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烈山:1/4国民的科学素养不高又何妨

(一)

我写文章一向不在乎有多少人骂我。比如,上世纪90年代初,我写《拒绝金庸》,批评流行歌曲《小芳》和《纤夫的爱》,“骂”我的人多了!我觉得很正常,自己爱“唱反调”就要容许别人“唱反调”;敢捅马蜂窝,就不怕马蜂蜇嘛。但是,在纸媒时代,反驳的文章不会有辱骂父母姊妹的词句出现;作者至少把你的文章看完了,能言之成理才有可能发表。

如今不同了,网络时代你发表网文,人人都可以跟贴评论,没有表达的门槛。总的来说,这是好事。但是由于我们的“国情”,有时候不少人的表达很不文明很不讲理,未免教人不爽:就像面对一群顽劣少年,你不是他们的父母也不是他们的老师,而且不是治安警察,没有义务管教他们,却没法躲开他们,难免感觉烦扰。

有些人出口成脏,动手删他们的贴也是浪费时间的自我贬低。有些人根本没有耐心读完你的文章,一看标题不合自己胃口就开骂了;有些人上网不是为了交流看法,只为发泄情绪。有些人思维水平很低、知识陈旧,却超级自信,好像真的宇宙真理在握;当然,靠说昧心话挣钱的又是一回事。

我深感茅于轼老师的呼吁切中时弊:中国人要学会讲理!

学会讲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基础文明的重要内容。从写文章,到人际交往,到政治运作,都要学习讲理,以理说服人,而不是凭拳头凭刀把子压服人。所以,在现代民主国家,辩论与演讲的才能对于从政者很重要,他们要得人选票、要让人认同提议,必须说得能让多数人口服心服。

本文一开篇就写这些话,虽是久蓄胸臆的感慨,直接触发的却是这则“小”新闻:《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美国人不知地球绕着太阳转》。

————————————————————————————

新华网华盛顿电 (记者林小春)

也许难以置信,但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得出的结论: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

这项调查是美国人科学素养研究报告的一部分,该报告每两年发布一次,并会呈递给美国总统与美国国会。调查包括自然科学方面的7个问题,其中“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太阳绕着地球转”的问题只有74%的人答对;而关于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问题,只有39%的人判断正确。而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的被调查者只占48%。

这项调查结果还显示,虽然一些美国人的科学素养有待提高,但美国人对科学家“十分尊重”,超过90%的美国人认为科学家有助于“解决难题”,是“献身于人类事业进步的人”。

—————————————————————————————

这个报道只是如实地转述,并没有贬斥美国人的“舆论导向”。我们也不必抬杠说,如果把文盲半文盲和小孩算上,那么中国人至少有1/3的人认为是太阳绕大地东升西落;而且美国人多信仰宗教,相信是上帝或真主造人,他们很可能不接受达尔文的进化论……

我这里只是想说,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文明素养与科学素养两相比较,前者比后者重要得多。(鉴于许多同胞习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并惯于扭曲别人的观点义正辞严地与假想敌作战,我在这里特别要申明,文明素养与科学素养并不是对立的,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兼容的,甚至广义地解释,科学素养包含在文明素养里。如果文明素养与科学素养都高,那当然最好。)

你看,这则报道说,即使那些科学素养不高的美国人,对科学家也“十分尊重”——这就是一种文明素养。这与鼓吹民粹主义者的论调是多么地不同!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前,中共中央就有人开始排斥知识分子,认定只有向忠发这样的“工人”才最可靠;从要求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到派工农兵“宣传队”占领上层建筑,让清华北大的教授们扫厕所、住“牛棚”……与其说是蔑视科学素养,不如说是在利用国家机器推行蒙昧主义。

(二)

有一段话在网上流传甚广。说的是“太平天国时期,美国传教士密迪乐来到中国,他看到了战争、灾荒和种种匪夷所思的苦难,然后做出诊断:中国最需要的不是现代科技,而是基础文明。所谓基础文明,指的就是契约精神、权利意识,还有对民主政治和个人自由的理解,这些东西现在称为普世价值”。

我查了一下,历史上真有个传教士叫密迪乐,太平天国时期在中国。他是英国人,叫Thomas Taylor Meadows,又译名“麦笃思”(1815-1868年);大学毕业后,专门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过中文,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多年,号称中国通;是英国驻中国营口牛庄领事馆首任领事,著有《中国人及其叛乱》《关于中国政府和人民及中国语言等的杂录》。以他生于英国宪政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之后,而有上述观点毫不奇怪。

对于他的“诊断”结论我完全赞同,不过,我不想沾“普世价值”的腥,只想说点家常话。我认为中国人最需要的“基础文明”有三项:讲道理,讲诚信,守规矩。

关于“讲道理”,本文开头已提及。但不仅是做文章要“摆事实,讲道理”,而是全部的社会生活都要坚持“讲道理”,这才叫“基础文明”。胡适说评价一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先看怎么对待孩子与女人。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家庭孩子是没有发言权的,大人不屑于跟他们讲道理;在孔夫子眼里女子跟小人差不多,也不是“讲”道理的对象。

在国家政治层面,讲的是权术与权势,“官大一级,压似泰山”。总之,没有平等地位,谁愿屈尊费口舌跟你讲道理!

关于讲诚信,国人不是讲求、讲究,而是口头上讲讲,什么“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套套的。而事实上坑蒙拐骗,以善诈为本事。

1742年,英国海军准将乔治·安森进驻中国澳门和广州,根据他的经历和见闻整理成的《环球航行记》,说中国人利欲熏心,极不诚信。坑蒙他的事这里就不转述了;“抢着捞起外国船上扔下来的臭肉,腐烂的猫和狗的尸体,以图再次出售获利”,给鸡鸭肚子里填充砂砾,给猪肚子注水,这样的中国人在今天依然不少。法国学者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里说,中国的商人有三种秤,购货人要自备衡嚣,这种现象也仍然所在多有。只是化工技术大发展,掺杂作假更加防不胜防,使得我们吃的喝的更加不放心了。最让人难堪的例子是,国民竞相到境外去抢购奶粉。

关于讲规矩,说起来,国人也不是不懂规矩的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嘛。从日常生活的秩序“先来后到”,到国法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法不阿贵”,也是一套套的。可是连“不插队”这一条也做不到!上公交挤,上飞机也挤;陌生人场合插队,一个单位的也可以厚脸皮在最相熟的人前面插一把队。只要有权,孩子上幼儿园、上学,自己看病,亲友就业、提拔都可以“插队”。以不守规矩为荣,有特权而“高人一等”感觉好极了,这就是中国人真实的“文明”水平。

从讲道理不逞强、讲诚信不奸诈、守规矩不钻营的角度讲,人单纯一点,傻一点,一切照章行事,社会是不是更文明更和谐一些?

明清易代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也曾强调社会基础文明的重要性。他在亡国与亡天下之辨时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我们这几十年来的标语口号一直是“仁义充塞”的,而食品药品搞得那么没有安全感,以致有“互相投毒”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搞得水土空气都有毒,这算不算“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说的他那个时代的基础文明,与朝廷(即政治与法律制度)无关,而与道德文化,特别是与农业社会、乡土社会的宗法自治制度和传统风俗习惯有关。在工商业主导的社会,在“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没有贯彻民主与法治原则的社会制度保障,就不可能有基础文明。

以上强调基础文明的重要,并不表示我信奉了老庄的“弃圣绝智”学说。当今之世,“弃圣”(反对伪君子和道德绑架)可以;“绝智”,对于某一个人无所谓,而一个民族若甘于被现代科技淘汰,则是自取灭亡。

(三)

没有被戕害的原始森林里,有狮虎,有狐兔,也有虫蚁;有参天大树,有灌木,也有小草,这就是自然生态,千姿百态。人类社会中,各人的先天禀赋并不相同,人们的兴趣爱好千奇百怪,为什么都要当科学家吧?

没有要你一定成为科学家,也可以成为艺术家、政治家嘛。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成名成家呢,我只想做个普通人,自食其力,平安快乐度过一生不可以吗?

不是要你当科学家,只是要你加强科学素养,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可是,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科技博士也只是精通一门专业的一个分支里的某一个领域;隔行如隔山,懂天文的不一定懂化工,懂物理的不一定懂医学。一个理学教授并不能保障自己的食品安全和医药安全。现代社会是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我没有那么多科学知识,只是遵从指导而掌握一些卫生保健知识,不可以吗?

以上观念的建立,涉及个人的人生规划,也涉及社会资源的调配。

为什么要强调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从学前教育起就搞得那么紧张,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天真与快活?

为什么要办那么多“大学”,搞扩招,而且个个都要办成“国际一流”,却不愿扩大职业教育,多培养实用的技术人才?以致出现所谓“结构性”的就业难(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许多企业找不到技术人员)?

为什么要办那么多高新技术园区,而且也都要创“国际一流”?除了圈地搞房地产的、政治上好大喜功的,有没有思维上好高骛远的?

多年前有一部电视连续剧很走红,叫《北京人在纽约》,据说是有原型的。那个在美国获得“成功”的人很得意,自己当店老板,美国妞却只是售货员!这就是中国式思维,要出人头地,当“人上人”。

为什么哪怕吃尽“苦中苦”,也要当“人上人”呢?安天乐命过一生不好吗?

在一个只能“自求多福”的社会里,在一个“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社会里,在一个“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社会里,人们不得不学习对人设防,甚至习得“精明”、狡诈,变得势利、傲慢和冷酷,不得不努力向上爬。

如果政府监管到位,法律保障交易的公平,人们需要学习那么多识别假冒伪劣的“科技”知识吗?

如果人们都有基本的社会保障,孩子读书、自己治病和退休养老不用发愁,工资水平足以保证普通劳动者衣食无忧,当个不操心的店员,下班了就呼朋唤侣去玩儿,或者在山上、水边发呆,不正是我们的先民向往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鼓腹而食、击壤而歌的人生乐土吗?

总之一句话,如果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能保障国民基本的生存条件,使人们免于匮乏;如果我们的政治法律制度和政府治理,能够保障国民的权利,使人们的生活免于恐惧且有尊严感,那么各人适性乐生,一些人甘于平凡,包括科技素养不高,又有什么打紧呢?没有几个人一心想“向上爬”,于社会不是大好事吗?

没有人想“向上爬”,就没有人搞科学发现发明了吗?当年,祖冲之、张衡和牛顿他们搞科研,完全是爱好。社会永远不缺少这样的爱好者,只是给他们提供的社会条件好坏而已。

写到这里,看到我电脑桌面上的几张照片。景物地点在西班牙马德里西北的古城塞戈维亚,最壮观的世界遗产城市之一。那里有作家林达在《西班牙笔记》里,一开头就写到的古罗马高架石砌引水渡槽;还有好莱坞动画电影《白雪公主》里城堡原型——阿尔卡萨城堡。除了这两个景点,我特别有触动的是广场上一个厨师的塑像。导游说,他是这座古城的名吃烤乳猪的品牌创造人,是本城人的骄傲。我们快到此地时,导游就开始鼓动大家去品尝烤乳猪,说到此不尝亏大了!

(资料图:世遗名城西班牙塞戈维亚的一尊塑像,一位烤乳猪大师。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伊莎贝尔是在这个城市登基的,但人们更尊崇他。)

须知,西班牙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伊莎贝尔(就是那个通过联姻建立西班牙王国的卡斯蒂利亚女王,就是她与丈夫一起打败了摩尔人,推翻了阿拉伯人对西班牙800年的统治,就是她赞助哥伦布去探险导致地理大发现),就是在这个城市里登基的。可是,这个城市的人崇拜的不是帝王,而是一个厨师!——这是一种什么价值观?中国人也有“行行出状元”的说法,可是实际上我们崇拜的是些什么人呢?

来源:腾讯《大家》

作者:鄢烈山,杂文家、时评家。退休前为南方报业高级编辑;现为纪事丛书《白纸黑字》主编。已出版《点灯的权利》等个人文集21种,其中《一个人的经典》获全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另著有传记《威凤悲歌:狂人李贽传》。

您可能还喜欢…

2 Responses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