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如何让公车改革落到实处

部分地区新一轮公车改革被指“作秀”糊弄民众。年初以来,一些地方公车集中拍卖。公车浪费、车轮腐败在新一轮治理中又面临新的问题,有的公车被内部人士低价买走;有的地方拍卖程序不公开,存“暗箱操作……另外,多地配发的车贴标准抵得上当地职工大半月工资。国有资产如何卖得合理,程序不够公开、拍卖流程不够完善的现状如何改变?个别地方的“应付式改革”亟待纠偏补漏。(2月25日《新京报》)

众所周知,2013年11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更是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要求取消一般公务车。党的十八大更是明确提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反腐败斗争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政治立场和政治决心。

如果所有的好政策、好举措都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不棚架、不梗阻,很多问题必能迎刃而解。可惜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一幕常会上演,公车改革也不例外。否则的话,这也不会成为一个痼疾了。本该公开透明的拍卖,却被某些地方搞成了暗箱操作,巧妙地将拍卖异化成了权力寻租和内部利益输送的平台。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可钻的空子,并且毫不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份机灵劲儿和“执行力”令人叹为观止,只可惜没有用对地方。公车改革是这样,这些人在日常工作中和其他领域又是什么表现。

公车改革其实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旅美学者薛涌在《美国人是如何使用公车的》一文中说,他在美国住了十五年,除了总统乘坐的什么“一号”,还真没有听说过什么公车。没有公车,起码没有那么多公车的美国,政府的运转并未受到影响,其行政效率之高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公车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只是被有些人有意无意给搞复杂了。或许我们现在就一刀切地取消公车还不大现实,但采取措施管好现有公车也并非无法完成的任务。以香港为例,作为一个拥有700万人口、17万公务人员的城市,政府用车只有6343辆,其中还包括垃圾车、警车和救护车等,而这里的公务员的效率,是我们内地平均水平的八倍。有人总结香港在这方面的主要经验只有三条:一是少配专车,二是不瞎买车,三是监督到位。这些都是现成的经验,直接采用“拿来主义”就行了,无须再去“摸着石头过河”。如何让公车改革“不糊弄”,考验的不仅是政府的执政智慧和执政能力,更是反腐的信心和决心。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是好政策,应当受到舆论的高度肯定,可收回的公车去向还是应该拿捏适当,切忌“忽悠”老百姓。只有给公车改革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建立制度保障,让其在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上运行,才最终能不辜负广大民众。

作者:朱娟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