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和不土是永不止境的,当我们自以为是的界定身份的时候,归根到底不过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一种优越感,中国人长久以来就是这么活的。
一直以来,中国的歌迷分成两种,土的,和,不土的,于是歌手也分成两种,土的,和,不土的。
这个逻辑是不是颠倒了?应该先有歌手才有歌迷吧?应该是有什么样的歌手就有什么样的歌迷吧?
非也非也。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点,是歌迷塑造了歌手,而不是歌手塑造了歌迷。有求才有供,这是市场经济,先有供再有求,那是红歌。
所以,当我们用土和不土来界定一个歌手的时候,首先是我们自己先界定了自己。我们觉得自己是不土的,于是就认为我们所认定为土的那个歌手是“土”的,是我们自己先建立了一个二元对立的身份观,自作主张造了一个隔离带,以为这样就能让自己冰清玉洁了。然后我们制造出了自己的“求”,一些我们认为不土的需求,然后我们从市场上找到了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供”,便欣然接受了。
这种二元对立的身份观长久以来困扰着国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虽然从小到大,政治课本一直在教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但我们更多时候仍然习惯于把世界万物都看做是二元对立的。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富与穷、资与社、土与不土。却忘了老祖宗两千多年前的教诲: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土,也没有绝对的不土。
就好像,听艾薇儿的人觉得听张杰的人土,可是听Green Day的人就会觉得艾薇儿土爆了,而听Anti-Flag的人会觉得Green Day还是土,最后有人会说,Sex Pistol才是真朋克。可是,侬晓得伐,有一个叫顶楼马戏团的乐队唱过,朋克都是娘娘腔!
可是,注意,还有“可是”,真正的“娘娘腔”会说,听Madonna、Pet Shop Boys、Kylie Minogue那才叫洋气好吗,可是可是可是,你要敢这么说,仍然会有人戳你后背问,你知道什么是Minimal吗?
所以说,土和不土是永不止境的,当我们自以为是的界定身份的时候,归根到底不过就是为了寻找一种存在感、一种优越感,中国人长久以来就是这么活的。虽然我们口头上爱说“人比人,气死人”,但如果不比一比,很多国人就没有存在感了,就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之所在了。
问题就是,被隔离带隔离起来的人又往往屈服于这种人为制造的恐慌,自己也以为自己真的“土”了必须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其实不“土”,证明自己跟隔离带外的人是一样的。结果也丢掉了自己独特的价值之所在。就好像张杰唱了迈克尔·杰克逊,唱了逃跑计划(通常这样的乐队我们洋气的界定为英式摇滚),感觉憋了一股劲儿在心里一定要证明自己似的。那样真的让人体会到“张杰”之所以为“张杰”的价值吗?那样就会让隔离带外的人觉得“张杰”不土吗?
非也非也。隔离带永远不会消失,我们只能想办法把自己做到极致。土怎么了?江蕙从来就不会为了证明自己不土而去唱洋气的电子舞曲,而我们也不会觉得江蕙的闽南语歌“土”反而觉得太美了。是的,你把土做到极致的时候也是一种美。
而且,老子(lǎo z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老子(lǎo zi)说,天下皆知不土之为不土,斯土矣。
原创文章,转载请署名“耳东”并超链此页!
微信交流:音乐下午cǎ / music-ca
微博交流:@音谋家SmashingBall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