽出一定时间在自己管理的领域“微服私访”,听听民众真实想法,发现社会真问题,对于解决相关问题以及日后其他公共决策都有积极意义。
当然,在资讯发达的时代,走群体路线并非只有亲身体验这一条道路。到接待室听听群众的牢骚、设个邮箱阅阅群众来信、上网络论坛看看网友砖拍、开个实名微博查查跟帖……都能以最快的时间把切到最真实的社情民意。关键在于,头脑中“权为谁所授”的观念清不清晰,“执政为民”的思想牢不牢固。
但是,仅仅因为上级要求而,被迫下基层体验生活,视乎让群众和基层干部感到应付了事,作秀成分太重,希望多一些发至内心深处的主动了解基层疾苦,群众困难的心。只有这样群众才会真正满意。
(文/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