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继续发力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7月18日,银联宣布在京东商城推出一款手机支付刷卡器产品“卡乐付”,售价188元。此前,拉卡拉、乐刷、钱袋宝、盒子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均已推出类似的手机刷卡器产品。
至此,中国银联已布局移动支付的两大领域: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
6月,银联才与中国移动联手推出NFC手机支付平台,已接入八家银行。7月,银联又推出手机刷卡器,这表明移动支付究竟哪种模式更为主流,银联也在犹疑。
移动支付正成为银行、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公司、移动运营商等竞争白热化的重要新兴领域,在传统银行卡支付上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联能否再次赢得移动支付霸主地位,尚存变数。
多方下注
“并不是我们对NFC没有信心,只是多一种产品来推广移动支付,谁也不知道到底哪种产品才能最终俘获用户的心。”银联移动支付部首席产品架构师蔡学镛对记者解释称。
“卡乐付”是将手机与银行卡相连接的移动支付硬件产品,相当于一个随身携带的移动POS机,提供银行卡转账、信用卡还款、便民缴费、购物商城、景点门票、游戏充值、商旅预订等多种远程支付服务。在手机上安装指定客户端后,通过耳机接口插入该产品,在其刷卡槽上刷卡即可支付。目前,该产品支持ISO和Android操作系统,包括苹果、三星等品牌的主要机型。
京东首席营销官蓝烨说:“截至6月24日,京东移动客户端用户激活量突破6000万,6月京东无线业务每日活跃用户数环比5月增长超过50%,与去年同期相比用户激活总量增长近400%。截至2013年6月底,银联手机支付在京东移动客户端上月均交易量,较2012年年初已经增长一倍。”
而就在6月9日,中国银联和中国移动一起宣布共同推出一个开放的NFC平台,银行、商户都可以自由接入这个平台,用户通过移动的无接触式移动支付产品“手机钱包”业务,就可以刷手机进行小额现金支付。
目前合作的银行包括:中国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广发证券和浦东发展银行。
与京东合作并非首例,银联近年陆续与各大电商合作抢夺移动端用户。京东、凡客诚品、苏宁易购、1号店等电商在近期接连与银联合作推出赠送话费、礼品卡、代金券、返还现金等形式促销活动,激励用户在移动客户端完成交易并使用银联在线支付。
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包括短信支付、近场支付和移动互联网支付)中,中国银联的市场份额约为6.4%,排在国内第三位,前两位分别为支付宝和联动优势。就移动互联网支付市场来看,银联占据的份额为8.3%,仅次于支付宝(占比67.6%)。
银联、银行争夺市场
作为手机刷卡器行业的后来者,银联进入该市场已落后两年。如何与先行者竞争,蔡学镛称,特色功能将是其后发优势。
例如在操作上,有银行发行的银联卡均可刷卡,客户端无需绑定卡片和注册用户;“超级转账”功能支持所有全国性银行和绝大部分区域性银行实时转账,并且推广期间免收手续费的优惠;“全国交罚”功能则可帮助车主随时随地查询交通违法记录和缴纳罚款,覆盖30多个省(市)。
但是,以招商银行手机银行为例,其两年内手机转账汇款也免收手续费。卡乐付的特色功能与其它的手机刷卡器产品并无太大差异。
即使是移动和银联的NFC平台合作,其实技术上也早就不是问题,关键就是如何平衡双方利益。一位参与银联与移动合作全程的人士对记者称,双方过去一年内开了大大小小几十次的会议,才最终形成一致方案。
“潜在的问题在于,产业链一长,大家都想要主导,都想要有决定权。结果最后是谁都没法主导。”一股份行电子银行部人士说。
2011年,银联试图借助直接与手机终端厂商的合作绕开运营商,独自推广手机支付业务,最终收效不好而放弃。而银行也曾试图绕开运营商直接与手机厂商合作。“手机厂商成百上千家,一家一家去谈成本太大,而运营商就三家,所以最后我们也放弃了直接与手机厂商谈。”招商银行一位内部人士说。
银联的NFC支付平台对银行来说,应用场景被银联、运营商锁死,银行就不得不受制于人。因此,银行也试图绕开银联推广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
以浦发为例,虽然其接入了银联和移动开发的NFC平台,但其早在数年前就推出和移动合作的手机支付产品。同样接入银联NFC平台的中信银行,近日推出了二维码支付,只要下载手机银行客户端捆绑银行卡,手机一扫即可完成付款。
浦发银行电子银行部副总经理薛建华说,目前,尚不能确定哪一种方式将成为手机支付的主流,因此多方尝试也是必然,多一个平台就多一个推广渠道。“现在大家都抱着一种开放式的心态,要让更多的参与者进来。”
银联的优势在于,拥有最广泛的商户渠道和铺设改造POS机的便捷。但是否能吸引银行加入平台,关键还在于用户规模和提供的利益分成机制。而这一切的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个人用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