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调查研究要力戒形式主义

当前,各地在深入查摆“四风”问题、对照检查中往往都有这样一条: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领导干部感慨,虽然也经常下基层调研,但多是浮在面上听听汇报,走马观花看看“盆景”,接触的也多是基层党政干部和先进典型,和普通群众拉家常、说心里话的机会比较少。再加上随行车队声势浩大、“长枪短炮”林立,不要说现场的群众说不出话来,就连自己也常常在镁光灯下忘记了调研的目的,陷入了程式化的接见群众套路之中去了。(2013年12月11日:人民网)

正在全党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中央的“八项规定”,轻车简从,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查摆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重视调查研究,更是我们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传家宝。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逐渐变了味,事先通知基层做好接待方案:确定好时间,选好线路,确定好对象, “背好答案”,带领大一大堆随行人员,浩浩荡荡,与基层普通群众则少有交流,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这样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调查研究,被一些群众形象地称作“上午跟着轮子转,中午陪着桌子转,晚上随着裙子转”。这样下基层搞调研,不但起不到调研的作用,听不到群众的真实声音,反而还扰民,伤群众的心。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的目的是倾听基层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的反映,了解群众还有哪些问题急待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还存在什么问题,党员干部的作风还有那些需要改进。这些问题只有亲身经过政策的沐浴的普通群众才最有发言权,要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材料,必须要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必须听到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这些意见不需要人收集,需要领导干部亲耳去听,无需中转;这些声音不需要人传授,需要从普通群众的嘴里说出来,无需代言。只有掌握了基层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政策的作用才会找到准确的杠杆点。

走群众路线靠走,不能去演,就是要按自己的路线走,下乡调研不带陪同人员、不带摄像机和不带记者,不事先确定时间、线路、地点和对象。轻车简从,随机走访,增加了覆盖面,增强了实效性。群众可以从平时跟随领导的闪光灯中解放出来,把自己的真心话吐露出来;可以从教条式的背诵中解脱出来,把自己的想法释放出来;可以从随行阵容的威严中轻松下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既听得到真实声音,看得到真实情况,又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增加了彼此之间心灵的沟通,真正实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境界。

不事先确定时间、线路、地点和对象,基层干部用不着做方案搞应付,不会去物色对象、“统一口径”、上下打点、左右逢源,不会去搞一些虚的东西来对付,不会在领导来之前担心,到来时揪心,离开时才放心,给基层干部见减了负、松了压。不事先确定时间、线路、地点和对象,基层干部就会放开手脚去开展工作,一方面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放手一搏,大胆施展才华;另一方面也必须去做好,因为他不知道领导会出现在哪里,害怕工作抓不实,被领导逮到了交不了差被问责。就不会出现“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象,真空就会消失,盲点就会消除。不事先确定时间、线路、地点和对象,能够有效的消除“县官不如现管”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胡作非为、违规违纪行为就会收敛,因为他们害怕被这些“不三不四”的领导们听到、看到、逮到,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了,我们事业的根基就会更加牢固。

开展调查研究,听到真实声音是广大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形式,领导干部达到了考察调研的目的,广大群众获得了说话的机会,基层干部的行为得到了有效的规范,基层的事业得到了有力的推进。只有这样,群众才不会对我们的工作“说三道四”,我们的工作就不会“颠三倒四”,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就不会“低三下四”,人民就会更加幸福安康,党的事业就会更加兴旺发达,国家就会更加繁荣富强。(文/胡匆聪)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