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吃空饷”,惩处岂可“如此温柔”?

作者:陈央

中国青年报报道,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副县长任教训在其他县任副县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为正在上学的儿子办理了工资关系,从2011年11月至2013年5月累计领取财政资金45096元。遭举报的半年之后,副县长被平调至另一县城。有关部门事后公布了调查结果,该副县长仅得到党内警告处分。(新华网  1月20日)

任教训利用职务之便,为其儿子办理工作关系“吃空饷”,被调查后却只得到了党内警告处分,如此低成本的贪污,恐怕不少干部都要闻讯“蠢蠢欲动”了。

事实上,“吃空饷”现象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 2005年,四川省南充市清理出2323名“吃空饷”者;2006年,甘肃省发现“吃空饷”者908人;2007年,山东省共清理出涉及违规人数11858人;2013年,河北省11个试点县清理出各类“吃空饷”人员1336人,涉及资金1065万元。这些“吃空饷”者大多都是与在职干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层层关联,是谁在纵容“吃空饷”现象?笔者认为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制度不透明,相关部门层层“放行”。政府机关吃的是“大锅饭”,走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团结”路线。试问,在这些“空头干部”编制“落户”时怎就没人提出反对,是畏惧权威还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归根到底,就是旁观者装聋卖傻,谄媚者“借公献礼”,“与人方便又于己无忧”不少人恐怕都乐意为之。说到底,对于干部吃空响的现象,主要是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管好公粮,这些蛀虫也不会“繁殖”得那么快,国家的损失也不会如此严重。

惩处力度小,制度不健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惩处不到位,一方面 “吃空饷”还存在以关系定输赢的现象。“吃空饷”的干部问题,最重惩罚就是“免职”,并悉数归还财政损失,但部分“有权有势”者,总能从中周旋,最后也就是“软处理”了。另一方面制度的缺陷严查重惩实施难度大。 “吃空饷”表面上“证件齐全”,无迹可查,要不是有人故意捅破这层“窗户纸”,不知道还得被“蒙在鼓里”多久,此外,“吃空饷”涉案金额相对于其他贪腐行为定性较轻,现行制度下对其违纪违法性质界定也较为模糊。这些原因降低了“吃空饷”行为的违法成本,却间接刺激了“吃空饷”的进一步恶化。

“吃空饷”现象归根到底还是贪腐的一部分,并不只是“小问题”,也不足以“小事化了”,惩处“吃空饷”现象也要加快制度建设,不给“吃空饷”留机会,让这些蛀虫无缝可钻。同时坚持“零容忍”,彻底根治部分干部无压力“吃空饷”行为。反腐要趁早也要趁小,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严肃查处,加大惩处力度,将“吃空饷”惩处“不痛不痒”心理,给“空手套白狼”干部致命一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