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官员敛财上千万,重在“锁“住权力

因涉嫌贪污、受贿、诈骗三项罪名,涉案金额约6000万元,国务院扶贫办外资项目管理中心原主任范增玉9日上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出庭受审,而范增玉涉案事项大多与此前已受审山西丁羽心(曾用名丁书苗)有关。(1月9日 中国日报网)

开展扶贫工作却变异成恣意妄为的敛财行为,不得不说范增玉内心是无耻,更是丧尽天良的。不仅将企业法定发表人丁某的捐赠款据为所有,也多次以树立正面形象为由向丁某索贿上千万元,甚至冲破道德和法律底线,通过诈骗方式骗取丁某1700万元。总计6000万的贪腐巨款,揭示出了范增玉贪婪的心理和党风党纪的缺失,也让其权力的无限膨胀暴露得一览无余。

为啥官员总是前“腐”后继,为啥贪腐痼疾久治不愈,这还得归结于权力治理的不透彻,力度不够。权力过大,权力集中在一人之手,这是官员弄权贪腐的制度性根源,这些官员,在一路升迁的过程中,早已深谙制度的特点,深知权力的用处。官员有权有势、位高权重后,不踏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只图在难得的为官期间耍手段,寻求权力的寻租,让权力利滚利变现,让自己赚得盆钵满满,这就造成了官员难收贪腐受贿之手,置群众于水深火热之中。

如此情况下,反贪反腐的制度安排必须即刻跟上,权力约束必须马上进行。只有制度建立起来,才会大小一些官员把落马的贪腐官员当成“倒霉鬼”、把近期一阵紧似一阵的反腐行动看作是烧不长久的“三把火”、把反腐行动理解为官场权力相争的侥幸心理。只有权力的约束起来,才会让官员缺乏凭借权力敛财的话语权,也就堵住了企业恭维供奉的走捷径心理,最终从权力分散中,权力适用中减少和杜绝贪腐的后来者。

升官敛财真有道,豪宅处处贿者造,管他百姓水火中,自抱美人乐逍遥。—-此等贪官,日月无光,必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和法律的重惩。

作者:木梗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