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机关单位专车司机凭借其为领导服务的特殊身份,逐渐分享部分权力资源,并将其转化为“灰色收入”。而随着公车改革和中央多项禁令的颁布,他们的“灰色收入”已不复存在。(中国网2月19日新闻)
给机关领导开车貌似是一件“小活儿”,其实里面暗藏着“大学问”。机关单位公车司机这个“头衔”曾经是很多人的“摇钱树”和“灰色收入”的来源,他们利用和领导的亲密关系为自己开辟了一条“生财之路”, 公车司机的收入除了固定工资部分,还有其他灰色收入。有分析指出,现有公务用车基本是领导用三分之一,家属用三分之一,司机用三分之一。给公家开车,等于端上铁饭碗。公车私用是其一,随领导出行,收受“车马费”是其二,从车辆维护保养中吃回扣是其三。
掸掉机关公车司机身上的“灰色收入”,砍掉他们生活中的“摇钱树”迫在眉睫,因此中央颁布了多项禁令来保证公车公用,这就导致了很多地方的公车司机开始出现了辞职热潮,反映出了“车轮子”上的腐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是要想真正地做到掸“灰”砍“树”,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还需要极大的努力!一直以来,存在着数量庞大、难以约束的特权公车给广大民众的心里“添堵”,这既损伤了政府公信力,同时也恶化了党群关系。我们确实应该好好想想怎样监督还存在着的“隐形”公车,怎样督促官员们继续在思想作风上“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开展八项规定后,三公经费就剩下公车上的问题十分“顽固”,外部监督渠道未打通让“掸灰砍树”难以“下手”。
要想做到彻底地掸“灰”砍“树”,必须要首先大幅削减公车数量,控制公车数量,规范公务活动的使用;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将公车的配置、损耗、运行都纳入管控体系,并及时、真实地对外公开,给出一本“明白账”;最后要形成稳定、常态的外部监督机制,发挥好群众监督、网络监督等多种渠道,让公车私用“无处遁形”。
作者:Fen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