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分子科技讯 8月15日下午消息,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龙伟今日在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接受新浪科技专访时表示,大众点评正通过团购等服务由传统的信息服务平台转向交易平台转变,构建生活服务类电商生活圈。
“去年底以来很多公司开始从团购行业中退出,团购行业的集中度更高。”龙伟表示,现在前几名的团购网站已经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从百团大战变为几家巨头的战争。
谈到大众点评网自身,龙伟表示,以前大众点评是信息服务平台,用户能够通过搜索找到商户,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向交易平台转变,让用户客户在大众点评上完成消费。
龙伟介绍说,在转型过程中,大众点评重点做了两款产品电子会员卡和饭店预约功能。上月,大众点评宣布发出了1000万张电子会员卡。饭店预约未来将成为打造整个线上到线下闭环的重要手段,从线上查找信息、预约预订、完成支付,形成整个闭环链条。
大众点评表面上搬运了小红书的内容,实则想复制它的模式。
刺猬公社 | 大余
“大众点评上面为什么会有我在小红书上发布的图文和视频笔记,我没有授权给你们,也没有允许你们搬运,为什么把我这么多视频都复制过去?”微博账号名为 @ Ericayueer 的用户7月27日发文称。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微博账号名为 @二沈的用户表示,“昨天发现有人在大众点评以我的名义搬运我发在小红书上的内容!问了好多博主发现好多都被偷偷搬运了!现在博主搜索页又关闭搜索不到了?”
随后,小红书官微发表声明,指责大众点评通过冒用小红书用户账号的方式,抄袭其发布的原创笔记。并在最后说到,“小红书非一天建成,更不可能一键复制。”
7月29日,大众点评官微发表道歉声明,称“是因为大众点评新上线试运营的推荐栏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相关内容进行了违规转载”。
但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浏览大众点评的“推荐”页时,还发现了抖音、秒拍、微视的短视频内容,以及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的图文内容,这些内容恐怕也没有经过相关平台方或者当事人的授权。
如果以上内容均未经过授权,那大众点评违规转载的内容就不仅限于小红书一家,而是大范围的搬运。
大众点评怎么了?
“内外交困”的大众点评,焦虑显而易见
大众点评早已凭借提供本地生活服务而为大家所熟知,很多人已经习惯通过大众点评上的消费评价和用户推荐来选择餐厅。这次堪称“像素级”的抄袭,是流量焦虑导致大众点评有些“慌不择路”?
面临“内忧外患”的大众点评,其焦虑是显而易见的。
据易观千帆指数,大众点评月指数(体现一段时间内APP的月度运营能力),由2018年1月的2549.5万到6月的2467.4万,下降了3.2%;而小红书的月指数由1月的1405.1万到6月的2508.1 万,增长了78.5%。
两相对比,可以看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了不一样的市场前景。
大众点评易观千帆指数
小红书易观千帆指数
2018年上半年,相比主打生活服务综合平台的大众点评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主打内容电商的小红书则在这半年实现了指数级增长。
小红书是2013年初才上线的,而大众点评成立于2003年4月。
让大众点评感到威胁的不只有风头日盛的小红书,还有来自阿里巴巴举全渠道之力推出的口碑APP,用户可以通过淘宝界面进入口碑APP,一键即可实现平台迁移。
从它在2017年9月12日诞生至今,“支付宝口碑扫码领现金红包”、“口碑签到领红包”等优惠活动就没有中断过。
如下图,乍一看,人们很难分清图左是大众点评,而图右是口碑APP,两者都主打“美食”牌,为用户提供本地生活服务。阿里巴巴想要打破新美大在线上生活服务行业中的霸主地位,意图十分明显,且不惜长期“烧钱”。
虽然目前口碑APP的易观千帆月指数远低于美团和大众点评,但在阿里的强力扶植下,在未来实现反超也未可知。
强烈的竞争挑战下,大众点评的焦虑显而易见。
大众点评真的懂它的用户吗?
2018年,经历频繁改版,最终引入信息流模式,似乎成了大众点评突破困境的“救命稻草”,却因为用力过猛而被很多人质疑“四不像”。
正如刺猬君进入到大众点评“推荐”页面看到的,里面既有印着大众点评、抖音、秒拍、微视logo的短视频内容,又有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的图文内容,内容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以简短的消费评价为主。
大众点评原本打的一手好算盘:用优质的内容来争夺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像小红书那样通过“种草效应”打造社群,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粘性,最终实现流量变现,形成商业闭环。
然而尴尬的是,大众点评既缺乏优质的内容,也不具备能够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活跃用户。通过下面两图对比可以发现,用户在大众点评上发布的内容,其点赞、评论、转发情况不远不及小红书。
“偷书”则成了大众点评解决当前困境寻求转型之路的下下策。
但大众点评的用户真的会去看推荐页的信息流内容吗?以“美食”这个满足人类高频次需求的分类为例,当人们想选择一家好吃的餐厅,只需要收到”好吃”这个结果反馈就够了,而不必要去了解这家餐厅为什么好、好在哪里等冗余信息。
特别是当你肚子饿了的时候,你最想要的一定是有人帮你快速决策去哪儿吃、吃什么。
所以,作为生活服务类的O2O平台,大众点评将个性化资讯APP和电商平台的那一套运营策略杂糅在一起,正在远离它用户,模糊自己的初衷。
小红书上的“种草”为什么能够化为实际的购买力,一方面是因为它上面有大量走心的推荐内容,有明星达人引发的头部效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小红书作为电商平台,用户的消费可以在线上实现,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
而大众点评用户的消费最终还是会回到线下实体门店,让用户能够快速做出决策,并在实际的消费过程中享受优质的服务,最后回流到平台,形成一个闭环,应该是O2O平台的常规操作。
大众点评或许是想复制小红书的模式
大众点评称其因为新上线试运营的推荐栏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对小红书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违规转载。或许可以理解为大众点评此举是在测试,平台在O2O业务遭遇困境的时刻,可否复制小红书式的电商模式。
显然这个前提是要像小红书那样基于用户走心的内容分享,形成用户间的良性互动,最后转化为实现的消费。
小红书的用户以年轻的90后女性为主,这个用户群体不但具有高活跃度,而且具备强大的购买力,且天然具有社交基因。通过得当的运营战略,如引入MCN和明星打造一批优质的头部内容,以头部内容带动腰部内容,进而撬动长尾内容。
在小红书,用户可以以不同的内容链为区隔,自然形成分层,社群也由此建立。
从这个角度上看,大众点评表面上搬运了小红书的内容,实则想复制它的模式。
然而具有不同属性的平台,面向的是不同的用户群体,采用同一种发展模式,未必能获得同样的成功,倒很可能落得个“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