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湖南省副省长张剑飞参加央视财经频道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县域经济发展高层论坛”。对于城镇化这个宏大的话题,他侃侃而谈,从建筑色彩、城市雕塑,到路灯、道旁树,用众多案例来说明中国过去20年城镇化所产生的种种问题。(2014-3-5来源 氧分子网)
全国“两会”期间,“新型城镇化”是个热词。这个充满极大诱惑力的新事物,充满美好想象力的新希望,令人既期待又有些许担心。
期待的是,人们可以享受‘一轴两带’、‘一主三副’、‘一网五纵六横’这样宏大的规划和城市形态;能够享受城里人那样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可以享受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等等等。
但是,与城市管理者的担心一样,农民的担心更为现实,因为这些担心和他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正如湖南省副省长张剑飞所例举的那样,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同时,耕地资源被大量消耗,许多肥沃的耕地被一幢幢高楼大厦占领,绿油油的庄稼地被钢筋水泥代替,大量的自然山山水水生态环境破坏,房子拆了建,建了拆,重复建设,浪费资源。
事实证明,不能够急于求成。城镇化不能够急于求成,现在农村与城市的格局,是几百年,几千年形成的历史,不能够希望短时期或者一夜之间完成城镇化,城镇化也应该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追求“跨越式”建设,强拆就在所难免,矛盾纠纷更多,“欲速则不达”。
不能贪大求洋。城镇化过程中要防止贪大求洋。应该缓解大城市病,不应该盲目追求xx第一,第二的“高、大、上”城镇、楼群。城镇过度膨胀,规模太大,人口密集,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城镇化应该如人们期望,不让乡愁变忧愁。
不能勉为其难。城镇化不能一刀切。农民的收入有高有底,参差不齐,城镇化了在城镇生活,连水都要掏钱买。因此,应该充分征求群众愿意,在条件成熟,自己愿意进城的时候,水到渠成自然会进。不能“赶鸭子上架”,赶农民上楼。
不能突破土地底线,十八亿土地红线永远是一道带电的“高压线”。“宅基地”顾名思义是农民自己住房需要的土地,既然农民已经在农村建房屋居住,根据“一宅不能有二基”的规定,他哪里还有多余的宅基地出卖呢?大量流转宅基地,就会像“打不死”的小产权房一样,可能农村现有的承包地都会拿去做宅基地,城市人也会蜂拥而至到农村占地建房,出现一种“逆城镇化”的模式。对此,要加强对基本农田、宅基地的管理。
城镇化是一个美好方向,一个宏大目标。只是应该科学规划,循序渐进,才会水到渠成。
作者: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