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期调查发现,虽然反“四风”的工作在各地持续推进,但由于不良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部分地方一些干部出现了“压力递减”、作风漂浮,甚至“死灰复燃”的苗头,公款吃喝、奢侈消费等违纪违规现象“抓一抓松一松,春风吹又生”。(2月17日 新华网)
目前,第一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告一段落,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四风”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止。但通过媒体的调查,有些地方在这场反“四风”的整风运动中却并没有把解决问题落到实处,或者说出现了“四风”问题的反弹。在过去的一年,从中央的八项规定和各地的一系列禁令,全国各地过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清爽”年,公款送礼、公款消费、公款吃喝成了“过街老鼠”,高档节礼也成了“烫手山芋”,广大干部群众切实感受到了风气的变化。但仍有一些地方却是表面上高调整风,私底下变相腐败:有的干部嘴上答应、暗里抵制,公款吃喝从饭店酒楼转入私人会所;有的干部过年过节不送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却送起了电子消费卷。这实际是“四风”的表现形式更加的复杂和多样。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彻底摒弃“四风”呢?笔者认为,必须从建章立制和强化执行力两方面入手。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建章立制,只有把好的东西变为制度,那反“四风”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当然,有了制度还不够,自然就有执行力。但现实情况却是,一些地方“整风变成刮风,扎扎实实走过场,要让制度真正的规范干部作风,需要严格的执行力“保驾护航”,反过来讲,执行力也需要科学的制度才能发挥最大功效。领导干部只有按“规矩”办事,遵守科学完善的制度,才能确保政府机构的健康运行,“四风”之毒才不能侵入。当然,行之有效的制度须要“对症下药”,去年年底出台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就是如此。然而,光有“猛药”却没有执行力,最终“暗疾”犹在,“四风”还会“春风吹又生”。
所以,彻底摒除“四风”,各地必须贯彻中央禁令条例,出好制度与执行“组合拳”!
作者: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