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情日记”更应记在党员干部心上

        作者:刘小川
        “王兴贵,快70岁了,老伴体弱多病,儿子常年在外,媳妇离家出走。家中生活贫困,房子也是村上帮忙修建的,孙女初中毕业后,因家贫无钱继续读书。2013年9月,在槐树村支部书记的协调下,苍溪职中免费接收了她,还减免了学杂费,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她呢?”1月13日,记者随手翻看苍溪县旅游局局长刘平的“民情日记”,日记清晰地记录了一个党员干部“走基层”情况。(1月14日 《四川日报》)
        当前,四川各地正在按照四川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开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此活动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热身,要求各地共产党员集中走访听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民和、多办实事好事解民难、建强基层组织聚民心。各地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投入到“走基层”的活动中,以扎扎实实的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叹。
        然而,就在绝大多数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关爱、手拉手帮扶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与之极不协调的画面:有的把走基层当作观光旅游、放松心情,当“看客”;有的把走基层当成任务,应付了事,身入心不入,当“过客”;有的夸夸其谈,大话、套话一箩筐,当“说客”。此类“看客”、 “过客” 和“说客”,虽是党员干部“走基层”的极少数,但也妨碍了“走基层”活动的开展,影响了活动的实效性。
        为让“走基层”活动落到实处,各地也想出了不少的措施办法。有的要求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信访维稳”三本台账,有的要求定期汇报活动开展的文字、数据和图片信息,有的加大对活动开展情况的督查考核。苍溪县出台 “民情日记”制度,倒逼党员干部下基层,解决了“不愿意下”、“不认真下”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因为不定期对“民情日记”进行抽查考核,“如果只是敷衍了事,不认真下基层走访,肯定会露馅。”
       其实,要使“民情日记”制度等措施要想发挥出更好的实效性,关键还得抓住党员干部思想教育这个根本,让党员干部提高对活动开展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才能在活动中自觉投入,激情投入,而不是为活动而活动,把活动作为了外在的要求。
       党员干部提高了对“走基层”活动的认识,带着为老百姓做事最幸福的热情投入到“走基层”活动中,在活动中更加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了“老百姓在党员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党员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的真切感受,“民情日记”就会写在本上,记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与群众心贴心,更加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党员干部真正受到教育,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