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源:政府是传播中华文化最好的介质

作者:常源

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与来华参加“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希望各国汉学家深入研究和传播中华文化,推动汉学研究繁荣发展,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人民网》2013年12月5日)

最近有两档节目特别火,一个是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书写大赛》,另一个是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其实大多数观众也知道,能够参加节目的,早已经是将《中华字典》来来去去翻了好几遍。他们在记记背背很多次后依然不能保证将所考汉字全部书写对,因电脑普及而提笔忘字的我们呢?汉字又能写对多少,中华文化又能知晓多少?

中华文化是千年延绵的伟大文明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汉字,还是其他依托于炎黄子孙而茁壮成长的文化,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忠实记载者,值得所有中国人学习和发扬光大。在“汉学家与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各国汉学家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说,希望各国汉学家做中华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传播中华文化,共享精神财富,社会各界都在努力。报刊、电视等媒体以形式多样的节目吸引来自中外、社会各界的人士积极参与学习、传播中华文化;社会公众通过生活、工作也总是在潜移默化地不断吸收着中华文化。但能够在生活、工作、娱乐中接受到的中华文化毕竟是皮毛。笔者认为,传播中华文化,政府应该做最好的介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政府是国家的代言人。优良血脉的延续,更需要代言人的不懈努力。在外,政府要用好国际上的各种交流平台。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用中国成语谈国际合作,“春华秋实”、“同舟共济”等彰显民族魂的成语,不仅体现了温家宝同志的个人文化素养,体现了我国的外交合作理念,更是有力地传播了中华文化,值得称赞和推行。在内,政府更是要将中华文化转播工作常态化,要充分利用微博、论坛、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中华文化。要对准社会公众的“胃口”,顺应时代的发展,留其精髓,变其行形,将文化传播时代化、先进化。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才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文化传播过程中,政府一定要起好介质作用,将中华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