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云峰:从“井居”老人的盖房梦想说开去

作者:谭云峰

北京丽都公园北边,一处绿化带内分布的废弃地下管道成为了一些外地来京人员的住所。67岁的 老人 全友芝(音)称,住在地下管道已近20年,每天靠捡瓶子维持生活。这期间,还有其他人也将地下管道寻做住处,最多的时候曾有10人住在此地。“被封了,我就再找其他地方住。”全友芝老人说,她自己的规划就是,凑够钱,给自己盖个小房子。(据北京青年报12月6日报道)

初看这则报道,首先感到鼻子酸酸的,而后又感觉到一股为民生立命的冲动油然而生!全友芝老人的梦想就是有一间住房吗?不是的,或者说不单单是。老人除了一所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还需要食品、衣物、医疗和关爱。把这些全部加在一起,真的,我认为全友芝老人的梦想对她来讲,是奢侈的,或者说,有些遥不可及。

首先,老人想自己盖房子,很难,即便是她凑够了钱。在城市规划区,她无法批到地,回到老家农村,依然是需要到各个部门跑各种手续,“政出多门”,现在的审批手续时很繁琐的,尤其是盖房的手续,老人已经年过花甲,要她自己去跑完这些手续,说十年二十年是夸张了些,一年半载是一定要的,等她跑完手续,又到哪里去请施工队,又到哪里买价格合理的水泥、钢筋、石灰……就算是这一切都让她完成了,后面还要涉及到装修、相关部门勘验、办证……又是一系列的程序,到她安安心心住进去,恐怕又是一两年过去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能为她做些什么吗?首先,设计一个普通农民盖房的完整程序;简化各种手续的办理,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由住建局牵头,为全友芝老人这样的困难户找施工队,采购材料,打造一条绿色通道;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为困难群众建房服务,送证上门;把对全友芝老人这类人群纳入干部预决算的首要帮扶对象,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入住到自己的“梦想家园”里。

如果给老人的梦想找一条捷径,那就是敬老院了。按全友芝老人这种情况,是可以去当地敬老院的,那里管吃管住的确是一个办法。可是有一部分老人不愿意去那里,甚至有去了又跑出来的现象。原因何在?就是因为缺少了情感的关爱。对于一个老人来讲,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那一个阶段,在敬老院里,他们有吃有住,生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情感上,他们是匮乏的。各级政府重视了当地敬老院的建设和老人的入住率,却忽视了老人们的心理,他们需要一个可以生存的环境,更需要心理的照料和慰藉。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关心他们是力所能及的,也是分内的事情。一个地方的政绩好不好,也应当问问敬老院的老人们幸福指数高不高。把当地所有敬老院老人的幸福指出纳入党员干部的工作业绩,我想,是可以的,甚至说比建一个农村聚居点,修一条村村通公路更要值得发扬的政绩。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