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赤霄:品读政府工作报告的人文底蕴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是本届政府的首份工作报告。(2014年3月5日,人民网)

读多了以往字正腔圆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人以妙笔生花,眼前一亮的感觉。政府工作报告是给老百姓看的,要让老百姓能读得懂,体会到其中深意的报告才是好的报告。此份报告无论是从措辞到内容,都是通俗易懂的,也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让老百姓深深地体会到了报告中的民生和民意,也体现了报告中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食粮,既然我们是中国人,就应当在骨子里具有中华文化的优秀气质。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前后相继,持续发展的整体。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也是源远流长。中国的不少优秀文化,至今仍被欧美等国奉为文化宝典,比如《孙子兵法》、《道德经》等。对于此类优秀文化,我们每一位中国公民都应当认真学习,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思想活力。

在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哲学社会科学一直以来都被摆着一个不恰当的位置,这与在学校教育中“重理轻文”的价值观是互为彼此的。然而,这是对于学科边界和地位的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近代以来,西方科学研究的倾向是学科边界逐渐模糊,在人文学科领域,也大量引入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在西方科学研究中,良好的人文素养对于自然科学研究者来说,都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作为人们为了研究之需要,人为划分的一条学术边界。而事实上,人类知识体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为了尽可能对人类整体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性的认识,就必须打破这种“重理轻文”的倾向,文理兼修,以文为基,以理为器,才能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效果。以此来看报告中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不失为一项促进科学发展的明智之举。

(文/诸葛赤霄)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