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微信5.0一出,漫天飞舞各种关于新版微信的分析,吐槽的有,叫好的有,尖叫的有,狂欢的有,担忧的有,骂娘的有,捧臭脚的也有,在看了这两天关于微信的大量文章之后发现,微信已经被传的神乎其神了,看戏的永远比唱戏的叫的欢。微信扫一扫和微信支付功能已经快被捧上天了,大有微信5.0一出,谁与争锋的架势。其实都言过其实了。
微信“扫一扫” 扫倒行业?
有人称新版微信的扫一扫功能将会扫倒一批企业,比如猫眼电影、我查查、一淘火眼等,不知道有多少人认可这种想当然的说法,真是不知者无畏,什么都敢说,都没搞清楚猫眼电影、我查查、一淘火眼为什么可以存在。
猫眼电影是从美团中独立出来的电影团购应用,有电影资讯,可团购电影票,在线选座等,这些可不是微信可以一下子就扫出来的吧?微信最多可以扫下电影海报,买个票,但这与电影APP来讲差太远了,根本无法满足用户的深度需求,比如查看电影资讯、在线选座,微信都还做不到,他靠什么取代猫眼电影?
我查查、一淘火眼这类比价查询工具类应用是靠数据生存的,大量的商品数据,这些数据微信有么?能扫个码就敢说要取代已在此领域深耕已久的企业?
微信用户多,用户停留时间长?这就代表微信可以取代一切?QQ是PC端霸主,用户多,在线时间长,但腾讯微博却一直做不过新浪微博呀。一款产品能否成功,不是只看用户数量与使用时长的。试想,你是微信购买电影票还是会点开猫眼等电影APP团购?你会拿微信扫码比价,还是会用我查查或者一淘火眼?
微信扫一扫功能只能说是丰富了微信的功能,增强了实用性,说是扫倒一个行业,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微信能扫出本地生活服务?
新版微信可以扫出街景地图,初期上线让人眼前一亮颇感神奇,而用了一会儿之后就有用户发现,街景扫描只是利用搜搜地图的街景数据,通过GPS定位方式提供的位置图片而实现的,可用地区仅局限在一线城市,而且还经常不准,这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讲根本就是个鸡肋功能,拿出来骗骗小白用户还好。
有些想象力丰富者竟然把微信街景扫描与本地生活服务联系在一起编故事,真是见风就是雨,本地生活服务非要跟街景地图硬拼在一起有意思么?当真有本地生活需求消费时,大众点评、百度地图都可以解决,而且可提供比微信更多的信息。难道饿了吃个饭,还得举着手机街景扫描到处找饭店么?那是在寻宝吧?
把街景地图与本地生活服务结合在一起,需要大量的数据做支撑,需要有商家地理位置数据,有消费者评价数据等,这些腾讯并没有优势,而大众点评与百度地图已经在这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了。
等微信能实现这个功能的时候,大众点评、百度地图、阿里等都差不多可以实现了。而且微信扫一扫功能与微信本身IM之间有个毛关系?这是谁都能做的功能,微信最多是有用户优势,有用户优势又怎样,手机QQ的用户量比微信还大呢,你让手机QQ做一个试试。腾讯自己都不敢对吹捧他的这些功能,而是低调的放到微信内,围观者们非要把一个半成品的简单功能上升到行业角度去吹捧,真是看戏的比唱戏的叫的欢。
更有甚者的是这个“扫一扫”的功能被越传越神,笔者实在想不通,都有分析称微信将过通过扫一扫功能获得移动搜索业务优势,这都哪跟哪呀?实在无力吐槽了。
微信支付天下无敌?
微信的支付功能终于出现来了,但从官方的态度来看,目前微信支付只能算是半成品,微信并没有大肆宣传微信支付,也没在功能上体现,而是把支付功能隐藏的比较深,只有首次支付过程中才能绑定银行卡。
很多人都对微信支付充满期待,幻想他能促进移动支付市场发展,打破现有市场格局,笔者只想说有这种想法的人“想多了”。微信打通支付功能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很重要,比如一些需要通过微信付费的应用和服务,但这并不意味着用户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用微信支付功能。
比如,当你在手机淘宝上购物的时候用的支付工具还是支付宝,而目前在移动购物与移动支付市场上支付宝占据了绝对的领先地位,根据艾瑞最新公布的Q2移动互联网支付数据显示,支付宝占75%的市场份额,腾讯财付通仅只有5.8%。这主要得意于淘宝移动电商的发展。2013年Q2移动购物市场规模为375.2亿,淘宝无线占比76.2%。
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近场支付只占移动支付的2.5%,整个近场支付市场还为被激发,在此领域微信还没有机会。而远程支付中移动购物和便民支付占很大比重,手机淘宝在移动购物市场有绝对优势,手机腾讯电商只有1.4%的市场份额,微信支付功能还派不上用场。对于便民支付,用户已经在支付宝钱包上养成了操作习惯,微信抢这部分用户难度很高,不过到可以开发新用户。
微信支付暂时也不能在其中意的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发挥功效,首先是线下商户量不多,而如果可以用支付宝钱包解决的问题,还会麻烦的打开微信IM来使用其移动支付功能么?微信支付的市场价值被严重夸大了。
结语
微信被传的这么神乎其神,其实也不是微信的本意,看戏的比唱戏的叫的欢,围观者们一直乐于拿微信当话题,不停的为微信叫好,微信或多或少也受到外界舆论的影响,开始丰富IM之外的其他功能,不过笔者并不看好腾讯把一款简单的产品做的越来越沉重,PC端QQ的发展轨迹是最好的例子,微信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游戏与增值服务上更贴近IM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