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不少地方一把手天不怕地不怕,除了怕在任的上级外,就怕退休的前任。曾听一个地方官员讲过:幸亏那些退休老同志不会上网,仅仅只是在生活中发发牢骚骂骂现任,不然的话,老同志们天天到互联网上去批评现任,他们就受不了啦。普通网友曝个光、批评几句,还可以承受,老同志们要发飙,那可都是让现任吃不了兜着走的猛料。(《新浪网》,3月11日)
当下,中国官员的变化有目共睹。越来越多的场合,官员越来越“会说话”、“敢说话”。讲话勇于畅谈观点,不再照本宣科,见到媒体不再躲躲闪闪,而是主动递上名片。某媒体记者感慨:这种变化让我们跑时政的记者感觉越来越有“料”了,也让老百姓觉得官员们离自己更近了。
在一般百姓眼里,官场似乎严肃且神秘,一个地方出了问题,不知道官方会走什么程序、采取什么措施才算正当与正常。官场上之所以多年保持“不出头”、“不逞强”因而“不敢言”的思维习惯,与官员个人无法真正“负责”有关,所有事件过分强调“民主集中”,过分强调“集体意志”,因此谁也不愿以“个人”的口吻在公众场合“说话”。
官员之所以以“敢言”和“善言”形象示人,最主要的原因,正在于这些官员作风正派、雷厉风行、敢于担责、善于负责和求真务实。正是有这些“底气”在,这些官员才不怕说错话,不怕被人“说闲话”,更不怕被外界较真。
官员“敢说”,让人看到另一种力量,另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敢于向官场的恶行颓风公开挑战,体现的不只是官员“敢说”,更应视为党员干部的真诚而坚定的党性。
(文/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