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干部是国之栋梁,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更是“中国梦”的缔造者。然而受到现实的冲击和不良风气的诱惑,有些青年干部入仕的态度、为政的立场产生了极大程度上的动摇。其实如果你选择考公务员、入仕为政,不仅是为了谋取一份差事养家糊口,更是为群众、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对于名利,若非圣贤绝难做到不计,青年干部若能做到看淡,已实属不易。
前几日闲谈,有位同事玩笑说,看到广场的石柱上刻着很多先人的名字,觉得自己也为城市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所以自己的名字也应该刻在石柱上,供人们敬仰。虽说只是句玩笑,在我心里却闪过一丝悲凉。正如臧克家先生在《有的人》中所言,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青年干部把名看得太重,认为自己做了,就该留下些印记。其实这些都是浮名。对于浮名,豁达的人会看的很淡,因为这东西自己能看到,但别人未必认同。大道无形,只有自己浑然不觉,却心甘情愿倾尽所有投入为人民服务的事业所留下的名才是真正的名,才是一个青年干部为之奋斗一生意义所在。
有人说中央的“八项规定”打造了一个官不聊生的时代,部分青年干部选择了辞职。就因为少了以前相对稳定的补助、津贴、过节费等隐性收入,公务员这个工作岗位就变得不再炙手可热,甚至有些鸡肋了。然而,这其中就很客观的体现出公务员队伍中部分人对于利的渴望。辞职的青年干部无不声称自己不想再荒废青春、要去实现人生价值。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源头就在于收入少了,满足不了日渐养成的消费习惯。走的人不代表是小人,但也绝对谈不上是君子了。他们的离开,完全是在计较个人利益的得失,从来没有把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期盼放在心上,更没有真心实意的为百姓办事。这样的人,其实走了也好,因为他们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那就难免忽视自己的职责所在和工作目标。
名与利究竟让多少年轻有为的一些青年干部选择离去,我们惋惜之余更应感到庆幸。革命本就该如此,有人生就会有人死,有人留也就会有人走。走的人会说,不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我们庆幸,他们成不了海瑞也没有成为严嵩。留的人会默默的坚持,不为那五斗米也要向乡里小儿折腰。因为他们工作在基层,因为他们早已看淡了功名利禄,更因为他们的心里只有国家和人民。
作者: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