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明:辩证看女大学生村官的“位置”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村级治理的民主化和女性主体意识的进一步觉醒,以及政府支持性政策(诸如“大学生‘村官’计划” 、“培养女干部”政策)的相继出台等,女大学生“村官”以一定的比例出现在农村基层治理的舞台上,形成进入农村权力系统中心的特殊群体。女大学生“村官”在广阔的农村天地,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农村社会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贡献力量。但是走马上任后的一些女大学生 “村官”成长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 尤其是作为一名女性,她们要遇到来自村民、男村官和自身等多重困境。

女大学生“村官”成长发展的困境。女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发展离不开与村民、男村官和自己之间的关系,然而女大学生“村官”在与村民、男“村官”和自己的关系中的矛盾却成她们成长发展路上的困境。

(一)女“村官”与村民的关系

走出大学校园的“村官”总是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憧憬,想用知识让当地农民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改变几千年来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苍凉形象,可有时候是事与愿违,她们希望改变现状、富裕乡村的冲动不被村民所理解,甚至有时还会遭遇村民的不信任和冷遇。

(二)女“村官”与男“村官”的关系

男女互相尊重,两性和谐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农村基层组织,男性负责人对女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支持与她们的成长发展政绩休戚相关。然而上岗后的女大学生“村官”在参与村务重大问题决策和具体村级事务的管理上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如来自历任村干部(主要指男性)的阻挠、来自现任村干部(主要指男性)对其位置的架空、还有来自不能与村干部和谐共事的困惑。因此一些女大学生“村官”在村务管理上有时会处于失语的状态,她们会对自己的工作处境深感无奈,会对女性“村官”的这样一个现实角色该如何作为深感困惑。

另外女大学生“村官”除主要担任书记助理或主任助理职务之外,有时还要兼任秘书、妇女工作、计生工作等。过多的角色,繁重的事务,致使女大学生“村”官常常精力严重透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也影响到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三)女“村官”与自身的关系

女大学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农村,服务基层,担任“村官”,但是面对基层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很多女大学生“村官”下乡之后表现出“水土不服”,她们的内心需要与外界环境形成强烈的矛盾和冲突,她们感到面对的现实与自己理想的状态落差太大,由此彷徨不安,意志也变得十分消沉,最终选择以客居两年为目标,尽快撤离“‘村官’角色”为努力方向。

作者:曾小明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