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电子礼品卡成为隐形腐败的推手

近来,中央纪委屡次发文,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吃喝等。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单位和个人“暗度陈仓”,运用网络交易逃避监督,而且送礼与收礼互不见面。(1月13日 新京报)

电子礼品卡,一种让公众很新鲜的新型送礼模式。其存在的主要市场却给我们监管部门提了个醒,遏制贪腐道路的确还很曲折和漫长。从党十八大后,随着一系列中央禁令的出台,请客送礼之风明显有所收敛,节俭之风四处可见。然而,一种名为“礼品册”的电子商品在网络上销售火爆。看网店给出的如“给领导送礼的神器”、“单位福利有着落了”、“发票开得灵活”等宣传口号就可以知道,它的存在明显为了规避中央禁令,将以前“光明正大”的送礼行为变成了暗度陈仓。这样的变相腐败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我们既然知道这种电子礼品卡的存在目的,那我们的相关部门就该积极行动起来,来一次专项整治。否则,类似电子礼品卡的糖衣炮弹将再次成为各种腐败行为的隐形推手,那我们前期整治贪腐行动将会无果而终。要整治这些隐形推手,笔者认为需双管齐下。

一方面要管购买者。不管是什么单位,什么性质,首先要认识到其送礼或发放礼品卡行为的违规性质,并通过广泛的宣传,让礼品购买者对送礼行为的危害性有足够认识,自觉不购买、送、发放礼品卡,让礼品卡失去其生存的土壤,让送礼办成事这种陋习从固有思维中坚决剔除。其次税收等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售卡单位发票使用的监管,让购买者自认为很灵活的开票方式变得更加正规,让发票成为礼品购买经费报销无法逾越的关口;对于发放礼品卡的政府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就要加大对单位“小金库”的查处力度,审计部门也要加大部门经费收支合理性的审计。通过多种方式的监管,最终让礼品卡的购买群体减少,自然腐败行为就会变少,政府部门必然会变得更清廉。

另一方面严管收卡群体。礼品卡购买者购买了礼品卡必然会送给收卡群体,这些群体绝大多数都是实权在握,多是送卡者需要求助的部门、岗位负责人。为什么会送给这些人?因为长期以来总有一种思想认为如果不送点礼品下次办事会肯定会不方便。这就说明我们的收卡者的作风还是存在问题,监管也需加强。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加强法规教育,让收礼群体认识到收礼行为是违规违纪的,同时还要对收礼者加大查处力度,斩断收礼的手。

要真正使类似电子礼品卡这样的隐形腐败消失一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共同抵制这股歪风邪气,最终让其销声敛迹。

作者:雨天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