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不管是引进工业项目,还是引水灌溉农田,各地都得先认真算“水账”,因为水管得好坏,将与地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直接挂钩。(《四川人民政府网》,3月14日)
回想儿时,小河恬美,四季如此。春天,这里花红柳绿,印在河面上,像绚丽多彩的绸缎。夏天,骄阳似火,这里绿树成荫,坐拥凉意令人分外喜欢。秋天,四周到处是金黄的一片,小河也变得金灿灿的惹人喜爱。冬天,我最喜欢大地银装束裹的晶莹洁白,小河上蒙了一层薄冰,害羞似的遮起脸庞,中间又露出可爱的微笑。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污染、农药化肥过度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原本清澈的河水早已离我们远去,儿时小河的恬美不复存在。
如何治理好水污染还小河以清澈、恬美?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出现20余次关于水资源、水利、用水安全等词语,从国家层面,将实施清洁水行动计划,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推进重点流域污染治理。解决老百姓用水、饮水安全,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经过今明两年努力,要让所有农村居民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四川省的做法,将算“水账”与地方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直接挂钩。破除了以往以经济指标考核地方政府、地方官员,从制度层面让政府和领导干部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用水“最后一公里”问题。
然而就基层政府和村组干部如何有效的落实水污染治理,算好“水账”呢?广大农村污水治理困难点多、面广、规模小,而且还面临着治污收费机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难题,如果照搬大城市污水治理,势必造成成本高,也无法奏效。如何采取有效的模式和技术促使乡镇污水处理,避免出现治污“空话”的现象?作为基层政府,更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解决算“水账”的问题,立足本地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关系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才能让制度落到实处,才能摒弃只顾经济发展的片面发展。最终要让保卫水安全像守住耕地“红线”、保卫“舌尖上的安全”一样得到重视并深入人心。
(文/君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