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各地官员纷纷上演“亲民秀”,渐成“无法阻挡”之势。人们印象中不苟言笑的大小官员走出深墙大院和文山会海,在街头田间、公交地铁上与民众零距离接触,本是官民互动的良好表征。但有些“亲民秀”却被舆论会错了意。(新京报网2月11日)
从公关角度来讲,坐公交、地铁,吃街边小店,走到街头巷尾体察民意无疑是展示政府官员亲民爱民形象,增强官民良好互动的好方式。然而从深圳市委书记坐地铁被疑“作秀”到宁夏官员扫雪被网友调侃“只是让战士推着走”,“亲民秀”屡遭质疑,不仅没有带来正能量,反而招来了无数非议。
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是“亲民”,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获得好评,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官民的良好互动,这些都是值得广大官员思考的新问题,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官员的亲民需要常态化。“亲”之道,贵以专,群众之所以对“亲民秀”持消极态度,很大一个原因在于这种亲民只是“一阵风”,并不能达到群众满意的效果。以出行为例,地铁和公交是城市上班族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而高峰时段的地铁拥挤度也是上班族的吐槽热点。市委书记出现在地铁上,从某种程度上表现了政府改善交通环境的决心,然后坐一次之后就再无下文,如何不让工作产生“作秀”的疑虑?如果每一天,都有一位书记或者市长能地铁上班,公众自然会看到政府改革的决心,质疑自然会转变为钦佩。
其次,亲民需要从实际出发,体现出诚心和决心。官员深入群众,就要解决本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网友时常调侃,我们的食品安全是由吃特供食品的人在监管,我们的公共交通是由公车接送的人设计的。亲民爱民,就应该与民同忧,与民同乐。比如去年网上兴起“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时,如果真有环保局长对此作出回应,给出明确的答复,即使不下水,也不会有人怀疑他的治理决心与诚意。
再次,亲民也需要正确宣传。“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是过去式,网络媒体时代,正确的舆论向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习主席吃平民包子,最开始也是由一个普通网友在微博晒出来的,而并非是官方拟好的稿子,拍好的图。这给许多官方的宣传提了醒,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官方的宣传都是套路化,群众看不到诚意看不到新意,比如官员去敬老院看望百岁老人,官方为了突出领导的形象,竟将一位耄耋老人PS到一个小小的角落,看上去可怜又滑稽。明明是一件寒冬送温暖,干部群众心连心的好事,却被误读为了“作秀”。
新时代以来,尤其是群众路线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来,党员干部作风转变都有目共睹。“亲民”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要让“亲民”取得好的效果,将党和政府的心意正确的传达,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事实上,站在积极改善党和政府形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近几年许多官员都在进行自身存在再次定位。相应地,群众也在适应和理解。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这些亲民行为,会慢慢褪去夸张、僵化的一面,随着行为的常态化,逐渐内化为政治理念而存在,一步步走向群众所希望的方向,一步步建成更为美好和谐的社会。
作者:抱布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