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讯 3月3日下午,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广东代表团召开第一次全体大会,东莞市长袁宝成一露面就被记者追问“扫黄”和“经济转型”问题,他一面匆匆下楼,一面简短回答:“正在处理中。”会后,袁宝成再次被数名记者“盯梢”,记者问道:“请问扫黄对东莞经济是否有影响?”袁宝成:“嘿嘿。”“请问东莞经济的下一个支撑点在哪里?”袁宝成:“嘿嘿。”“今年东莞GDP增速目标是9%,请问能否保‘9’?”袁宝成:“嘿嘿。”(3月4日人民网报道)
其实我们知道提问是记者的天职,他们的责任就是代表大部分不在现场的人民向权力发问,问一些大家关心的话题,问一些掌握权力的人本来就有义务要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记者应有一定的义务代表人民发问,虽然这种内似于自己问自己的逻辑听起来有点冲。但是作为记者是没有不该提的问题,其实就看你怎么答。所以说作为官员就应该学会善待媒体,学会和媒体打交道。
现代媒体的发达,特别是互联网的勃兴,为这种关注和交流沟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和平台。 有些网友认为,面对记者你作为官员,其实可以没什么顾及的,有问就必“答”,但是这个“答”总有更好的选择。“引导舆论”的精义不在于记者问了什么,而在于你回应的方式;而官员们自己掌握着最大的选择范围。记者提问可以更技巧,官员回答也可以更技巧。
时代飞速发展,公民政治参与热情迅速提高。政府官员就不得不更多地面对来自媒体记者的提问,也更有责任有义务来回答。如果面对媒体记者的提问总是回避,躲避,或者率性而为、“无可奉告”之类的话,不仅有失风度,还对政府形象有一定影响。这可是最大禁忌,有害而无利。
但是有很多领导同志答记者问就害怕出错,回避敏感问题。宁可不说错也不肯多说,有时候就是无可奉告,其实公众最讨厌的东西就是无可奉告或者左顾右盼,有时候是一种艺术也没办法。其实有时候敢于直面那些问题,用非常睿智也非常幽默的语言化险为夷不是更好的办法吗?不然还加深了“幻想连篇”、“钻牛角尖”人们想象的“催化剂”。
其实大多数网友认为记者应该是以发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为使命而进行的一种神圣的职业!记者的天职不该只是出新闻,还应该注重新闻的真实性以及新闻带来的社会影响。
笔者认为,另一方面官员还是应该摆正位置,坦诚面对。如召开个新闻发布会,讲清事情发生的各种情况,准备报告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反馈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通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到记者有问官员必须“答”不是更好吗?
作者: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