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博研究院: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危险心态

10月28日,上周五,格力临时股东大会,董明珠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当场发飙。其言论“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等引发舆论热议。

清博研究院: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危险心态

董明珠一直被认为是商界的“女战士”,耿直性格使其不乏舆论话题。部分网民将此次发飙事件关联王石、刘强东等人,讨论当前中国企业投资者、创始人和管理者的博弈关系,其中存在四种危险心态不利于企业和业态长久发展。


董明珠股东大会当场发飙视频

董明珠在现场说: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别人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请两个人,帮你洗洗衣服都是好的。

我说那是浪费。要车票,要住宿,我在外面10天,就多10天的房租。

难道我花不起吗?

花得起!何况花的又不是我董明珠的钱。

但我认为这是利。能为企业多挣一分钱的利,我们就都应该节约下来。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清博研究院: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危险心态

管理者强势,谁挣钱谁说了算。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不仅能给公司带来巨额利润,还能带领公司长远发展,尤其是已经到达了高层的管理者,能力自不必说,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强势,这或许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谁挣了钱谁说了算的心态所致。如格力的董明珠,如万科创始人王石。

此次,董明珠发飙,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大的轰动效应,与她的强势言论不无关系。首先,她表示,进场未有人鼓掌,这是之前没有碰到过的,她觉得有些人存有其他心思;其次,包括格力收购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15则议案遭否,让她长期以来树立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让她无法忍受,至此,她才抛出霸气言论。更多董明珠言论:www.yangfenzi.com/tag/dongmingzhu

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大姐大”,董明珠一直以心直口快著称,她的强势与硬气,在业内是出了名的。有网民认为,女老板强势一点是难免的,不然无法管理手下,更无法带领团队做出业绩,网络大V@叶檀 也认为,“强势,是因为业绩,否则强势就是笑话。”

从董明珠在格力的经历来看,她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她从一个南下打工妹,到如今的公司总裁,都是她长期兢兢业业的付出所得。在她的带领下,1995年到2005年连续 11 年,格力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2012年,她58岁的时候,带领着格力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

于企业而言,于格力的员工而言,是她的辛苦付出,才让企业发展地愈加壮大,也是她,带领着股东挣到钱,所以她才说,“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该言论被人解读为将公产当私产,无视股东的权利,新京报更认为这是“人治思维”体现。新京报在文章《董明珠发飙,“人治思维”有多严重》中指出,“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表现,无论是情绪、还是言辞,均显露出抛之不去的‘人治思维’,其潜台词是:高比例分红是赏你们的,我可以赏,同样也可以不赏。”

管理者过于强势一人独大的心态很容易遭到股东质疑,毕竟股东在公司发展中同样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新浪新闻曾在文章《董明珠有什么资格对格力股东发飙?》中指出,“在国内资本市场上,不乏抱有类似董明珠这种思维的公司高管。比如万科,业绩虽然很好,却一贯漠视股东意见。以至于公司大股东华润集团的高管有一次直接质问万科总裁郁亮:‘在万科整个发展战略里面,股东在哪里?’”

投资者心声,谁出钱谁说了算,高级打工者都是棋子一枚。相对于管理者“谁挣钱谁说了算”的危险心态,部分投资者存在一种“谁出钱谁说了算”的心理。许多知名企业的一把手尤其是创始人都是从底层做起,自企业发展的最初阶段,个人资本十分有限,为了壮大企业不得不吸纳外资,从而形成董事会、股东会。

部分投资者尤其是大股东认为自己掌控着企业的经济命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自己的资金,管理者什么也做不成。在他们眼里,不持有大比例股份的管理者说好听点是职业经理人,不好听就是高级打工仔。

1983年苹果创始人乔布斯被董事会免去CEO职务,和乔布斯一样,董明珠同时兼任格力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而据公开可查的资料,截至到2016年三季度,其股份占比仅0.74%,这对她来说,被董事会罢免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毕竟股份占比的冰冷数字摆在那里。

图片来自知友“老四”

图片来自知友“老四”

知友“张俊超”理性分析,“投资者和管理者的关系绝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在权利与义务的地位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助力,才能真正让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投资者和管理者不能单方面看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而一意孤行死守控制权,而是在沟通协商中为企业而非自己谋求最大利益。

管理者溺爱,一手带大的孩子,倒贴钱也要健康成长。近年来,不少管理者依靠知名企业CEO的标签名声大噪,甚至被指存在个人英雄主义倾向。有人认为这是时势造英雄,机遇决定成败;也有人认为是母凭子贵,企业品牌是管理者的孩子,二者荣辱与共。

董明珠雷厉风行、六亲不认的形象为众人所知,但格力的投资者和8万+员工都很爱戴她。因为大家知道,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为了公司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决定。

记者曾问董明珠,是不是已经把格力当作自己的孩子。董明珠回答:我不是这样看格力这个品牌的,我坐的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对格力的责任,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我绝对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管理者尤其是创始人一心想着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进步,成为人中龙凤,不惜牺牲自我助其羽翼丰满,董明珠就曾拒绝了年薪8000万的诱惑。但有时候管理者忽略了一个事实,母亲只有一个,企业成长固然重要,但得不偿失的成长代价是投资者所不能接受的,无限贴钱完成孩子或者母亲的人生理想更是不现实的。

投资者自私,我投钱就是为了挣钱,绝对不能分食我的利益。一般来说,投资者不顾风险进行资本投资的主要目的甚至是唯一目的就是获得私利,股份分红是天经地义,低入高出赚取差价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大股东还是中小股东,公司决策人能够为其带来利益,就会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不能做到持续获利,或者是收益下滑,股东们就会有“易人”之心。

清博研究院:从董明珠发飙看中国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危险心态

此次格力股东大会的暗流争斗就是董代表的经营方要发行新股加大投资,那么随之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份额就被摊薄了,这将直接损害股东们的切身利益。

董明珠训斥股东,“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这句话表明了董明珠的态度,也加剧了股东们的焦虑,即公司为了长远发展将分食股东利益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可能此次收购计划风险较大不被看好,但即便是一个好项目,股东们应该也会反对,毕竟没有人愿意风险加倍而收益减少。

经济地位决定上层建筑,通常企业主要投资者掌控着企业命运的生杀大权。有网民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中国企业、民族品牌被卖给外国竞争企业最终导致彻底衰败,文章《11大被收购的本土品牌:哪些被彻底”玩坏”了?》中介绍了美加净、小护士、活力28、丁家宜等11个品牌的被收购经历。而这些“变卖”决定都是基于利益优先的考量,在尚能出手的时候卖个好价钱。

其实,不管是商业资产投资还是国有资本投资,唯利是图或能获得短期小额利益,但是商品经济早已进入到品牌化时代,加之民族崛起力量联合,投资者应该长远看到中国民族企业未来的宏大景观,适当牺牲个人收益投入企业远大前程也不失为一种合理选择。

最后,来推荐一下我们的舆情系统,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及创始人,就可以用我们的舆情系统,来进行个人品牌形象监测,并为形象的树立与传播提供决策参考。

从清博舆情监测系统得知,微博网民对“董明珠”的话题讨论负面情绪占比最多,为58.33%,其次为中性情绪,占比为30.62%。

【文/清博研究院 清博舆情(微信号:web_idea)】

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是关注互联网生态圈的科技新媒体

·氧分子网http://www.yangfenzi.com)延伸阅读:

➤ 董明珠:格力做手机不怕竞争激烈

➤  盘点大嘴格力掌门人董明珠都得罪过哪些企业?

➤ 马钺: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会成为中国的川普吗?

➤ 傲慢与偏见:患得患失是格力转型的最大阻碍

➤ 周鸿祎董明珠微博之夜惺惺相惜 大谈工匠精神

➤ 除了看董明珠,苹果、小米、华为等手机的开机界面又是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7 Responses

  1. 并购重组与资本运作研究组:董明珠与陈近南说道:

    董小姐又火了,朝网红企业家的方向又迈出一步。抠脚大汉冲冠一怒为红颜,冷面红颜冲冠一怒为哪般?只因股东不鼓掌,怀有小心思,不能乖乖听话。

    董小姐带领格力电器至今天,笔者对其有很深敬意(财报风云 | 网红董小姐:格力“苦撑”财报背后的危机重重!),也无意落井下石,跟随热点舆论追击董小姐,但只求为资本市场规则的进步尽绵薄之力。

    出于对董明珠女士的尊重,风云君挑选了董女士看上去很温婉的照片。

    一、董明珠与陈近南
    股民不识董小姐,天天涨停也枉然

    江湖相传“为人不识陈近南,便成英雄也枉然”。陈近南当世豪杰,义薄云天,文能上床撩姑娘,武能下地揍流氓,兴邦定乾坤,穷尽一生,反清复明,忠于郑氏,终为郑氏子孙所害,是武林中人的偶像。

    陈近南在通吃岛为郑克爽所杀,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小宝,人总是要死的。我……我一生为国为民,无愧于天地。你……你……你也不用难过。”(请脑补电影画面,半天不死的那种镜头感),这句话断断续续说来,并没有豪言壮语,但“无愧于天地”几个字却令人大为感动。

    反清复明是否符合历史的趋势?报答国姓爷的大恩是否太过迂腐?这些都不好回答。但陈近南对于信念的坚持却没有错误,并且是令人钦佩。

    表面看来再严肃再重要的事情,扔到时间的长河中也不值一提,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不过是小小的一个涟漪,而绝大部分甚至连个涟漪都不能激起,人生在意义和价值方面不过是一片荒漠。

    每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各不相同,笔者对责任和义务更为敬重。

    董明珠出离愤怒,第一次进会场,没人鼓掌,原谅你们了,再给你们一次机会,我又重新走出去,再一次进场,你们还是没有鼓掌。

    “股民不识董明珠,天天涨停也枉然”。网红企业家董小姐已经将自己定位为江湖大佬,如同昔日的陈近南,怎堪面对股东大会没有人鼓掌。

    “我格力一点没有亏待你们,你看看哪家上市公司有这样给你们分红的?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是靠我们的心。高分红和高纳税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家的精神。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这有点像风云君团队所秉持的一些理念……)

    我们活着真的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这已经没有意义。走到世界各地都能看到格力的影子,这就是价值。”

    格力走到今天,确实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市场占有率升至全国第一,董明珠将格力打造成为一个民族的品牌,江湖地位堪比陈近南。

    成为话题事件的股东大会网传截图。图片来自网络。

    二、这届股东“不懂事”
    水可载舟,亦可煮粥

    董明珠的强势和自信,却不能掩饰对股东的漠视。

    董明珠现场的发言群情激昂,终于迎来雷鸣般的掌声,出席会场的股东都被企业家的精神所感染,一个个像做错事的孩子,默默的低下了头,然后安静的投下反对票。

    在董明珠的眼里,自己带领格力快速发展,每年给你们巨额的分红,出门连个秘书都不带,为你们股东省钱,格力没有亏待你们,你们这群二级狗就知道高抛低吸,还对我提出的收购珠海银隆的议案说三道四,带着不可告人的小心思,你们这届股东不合格。

    本文不讨论珠海银隆的投资价值,相信收购方案被否的背后除了珠海银隆的投资价值,还有董小姐对中小股东的蔑视。

    企业是由股东投资产生的,而股东是公司的所有人,全体股东按照股份比例享有公司的权益,即使后进股东不是公司的创始股东,也不能由此对后进股东产生“歧视”。因为后进股东已经为自己不是创始股东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他们是以几十倍甚至上千倍的市盈率购进了原本一元一股的股票,创始股东出于某种动机抛弃了公司,并带走了丰厚的收益,也许在他们的心中公司价值已经被高估了,而后进股东作为传说中的“接盘侠”也应受到更高的尊重,即使他们的动机可能并非长期投资。

    而在董小姐的现场发言中充斥着对二级市场股东的歧视和不屑,认为二级市场的股东能买到格力的股票应该对她董明珠感恩戴德。

    而对董监高的定位更是离谱。

    管理层只是股东聘任来的打工者,而董明珠作为管理层老大(总裁),为股东打工创造利润,实现财富最大化,本是自身工作的天职,而挣了钱的董明珠却像教育孙子一样训斥在场的股东,股东买了格力的股票不但没有享受到股东的地位,还欠了董小姐一世的人情。

    而格力电器的股东也给董小姐开着近700万的年薪,董明珠本人也持有4430万股股票,180亿的分红也拿回家不少,二级狗怎么就那么欠您的?

    对于公司上市这个问题,更是如此,当初是您要来上市,是您要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如今您嫌人家烦了,嫌人家心里有自己的小心思了。董小姐的发言字里行间展现出一种施舍的态度,相信任何一名由尊严的投资者都会投下反对票。

    更何况董小姐自己要按照市场价格七折的价格购进格力股票,而显然小二级狗永远都不会有这样的权利。

    “所谓的股民”一句就是直截了当的侮辱,但对于董小姐而言,仍然坚持认为这届股东“不懂事”。

    想起歧视民企的王石,摆不正自身位置的企业家不能称得上合格的企业家。

    董小姐,可以借鉴一下陈近南先生的“驭人术”。
    当然,这个台词是影视剧里的,驭人术隐藏于帝王术里。
    另外,曾国藩有言,“才根于器”,共勉!

    三、股东权力意识的觉醒
    上市公司规则进步的里程碑事件

    说完董小姐,提一下另外一件与格力事件异曲同工的资本市场案例。

    2016年10月27日,也就几天前,大A股上市公司建设机械(600984,SH)发布了旷绝古今的公告,公司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的股东大会,在第一大股东回避表决的情况下,竟然没有一个股东参与投票,求公司董监高的“心理阴影面积”。

    股份公司对比有限公司为何称为股东“大”会,就是人数多,建设机械虽有近万股东,却无一人关心公司的发展。股东大会审议的事项已经不重要,这种结局反应了时下上市公司和股民的一种微妙的关系。

    上市公司长期是大股东的一言堂,大股东和上市公司与二级市场股东处于“相对对立”的局面,股民的股东权利和意见几乎等同于不存在,时间久了,股民也就淡化了自己的权利概念,感觉自己说了和没说一样,对结果产生不了任何的影响,干脆拿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当然,部分股民同样存在追求短期利益,投机心理严重的情况。

    零投票是撒么情况,就是你该干啥干啥,万事和我无关。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出现这种情况也算是一种悲哀。原因有二:一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二是对自身权利的漠视。

    “己能为之,人不能为;己为为之所为,人必遵之;人之为之,必被弃之。”

  2. 董明珠: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说道:

    周一早上(10月31日),深交所公告,因格力电器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10月31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原因就是周末那场风波——

    30日格力电器出公告,股东大会否决15项提案,把收购珠海银隆的“白衣骑士”方案否了,董小姐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力的议案就这么黄了,换做谁都会发飙了。
    而按原定配套融资议案,参与员工持股中,高管认购比例占44.2%,仅董明珠一人出资就达9.37亿元,占员工持股的39.5%。

    所以,董小姐发飙了。

    当然,发飙的原因肯定不是所谓开会进门没有听到啪啪啪的掌声。进门没得到掌声,这还是她“唯一一次”遇到。

    据参加股东大会的网友在股吧留言:董总刚进来大家并没掌声,后又进出几次才坐下来,也没有掌声。

    明珠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当着一百多号人,“大到上千万股,小到100股的,也有浙江开路虎来的大户”——董小姐怒火中烧,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她开门见山,一梭子“子弹”噼里啪啦地打了过去: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这次股东大会将对增发股份并募资收购银隆新能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此前,格力电器公布收购方案后,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有财务专家认为:格力电器本次发布的增发方案如果最终得到实施,将严重损害其现有股东、尤其是广大中小者的利益,也有损于格力电器长期以来在资本市场建立的良好的市场形象。

    但是,正如董小姐所说,你能拿她怎么样?!钱是她挣的,钱是她分的,拿她的吃她的,你想爪子?

    很多投资者可以说是当场就蔫了。有的甚至是跪了。因为还有点做了亏心事的感觉。会议现场的气氛压抑又沉重。

    然而,牛逼的董小姐又给了一个甜枣吃:

    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别人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请两个人,帮你洗洗衣服都是好的。
    我说那是浪费。要车票,要住宿,我在外面10天,就多10天的房租。
    难道我花不起吗?花得起!何况花的又不是我董明珠的钱。
    但我认为这是利。能为企业多挣一分钱的利,我们就都应该节约下来。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这话有一定道理。从长远来看,公司股价一定要有业绩支撑,否则投资者不可能获得长期回报。而在当下国内资本市场,确实有不少投资者抱着只看股价不看业绩的短线思维。

    但说道现在,比怒喷股东更精彩的,是背后的故事
    1、事件起因

    明眼人一看或许是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引发的格力电器管理层的焦虑。

    从万科争夺战开始,A股上那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股权分散、股价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如欧亚集团、金融街、同仁堂和浦发银行等,在去年7月股灾后屡屡成为险资举牌的对象。

    在万科之后,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还有像格力这样盈利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

    2016年的中报就显示,宝能系的前海人寿“海利年年保险产品”持有9010.29万股格力电器,占格力电器总股本1.50%,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

    安邦保险集团旗下的和谐健康保险公司持有格力电器4819万股,是第八大流通股东。

    注意,最新的2016三季报,安邦不在前十大了,但宝能系还在买格力电器,但持股只剩下0.99%,位列第六大股东。

    所以那时候市场纷纷议论“格力会不会是下一万科”,凭董小姐那脾气,会甘心公司的控制权落在别人手上吗?

    2、董小姐的算盘

    格力电器在今年2月份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停牌,开始筹划并购和募资。

    董小姐在今年八月抛出了35条公告,出了一个130亿+100亿的定增投资方案收购珠海银隆合计100%股权。一家主要做新能源电池、电动车的企业。

    随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一片哗然,质疑声不断,为什么呢?

    投资者质疑有几点:

    1、珠海银隆不值130亿,本身估值才50到60亿,你居然还溢价两倍收购?;

    2、珠海银隆的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成熟;

    3、一个做家电企业的要跨界做新能源客车,完全两个不同的领域,此前已经有多家家电企业搞跨界死在沙滩上了:春兰97年造重卡,失败;奥克斯03年做SUV和皮卡,失败;格林柯尔03年做客车,失败;美的集团09年造客车,失败……

    4、说好卖一亿部格力手机,结果呢?算了这个不提……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增发带来的持股比例稀释!

    格力的股东怨声载道。一位网友甚至以“出离愤怒”来表达其心情。

    格力两项增发总共增发约14.8亿股,占原有股本的25%。增发完成后,格力电器总股本将从60.2亿增加到75亿股,这意味着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董明珠,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5/(25+100)25=20%。

    第二大股东河北京海的持股比例从8.91%下降到了7.1%,第三大股东证金公司持股从2.99%下降到2.4%。前海人寿从第四掉到第五位,持股比例从1.5%跌到1.2%。

    诸多压力之下,格力电器于9月1日发布了修订版增发草案,然而从内容上看除了小部分进行细微调整外,大的框架上却基本无变化,意味着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依然被严重损害。

    而董小姐呢?这次借收购银隆机会,再次启动员工持股。

    员工持股的重要结果是,董明珠豪掷9.4亿元增持6000万股,持股比例达到1.3%,一举超过前海人寿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控制力增强N倍,同时又秒杀了“野蛮人”。

    由此,董明珠在格力的话语权和控制权也将达到巅峰,仅次于格力集团。

    这件事情还有个很大的槽点,就是:格力的财报显示公司还躺着1000多亿的现金,你要是这么看好跨界为何不直接公司拿出130亿买银隆?

    3、小股东的反对

    根据公告的投票结果,那些即使通过的议案,中小股东多数投了反对。

    上面的公告太复杂了,翻译过来其实就是两件事:

    1,发行股份定增130亿收购珠海银隆;

    2,配套募资97亿(一开始的方案是100亿,后来小小修改成97亿)

    三大主要议案:

    1、《关于公司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议案》

    2、《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议案》

    3、《关于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

    最终投票结果是,议案二涉险通过赞成比例66.96%(好巧刚过了2/3),其中过半数中小投资者投反对票;议案一、三被否。

    整件事大概是这样的:

    姚王大战王石败北——董明珠未雨绸缪要增加持股比例——停牌收购珠海银隆——出价太高引起股东不满——定增价格偏低(董明珠认购9.37亿)也让股东不满。

    4、格力收购银隆这事究竟能不能搞?

    一个天问:97亿配套融资议案失败已无异议,但130亿定增收购议案是否成功呢?

    据说在30日晚的电话会议上,面对分析师,格力电器董秘很尴尬,不好具体定义130亿定增收购议案是否成功。

    就此,机构有两种声音:

    声音1:议案一的法规性包含了议案二,先决议案都被否了,子议案还说啥?当然就是整体方案被否。

    声音2:议案二应该可以不受议案一限制,可以独立出来,算通过。

    后续增发事项会如何进展?目前市场存在两个解读:

    1)收购资产获得通过可以实施,募集资金未通过不得实施;

    2)由于总纲型方案未获通过,收购资产与募集资金方案均无法实施。

    根据现在资料中提供的数据研究可以看出,无论是继续进行发行股份收购资产,还是整体方案全部否决,目前具体操作方式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还在与相关发行方及中介机构就下一步的安排做详细沟通。

    也就是说,接下来还会有好戏看,我们拭目以待。

  3. 多帝说道:

    董和格力集团(大股东)的利益是:
    1. 折让入股,股价上占便宜。
    2. 加强管理权。
    3. 公司带来多元化和增长从而提升价值(通过并购珠海那间新能源车企)(争议处)。
    4. 其他体外的利益纠葛(争议处)。

    其他股东(非定增方)的利益是:
    1. 公司带来多元化和增长从而提升价值(通过并购珠海那间新能源车企)(争议处)。
    而其风险(损失)是:
    1. 股份被折价摊薄。
    2. 没有了因为控制权争夺而导致的竞购情况(就是不会像万科和金地之前那样被各方像竞拍一样把股价推动起来。因为很多人想不到这一点,所以算是隐含的损失)。

    从明面上看,如果定增收购被完成,马上就会兑现的是董(此后以其代表格力集团)的前两条利益,而非定增方股东则需要承受其两条损失。因此确定的部分对其他股东是不利的,这是其不认同董的一点原因。

    注意!一般A股的定增,尤其是股东愿意真金白银参与的,是受到非定增方的认同。这是因为很多公司主业质量是不行的,而定增买的资产,不论价格,很多时候在成长性上是更优秀的(当然有时有包装的成分)。因此定增买资产是可以带来转变(虽然不能保证好坏),更关键的是可以带来想象空间。所以在市场较好,流动性较富裕的时候,定增是利好,大股东参与说明其对定增的信心,更加是利好,市场反应较为正面。

    前面讲的是一般的情况。为什么到董这个具体案例似乎就行不通呢?这涉及到前面所说的,“公司带来多元化和增长从而提升价值(通过并购珠海那间新能源车企)(争议处)”。

    一般定增视为利好,是因为购买的资产(起码看上来)比主业资产要好。这个好字见仁见智。而格力自身的资产质量,是得到大多数市场人士认同的,是个“价值”资产,或者说较为稳定,稳健,有点成长,有现金流,这样的“优质”资产。

    另一方面,要购买的新能源车资产,市场的观点可能有分歧。市场对于新能源电动车的一般性观点,是这个行业某种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无论是给车企和消费者的现金/税务补贴,又或者是在牌照限制的地区可以更容易上牌的隐形补贴),而在补贴和成本都在下降的过程中,新能源电动车能否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仍享受高增长,能不能顶得住现在的估值水平,需要再议。另外一个担心是中国的电动车在技术力和质量上是否能和国外抗衡,会不会又是一个较为封闭市场下的阶段性产物。市场抱持如上疑问,而车企又在现阶段展现确实的高增长,所以更多抱着投机的态度,对资产质量的认同度并不是很一致。

    所以,这个案例,是一个市场认为质量不错的资产要稀释,用于购买一个质量不太确定的资产,这一点让非定增股东不认同。另外,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资产价格“趋势”存在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价值层面之外的市场层面,没有给非定增股东利用价格的动力小幅获利的机会。

    刚刚说的是资产,接下来说交易。有答主说到,三友在几年前,可能不太认同珠海这间公司当时的估值水平。这个从一方面反映了某些市场参与人士的态度。不过几年之后,行业这么火爆,130亿到底值不值,大家可以见仁见智,也需要做详细的同业比对,我没有调研就不发言了。目前来看,好像没有哪边说这个定价特别的划算?似乎是基于高增长的背景给的高溢价估值吧?或者董那边有发言我没发现,望谅。

    这个交易,如果从一个经常做海外市场的人看来,透着一些疑惑(注意!因为驱动力的原因,没有管理层会在提出一个方案的时候和股东说,这个方案有毒,不要批准啊。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从最坏处出发,然后就方案的价值,以及市场博弈,这两个角度来判断)。首先就是很多人提过的,有那么多现金,为什么还要定增?这个疑问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以公司目前的体量,这个规模的收购冲击不大,而董缺乏合理的解释。

    其他的疑问,比如那这个定增是不是为了定增而定增?合理,因为不需要那么多钱。珠海这间企业是否涉及到PE突击入股之后转手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合理。有人可能问,那这样的话,要参与定增的董不是也吃亏吗?朋友,这叫吃小亏占大便宜。看起来是溢价买资产,作为股东的她自己也吃亏。但是她折价入股,增强控制权。和千亿市值公司的控制权比起来,上百亿的并购吃点亏,算什么?这个行为无损她对公司的“爱”。

    前面有答主说金融人不要用自己的观点来理解,我也是醉了。董以管理层,股东和定向增发方的身份提出的要约是一个金融行为。而投票否决的非定增股东大部分也都是财务投资者,其否决的行为也是基于其金融市场参与者的身份。这些都是金融行为,在金融市场发生,涉及金融利益。这个问题上,到底谁是外行?

    很多人说公司离开董就玩不转,并且举例了董和公司的辉煌历史。这个判断各自有观点,我也不做赘述。但是有一点,只要有投资者买了公司的股票,管理层就对他承担义务。有人说这些股东很多都是投机者。股东名册上写了他是投机者吗?管理层是不是要做个区分,然后说我要对这些投资者好一些,对那些投机者没那么好?退一步说,这个交易不但损害投机者的利益,也无法证明能够加强投资人的利益而不是损害,因此被否是自然的。

    认为现在的投资人没有对公司伟大的历史做出贡献的答主,隐含的意思是,这些人也没有资格对公司的未来做出挑剔,接受良好的管理层以及慷慨的分红就好了。请务必注意,当投资人以市场价在定增停牌前一天买入的时候,他就是通过一个较高的股价(相对公司当年低迷的股价),表达了对公司伟大历史的认同,因为他是接盘的,接的是那些享受了公司伟大成长历史的人。没有在现在以高价买入股票的投资者(投机者),那么所谓公司伟大成长历史根本没有毛线用,因为无法在股价上反映出来。这一点不懂的人,我个人建议多想多看少讨论。再换句话说,这些(可能刚刚才买入)的投资或者投机者,其已经为历史买单,而且完全有资格去和管理层讨论公司的未来。

    最后,董的一些发言,听起来,类似要大家表达对其的欣赏和感激。我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你送自己的小孩去学校(对于年龄不大的一些知友,你就当自己去某个学校好了)。学校是名校,教育质量挺高,你享受了好的教育,也享受了学校的名气。突然有一天你的小孩(或者你自己)在食堂吃得食物中毒了,差点挂掉,回来找校长要个解释和补偿。这个时候校长和你说,你怎么不想想之前我对你多好?我们学校对你多好?我们学校多伟大?你怎么就能这么忘恩负义的过来责问我呢?这个时候,你怎么想?

    身为2级狗,我发现长红的股票多半闷声赚钱,好和不好自有业绩说话,管理层多对投资者爱搭不理。有的公司今天头条,明天PPT,后天和你讲情怀…….

    我投的是血汗钱,你和我讲情怀?

    本来,我觉得董女士无论说什么,都是个人言论自由,有情绪也好,有所指也好,放在资本市场层面,所有的问题都有对应的规则可以遵循,股东不爽,可以用脚投票,这是股东的权利,所以。。。。。。

    “格力电器10月30日晚间发布公告,在10月28日召开的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有多达15项议案被否决,包括《关于公司募集配套资金的议案》、《关于及其摘要的议案》、《关于修订及其摘要的议案》等。”

    我个人非常欣赏董明珠女士,她那种当下社会中,少有的兼具理想主义情怀和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很多人可以做到前者,但却离后者越来越远。不是谁的错,也不是社会的错,游戏规则本就是如此。

    (以下内容更新于10月31日)

    1,现代企业制度下,股东大会是股份制公司的最高权利机关,投票权是法律赋予每位股东的权利。这就是最基本的规则。资本市场必须要讲规则,这并不幼稚,也不是垃圾,我们已经尝够了无视规则蔑视规则造成的苦涩,所以,无论是董女士也好,还是其对立的一方也好,在就事论事的层面,我只接收正常规则下的结果,虽然情感上我可能更加倾向于董女士。

    2,因为董女士过去的功绩而支持她,完全可以理解;但因为股东重视自身利益,无论短期还是长期的,而认为其所持的反对意见是对董女士的伤害,这才是真正的幼稚。股东看重利益,天经地义,何况并不是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唯利是图。看到有朋友说知乎er普遍年轻化所以就知道强调什么规则之类的,我也是无语。我关注格力的时间可能比这里多数人都要长,05,06年股权分置改革期间,正是当时的主力机构投资者——公募基金强烈要求,支持格力方案的前提是朱江洪留任,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格力,这也是股东从自身利益出发的考量,没有问题。

    3.企业发展的好坏,离不开优秀的管理层。我尊重董女士,但如果我是股东的话,这次我也会投反对票。套用某句话就是: 我爱你,但与利益无关。
    1、格力股东大会

    一切要从万宝大战开始。
    2015年下半年,股灾的阴影仍在,宝能系险资从7月份开始,陆续低价大笔购入万科股票,到12月底宝能系控股已达22.45%,万科面临易主的“危险”。王石及其管理团队试图通过停牌购入深圳地铁资产,稀释宝能系股权,增强公司控制力。但收购方案被否,宝能系大获全胜,更有恒大加入等小插曲,可谓精彩不断,王石被边缘化也已经是大势所趋。

    “野蛮人”,尤其是险资频频举牌A股,一时间引得人心惶惶,许多股权分散的绩优公司,纷纷提出增持计划、员工持股计划、定增购入资产等方案。其中就包括格力。
    格力在停牌后,提出以定增股票的方式,用130亿的价格,收购珠海银隆,一家主要做新能源,电动车的企业。
    这次股东大会,主要就是表决这次收购的相关议案。

    2、董明珠为什么发飙?

    说了这么多,董明珠为什么要发飙呢?
    其实她自己说了答案:
    “今天是唯一一次我来开股东大会没人鼓掌的,说明你们每个人都带着不同的心思”

    从视频上不知道这番话是在否决前还是否决后说的,不管是前是后,董明珠一定是听到了某些风声,心情才会如此糟糕。
    而结果,也和董明珠听到的风声一样,中小股东联手否决了定增收购的多项议案。
    总共26项议案,其中25项特别议案需三分之二(66.67%)以上通过,最终被否了15项,而通过的10项特别议案,也是将将过线,同意数占比在66.7941%~71.6325%区间,十分惊险。其中多项议案的反对票与中小股东总票数相同。

    3、通过的议案与否决的议案

    详细结果,可以参见格力电器的公告格力电器:关于召开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
    这里我主要概述一下。

    1)收购珠海银隆的议案获通过

    也就是说 格力将以130亿的价格(议案2.01),收购珠海银隆,其中赞成票66.9639%,反对票8.19亿股全部来自中小股东。值得一提的是,三友化工曾在2014年债权投资珠海银隆2个亿,获得可以入股珠海银隆21%的选择权,其时珠海银隆估值25亿,最终三友化工放弃了。
    三友化工:关于不再行使对银隆新能源股权投资权利的公告
    这两年新能源确实站在资本的风口,但从25亿翻到130亿是否合理?我认为是不合理的,比亚迪2014年到现在涨了50%左右,由于我不是很懂企业估值,也欢迎评论区指正。

    2)定增股票的议案被否

    要收购珠海银隆,130亿从哪儿来?格力提出的是定增股票,定增价15.57,比现在的股价22.40折价了30%,而且里面相当一部分是被员工持股计划认购,而员工持股计划中,董明珠出资9.37亿,占比39%。定增折价比例通常应该在20%左右:招商证券定向增发专题周报2016年第42周
    这次折价30%,中小股东当然不乐意,自然用脚投票。
    值得注意的是,格力第三季报显示,格力第三季末账上现金972亿,非常充沛,有如此多现金却折价30%定增股票筹钱,我认为,是为了增强董明珠及其管理团队对公司的控制力,从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可见一斑。

    4、这件事的走向

    由于格力此前公告定增议案通过与否,以及定增成功与否不影响收购方案,因此,格力已经确定130亿收购珠海银隆,至于筹钱的方式,还得再和股东们博弈。
    既然收购方案已经通过,我认为最终董事会会与股东们商议,通过提高定增价,调整增发对象等方式,来获得股东大会的通过。

    5、如何评价董明珠和中小股东的行为

    董明珠发飙,这是她的言论自由,不予评述。
    但现今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成熟,从这次事件中可见一斑:企业创始人认为自己努力发展、管理企业,给投资者们分红,有恩于投资者。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分红越多越妈话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诚然,像王石、董明珠这样的企业家,对待自己一手发展壮大的企业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也不支持把这帮企业家称作“高级打工者”,这样对他们付出的心血是不公平的,但是,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关系绝不是从属关系,二者在权利与义务的地位上是平等的,只有相互助力,才能真正让一个企业发展壮大,如果缺少了投资者的支持,绝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而现今的中国资本市场显然是不成熟的,多少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就是不分红,绝大多数投资者的股票收益,是来源于股价上涨而非企业分红,造成了中小投资者过度追求投机而非投资,这不论对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结构合理化,显然都是不利的!

    中小投资者否决有没有问题?没问题,我若是格力小股东,我也乐见“野蛮人”来搞事。又想增强公司控制权,又不想花钱,哪儿有那么好的事,要真关心中小股东,就该在股灾的时候买买买,而非现在来损害股东的利益,万科彼时股价不过13块,管理层毫无动作,等到与姚振华抢筹时,已为时过晚。

    王石,现在应该挺后悔的。

  4. 手中钱腰间肉胯下屌,均不让我心安说道:

    格力的董小姐,又一次发飙炸了。

    这场在外人看来,略带喜剧感觉的闹剧,开始于今年二月份,一直持续到今天。格力电器(000651)进行了长达六个月的停牌,涉及并购重组相关事项。

    而在上周五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该并购相关事项被否决了。这下让董小姐身上的“格力焦虑症”爆发了。

    如果不了解格力这家企业的发展史,还阅读那些新闻人“随意抓取,裁剪式的加工”形成的信息,那么对了解这个案子,毫无益处。

    二、
    对于格力这家企业,我大概在高中阶段,就有一定了解。

    第一件印迹,就是当时读者文摘上流行的鸡汤,大致就是说董明珠在九十年初,如何追债,如何开掉1.5亿经销商,留下了“只要违犯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下马”的铿锵语句,并开始了传奇的人生道路。

    第二个印迹,就是在一些管理学书籍上看到的,关于企业专业化的案例。一个是专注造空调的格力,还有一个就是制造微波炉的格兰仕。董小姐给人的印象,犹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的格鲁夫。

    第三个印迹,大概是04、05年,与风光无限的前首富黄光裕的国美之间的较量。国美利用压低供应商的应收账款,要求各家供应商降价,董小姐不服,最后开撕闹掰了。
    再后来,大家就能在大街小巷看到格力专卖店。

    再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有了第四个印迹。关于雷军的赌局以及格力造手机的故事。

    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董小姐大致就是那种和你硬怼、刚正不阿、不怂逼的人,原则性很强,有时候一言不合就开喷、开撕。

    董小姐心性如此,自己辛苦筹划了大半年,连TM个掌声都没有,不发飙才怪。

    三、
    去年阳历年年末,爆发了万科股权争夺战。万科遭受这么一桩事件,与其股权结构过度分散的内部条件息息相关。

    格力电器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其基本面也是类似:
    1)行业地位:公司经营优秀,行业第一。万科在住宅房地产,格力在空调;
    2)运营能力:都属于超级印钞机级别的企业,盈利能力强。除此之外,“合规”利用会计准则,存在低估利润嫌隙;
    3)公司财务:公司账上现金过多,都超过一千亿;
    4)股权结构:过度分散。格力的情况:最高持股珠海国资委合计18.22%+0.94%,不超过20%;万科的大股东在第一轮增持前不超过15.04%。

    (可以参考我先前的回答怎样看待王石「不欢迎宝能系成为第一大股东」的言论? – 秋源俊二的回答)

    这样的的公司,有了万科这样的前例,不被见缝插针的“野蛮人”顶上,那就奇怪了。

    要是像王石那样,不得安享晚年,不可以幸福的给田小姐做红烧肉,那将是怎样一种人生悲喜剧呢?董小姐的发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此。

    四、
    前面的分析,只是董小姐个人的因素。下面谈一下格力这家企业遭遇的“焦虑症”。

    很多朋友应该听过格力地产(600185)吧,这家公司和格力电器(000651)其实没什么关系。最早呢,格力电器做起来了后,珠海国资委接着以“格力”的名号,做了一堆与格力无关的业务,如黑白小家电、格力地产、格力物业(2009年新设立成立的)等等。

    说白了,假借各种名义,利用格力品牌进行多元化;普通企业也就无所谓,关键TM格力电器是“专业造空调”的闻名好不好?所以这些业务和自己的经营理念完全违背,这格力电器能忍?格力心想:搁狗狗忍了,搁我我忍不了。

    于是在2003年之际,珠海国资委和格力电器当时的老总朱江洪产生多次纷争。随着事情愈演愈烈,到了2005、2006年之际,战争爆发到了高潮。
    (本段本分,有些信息,参考知乎 @王哲的回答)

    先来看看当年(2003年)发生战争前的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图:

    格力电器不听话是吧,珠海国资委的某些官员,心想老子也不是吃素的。对于不听话的格力电器,直接开卖,卖给外资得了——美国一家名为开利空调(Carrier)的企业。
    卖完了,除了有钱,对于格力的牌子,珠海国资委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再也没人跟你逼逼没完。可是之后呢?格力这个品牌,肯定会被雪藏。珠海国资委想继续利用格力品牌,那做梦去吧。

    珠海国资委企业经营短视可见一斑。地方官员任期一到,人就走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例如深圳健力宝、株洲太子奶、乐百氏纯净水、小护士等等,类似的悲剧不断上演着。

    五、
    最后这个事情的解决,还真有一些天意。

    在我国证券市场早期,股票分为国有非流通股和普通流通股。“股权分置改革”讨论开始于2003、2004年(当年郎咸平,非常喜欢说这个事,也借此成为媒体经济学家),而相关改革方案的实施,则在2006年——国有股以一定转股比例转换为普通股流通。
    天不遂这帮国资官员的愿望啊,格力电器意外的被留下来了。

    董小姐当年,和当时的掌门人朱江洪,一起度过了这段流金岁月。

    六、
    因此,格力的焦虑症,一直盘旋于董小姐的脑海里。

    万科就是先例,公司治理层面,有一定缺陷,所以结果就摆在那里,大众对于万科王石的评价,急转而下,由褒到贬。行业第一的位置,也在今年,被恒大超越了。公司内部人心惶惶,支离破碎,“离破产真的只差一个月”。

    因此,格力电器,二月份就开始停牌,为的就是防止类似的事情发生。

    上面谈到了格力历史的上的焦虑症,但是在公司经营上,格力也面临着增长天花板的问题。

    很简单,当一个公司在行业取得了寡头垄断地位时,公司占有率很难进一步提升,每上升百分之一,投入的资本耗费,是早期的好多倍。这时候,就会出现投资收益非常低。因此寻求其他增长点,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格力电器在2015年,进入世界五百强后,也是类似的。这家企业必须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所以格力造手机这样的事情,很容易就出来了。

    但是,手机行业,早就不是蓝海,而是红海、血海。而格力电器并购珠海银隆,这是家新能源电动车企业,特斯拉是看得见的例子,由于是前途光明的朝阳产业,因此并购也就合情合理了。

    因此,当并购这个案子被否,从企业历史角度、自身发展角度,董小姐的发飙,可以认为是歇斯底里的。

    七、
    这一次股东大会并购案,主要涉及两个事情:
    1)定向增发股票价值130亿,用于支付并购珠海银隆价款;
    2)定向增发97亿股票,筹集资金。增发对象为珠海国资委、董明珠等高管层;

    增发股票的价格15.57元/每股,为停牌前当日股价80%(19.49×80%=15.57)。证券法律有规定,最多折价20%,我看到有新闻折价30%,其计算基础是最近的股票价格(22.24×70%=15.57),特此纠正一下。(按照相关规定,增发股票最多折价20%)

    在设计方案时,并不考虑实施方案之后,股价的变化情况,所以增发方案本身,没有任何问题。

    临时股东大会,肯定了方案一,否决的方案二。很多媒体对于方案的解读,认知是有偏差的。由于增发股票是要稀释股东权益的,不进行增发,大股东珠海国资委的持股比例就要下滑,下降到16.00%左右【18.22%×60.16÷(60.16+8.35)】

    不让定向增发,如果执行收购,大股东被稀释,董小姐股份也将稀释,股权结构瞬间成为成了下一个万科。这样的增发收购案,会被执行吗?

    本质上,这个并购计划就失败了,一连串的方案计划,并没有什么哪个有效、哪个没效这么一说。

    我忽然想起08年,国美的事情,贝恩资本对于临时股东大会议案,投了一个反对票、一个同意票。其实就是意味着当时国美的陈晓下台。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董小姐有一种拔剑四顾感觉。这个局到底该怎么破?

    八、
    董小姐的诉求,其实很简单:
    1)处理好格力的焦虑症、实现企业健康长久发展;
    2)寻找新的发展方向或者利润点;

    至于很多人谈到,董小姐掏出9.37亿,参与增发,非常正常。董小姐本人,和王石相比,还是要更为企业考虑。

    忽然想起一个悖论,我们常常鼓吹主人翁精神,可惜到了资本市场,并不是这样的。大部分人说西方那一套,打工就是打工的,别想着企业是自己的。当下刮起的这股旋风,很容易衍生企业管理层的“道德败坏”行为。

    这不是耸人听闻,西方国家,对于这样的高管,有丰厚的年薪和期权奖励,大家也看到了新闻的。而国内,除了某些让人恶心的国资委官员,更有国有资产流失这样的罪名等着企业家。

    很简单,我们看看新浪的曹国伟,如何从会计做到CEO,如何从CEO做到股东,就知道格力的董小姐,是多么的优秀。

    国内的环境,特殊的体制,是不会让企业高管成为主人翁的,那为何要求这要求那呢?稍微买点自家股票,更有一堆人问国有资产流失。

    一句话:不要谈到企业,就说高管一边去。言必谈产权制度、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等。

    是的,西方是那样的,但是西方是建立在有很好激励制度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出现新浪曹会计变股东的事情出现,而中国呢?

    某些国人的性格,总是这么“西方和先进”。

    九、
    这个案子,其实就是增发价格有问题。

    这也是出现万科股权争夺战后,第一个尝试解决股权结构潜在隐患的企业,后续解决类似问题,有了一定的参考。

    我也看到理性的用脚投票的市场力量,要是这样的方案,早期放在中国,多半是通过了。官僚的作用,在今天似乎没有那么有效。

    无论是昨天的万科还是今天的格力电器,都可以看到一幅逐渐成熟的市场景象,正在蔚然成长。

    如果国家发改委像查处海尔的同类违法行为那样,也对格力展开调查,即便是不没收违法所得,单单罚款一项也会占到 格力集团2015年销售额1%至10%。考虑到《反垄断法》颁布已9年多了,若格力明知故犯,那么其至少要把出厂价格维持在高于真实竞争价格的1/9以上,才能避免其违法行为万一被查处而得不偿失。实际上,在2013年发改委系统查处奶粉企业限制最低转售价格案后,不少企业都做出来降价10%至20%的整改承诺。可见这样的违法行为可以为企业增加营收的幅度至少超过10%甚至20%。

    换言之,如果国家真心从严落实《反垄断法》,能够无一例外地严查包括家电业在内的各行业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行为,那么格力的利润率可能远低于现在的水平。对此,格力的管理层显然应该心知肚明。不转型,不加快投资到其他更有潜力的行业,等待目下这些家电巨头的或许不仅仅是没落。从这个角度讲,董明珠女士的焦虑与急躁,都是可以理解的。

    没有掌声是个外因,应该这样说:周五的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收购银隆被质疑,董小姐发飙
    半吃瓜群众表示:厉害了,我的姐。不过说好卖一亿部格力手机,结果呢?算了这个不提。。。

    以下言归正传:
    事情很多,信息量很大,吃瓜群众或许有些懵逼,以下是和云掌财经伙伴们做的一些梳理,拿过来供君点评

    说说董小姐一开始的算盘

    30日格力电器的公告出来了,尽管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这家新能源客车企业股权的议案,勉强获得通过,但募集96.9亿配套资金等15项议案,却在中小股东的联手阻击下,最终未能成行。董小姐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力的议案就这么黄了。换做谁都会发飙了。
    说到董小姐对公司的实际控制力,明眼人一看或许是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引发的格力电器管理层的焦虑
    从万科争夺战开始,A股上那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股权分散、股价被低估的优质企业,如欧亚集团、金融街、同仁堂和浦发银行等,在去年7月股灾后屡屡成为险资举牌的对象。
    股市重灾、楼市疯狂以后,制造业凋零是同行们普遍哀叹的腔调,所以在万科之后,机构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还有像格力这样盈利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

    从上图可以看出,董明珠在增持,两个机构也在增持,大多保持不变,宝能系从第四降到第六,但一直在买,就董小姐这脾气,会让自己重走王石和郁亮的老路吗?

    再具体说说130亿+96.9亿(原是100亿)

    今年2月份开始,格力电器长达6个月的停牌,开始筹划并购和募资。
    董小姐在今年八月抛出了35条公告,出了一个130亿+100亿(又调整为96.9亿元)的定增投资方案收购珠海银隆合计100%股权。一家主要做新能源电池、电动车的企业。

    先说说130亿
    看到万科的例子,董小姐居安思危,想要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但中小投资者们不干了:
    1、130亿收购珠海银隆出价太高,到底值不值,本人对这个暂无研究,但看了很多媒体报道和研究分析,说130亿属于议价收购的占绝大部分,甚至有评论说本身估值才50到60亿。
    2.看看前人的例子,跨界能行吗?此前已经有多家家电企业搞跨界死在沙滩上了:春兰97年造重卡,失败;奥克斯03年做SUV和皮卡,失败;格林柯尔03年做客车,失败;美的集团09年造客车,失败……
    3.新能源电池的技术尚未成熟,而且依赖政府补贴,格力如此声势浩大的进军此领域,从战略上说不能说毫无问题。

    再说说97亿
    1.增发会稀释小股东的持股比例,看下图

    2.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一个人的钱就占了员工持股计划的39.5%。增发完成后董明珠个人持股格力1亿股,持股比例从目前的0.74%上升到1.3%,从第十大股东跃上第四位。话语权仅次于格力集团,个人控制力达到巅峰,吃瓜群众表示这算盘我也看懂了。

    会议结果:一成一死?
    如我第一段所述,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相关议案涉险过关,但募集配套资金相关议案未能获得通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借用我的评论里的一句话:收购没被否是因为大股东可以投票,定增被否是因为参与定增的股东需要回避表决。基本就是大股东对决中小股东
    于是,市场上又有了这样的解读:1.收购资产获得通过可以实施,募集资金未通过不得实施;2.由于总纲型方案未获通过,收购资产与募集资金方案均无法实施。通俗的说:1:议案二应该可以不受议案一限制,可以独立出来,算通过。2:议案一的法规性包含了议案二,先决议案都被否了,子议案还说啥?当然就是整体方案被否。

    总的来说,董小姐想为格力“造车之梦”加杠杆,结果失败了
    其实,格力本身很有钱,账上的现金不是一般多。尽管格力2016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115亿元,同比下降了61.5%,但其上半年账上仍有994亿元资金。
    但股东肯定不允许乱花钱,董小姐也并不准备靠自有资金,而是募资。募资的好处是:有什么钱比通过股票融资更便宜的;包括高管在内的更多股东们,一起掏钱,大家绑在一架马车上,才好共进退;对于董小姐来说,她自己掏近10亿元出来,也好做个有影响力、划算的股东、国企一把手。
    可惜,人基本都是很现实的。就像董小姐破口大骂的那样,格力分了那么多钱给股东,有几个上市企业可以比!是的,正是因此,各类股东难舍眼前的利益,哪怕他们真的没有远见。何况,在大部分人眼中,收购银隆的价位,确实显得有些高。若按照董小姐期待的价格增发募资的话,大部分股东还觉得自己的权益被稀释了。所以,他们更不乐意。

    深交所表示看不懂了?
    10月3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管理部向格力电器发出关注函,要求格力电器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请格力电器明确说明,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资产相关议案整体上是否认定为通过?二是请格力电器说明本次交易事项的后续安排,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是否继续推进本次交易方案,是否拟对方案作出调整、相关调整是否构成重大调整、公司是否拟重新履行审议程序等,并明确说明后续安排是否符合《重组管理办法》等规则的要求。
    按照董小姐的一贯脾气,她是肯定不会放弃收购珠海银隆,但董也是深谙能屈能伸的道理,估计会对当前的方案进行调整,调整的方案力求做到让中小股东们满意,以达到与中小股东们“握手言和”

    对于上市公司的分红,其实投资者并不喜欢,至少我是这样,分红要交税,而且分红后股价要除权,对投资者而言其实是损失,如果投资者要用钱,把股票卖了就行,只扣千分之一的印花税,分红要扣20%的税,要知道有些做套利的每次操作也就盈利万分之几,还有风险,扣20%的税还不心疼死。董明珠其实在为国家做贡献吧,你不分红股东不仅不会埋怨你,还会感激你。

    还有就是格力能否挺100年,谁也不确定,苏联都才挺70多年,讨论这个问题完全无答案,只能引发争吵。无论短期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都只会考虑股价,考虑公司发展正是你这个总经理该做的事吧?

    总之感觉董明珠比较失态,也许是年龄大了情绪控制力下降了吧。
    10月28日,董小姐在格力临时股东大会上发飙的视频刷爆了朋友圈。在视频中,董小姐霸道总裁范爆棚:“我进来不鼓掌,还是第一次….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对于这段视频,很多网友都看的云里雾里的,董明珠为何发火?难道真的是因为在场的股东没有鼓掌?

    要弄明白董明珠为何发火,首先就要搞清楚,格力今年8月份宣布的130亿并购银隆和97亿(一开始是100亿,后来调整为96.94亿元)配套定增是怎么回事。

    2016年8月19日,格力连续公布收购方案、定增、员工持股计划、半年报等35条公告。根据收购方案,格力拟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并购同时,格力将启动配套融资,向大股东珠海格力集团、员工持股计划等8家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6.42亿股,募集配套资金。

    事情要追溯到两个月前的8月18日。当天,格力电器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该公告称,格力电器拟作价130亿元收购珠海银隆100%股权。收购完成后,珠海银隆将成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并纳入格力电器合并报表范围。同时,格力电器还增发100亿元进行配套融资。

    在8月23日召开的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媒体说明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收购珠海银隆不是为了再增长1000亿元的目标,而是为了银隆掌握的核心技术,是为了这一领域的前景和市场。

    董明珠认为,双方的协同效应在于,格力电器和珠海银隆将在电机技术、生产制造技术、新能源管理控制技术和储能技术等方面进行技术协同,降低格力的管理成本和提高珠海银隆的竞争力。

    官方信息显示,珠海银隆自2009年进行产业化投资,截至2015年底在广东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庄建有三个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能为:纯电动客车3.3万辆,运动型多功能电动车10万辆,电池6.2亿安时,钛酸锂电池原材料5000吨,储能800MW的生产能力。

    根据其官方数据,珠海银隆在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订单为7000辆,产值总金额为百亿元。其中,完成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累计增长2228%,市场份额为3.6%。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为33.11万辆。

    8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向格力电器董事会发布《关于对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组问询函》,从交易方案、交易对手方和交易标的三个层面,提出20多项意见反馈,并要求格力电器进行更详细的披露和回答,于9月1日前进行回复。

    根据问询函的要求,格力电器如期对方案进行修订、补充,并进行回复。同时,自今年3月份因重大重组方案停牌的格力电器,于9月2日起复牌。复牌之后,9月2日、9月5日和9月6日,格力电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以上。

    在格力电器拟增发方案中,认购对象为格力电器、格力电器员工持股计划和银通投资等8名特定对象,采取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的方式,募集金额不超过96.94亿元。
    图为格力电器的持股构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格力电器为何在推出130亿并购银隆方案时,同时推出配套定增方案?

    万科和宝能的股权大战给股权分散的绩优公司上了深刻的一课,有业内人士认为,格力电器并购同时启动配套融资,董明珠或许是要未雨绸缪。据《证券日报》报道,“定增第一大主力是格力集团,其次是员工持股计划,认购1.53亿股,总额23.8亿元。格力集团原持股10.96亿股,增发完成后,格力集团持股比例不变,仍为18.2%,稳坐第一大股东。”

    而在员工持股计划中,据19日发布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持股计划(认购本次配套发行)(草案)摘要》显示,格力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发行对象不超过4700人,其中包括董事长董明珠、常务副总裁黄辉、董事孟祥凯、副总裁望靖东、副总裁庄培、副总裁刘俊等8名高管,高管认购比例占44.2%。员工持股锁定期为36个月。

    9月22日,格力电器公布员工持股计划,认购金额为23.74亿元,份额为1.53亿股。其中,参加此次员工持股计划的董事和高管,包括董明珠等6人,认购份额不低于6718.43万股。其中,董明珠本人出资9.37亿元,出资金额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39.52%。

    格力电器的此次定向增发方案意味着,增发完成后,未参与此次增发的股东,其持股比例被摊薄。如原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在重组及配套融资前后,持股比例从8.91%降至7.17%。而A股其他股东,即中小股东的持股比例将由此前的72.87%降至58.65%。

    与之相比,董明珠本人在格力电器的持股比例却大幅增加。增发完成后,员工认购资金计划的23.74亿元,持股1.53亿股,持股比例为2.04%。董明珠通过出资9.37亿元,将增持格力电器6038.80万股,加之目前持有的4429.85万股,董明珠将持有增发后的格力电器1.05亿股,持股数量将超过当前的第五大股东中央汇金。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对此事评论表示,配资方案未获得中小股东通过,除了担心持股比例被摊薄外,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是全新业务。该高管称,一家千亿级的企业,业务多元化是必然的,何况格力电器选择的还是高科技行业。

    但事情显然没有向董小姐预期的方向发展。

    在10月28日召开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关于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方案的议案》通过,而关于募集配套资金购买珠海银隆和员工持股计划的议案并未获得通过。

    当天审议的26项议案中(其中大多数与收购珠海银隆相关),15项议案未获得2/3以上股东的通过,1项未获得半数股东通过。

    临时股东大会决议详见:巨潮资讯网

    “未通过的议案主要是涉及到关联方回避表决的议案。”一位知情人士称。

    另外一位格力内部相关人士称,收购方案已经通过,融资由多种方案可以调整融资方案,调整方案到通过股东大会审议即可。

    格力电器的此次股东大会,5141名股东通过现场和网络投票的形式参与投票,代表股份32.59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54.17%。其中,包括5139名中小投资者,代表股份16.26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份的27.04%。

    据自媒体“诸葛阿瞒”表示,配套定增方案被否,“这意味着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无法通过定增保住持股比例,股份将从18.2%降到增发后的15.9%,意味着包括格力集团在内的所有股东权益被摊薄12%”。这也表示,董小姐此前想通过定增以实现对公司实际控制力的计划破产了。

    对于此次募集配套资金议案被否一事,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这是公众股东对一家主营业务优秀的上市公司所作出的不相关多元化战略决策,展示了激烈的分歧,而不再是一概跟风盲从。此外,格力电器流动资金充裕,似乎没有募集配套资金的必要。”

    格力下一步该怎么办?

    10月31日上午,格力电器发布临时停牌公告称,“因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自10月31日开市时停牌。格力电器董秘在回答腾讯财经的置评请求时称,“一切以公告为主”。

  5. 获利非尔得说道:

    她一句: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听得我浑身发毛,这就是现在的企业家,王石也是这个心态
    钱是我管理层挣的,给你分红是堵你嘴,不给你分红,你能奈我何?

    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矛盾一直存在,中小股东像秦香莲,大股东像陈世美。经营好了是你陈世美的功劳,经营不好是你秦香莲眼光不行。陈世美给你秦香莲一个名分是最大的恩赐,但如果想挡陈世美的财路,就是被弄死的下场。

    网友对董明珠嘲讽式的消费,加上媒体的推波助澜,董明珠被丑化到我们已经看不清她最真实的一面。

     就想问在座的每一位一句话:一个世界500 强公司的一把手,难道智商比你低?

      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董明珠就这么一个不认命的人,硬派女神!

    以下转为百度百科:

    1990 年,36 岁。董明珠南下珠海打工,进入格力做了一名最基层的业务员。

      1992 年,38 岁。加入格力第 2 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 1600 万元,占整个公司的 1/8。 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并签下了一张 200 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个人销售额上蹿至 3650 万元。

      1994 年,40 岁。格力内部出现了一次严重危机,部分骨干业务员突然“集体辞职”,董明珠经受住了诱惑,坚持留在格力,被全票推选为公司经营部部长。(此时董明珠才进入格力 4 年)

      1995 年,41岁。董明珠升为销售经理。在她的带领下,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从 1995 年—— 2005 年,连续 11 年空调产销量、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2003 年,49 岁。董明珠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5 年,51 岁。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 50 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强人榜 。

    2007 年,53 岁。出任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2012 年,58 岁。董明珠正式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她带领格力,成为中国首家营收破千亿的家电上市企业。

      2015 年,61 岁。董明珠终于实现了 10 余年的愿望,格力打入世界 500 强,排名家用电器类全球第 1,年纳税额 150 亿。

      今年 62 岁的她确实完全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自己的人生大逆转。到今天,她已为格力奋战了 25 年之久。

    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六亲不认,是董明珠的一贯作风。外界都恨她恨的牙疼,但格力的投资者和

      8万+员工都很爱戴她。因为大家知道,她的每一个决策,都是从公司利益出发,为了公司的发展经过充分论证后做出的决定。格力就是她的命。

      我比较直截了当,不像别人会考虑方式,讲话时对方的感受,我是不会的,我是就事论事,不管任何场合,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我会很直率说出来。你不喜欢?我不在乎你喜不喜欢,我心中只有消费者和产品,我是做企业的,不是搞关系的。

      有一次,一个年销售额 1.5 亿的大经销销商,以为自己大得上了天,跑来格力找董明珠要特殊待遇,语气十分傲慢,一副“你得靠老子给你卖货”的嘴脸。董明珠这种正义女神最恨这种想搞特权的下三滥,不光没答应,还直接给丫从格力经销网中除名了。

      当时董明珠刚升任销售经理,位子还没坐稳,就给自己断送了 1.5 亿的大单。董明珠的回应很简单:只要违反原则,天王老子也给我滚蛋。

      作为公司一把手,我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谈及自己和格力的关系,董明珠称:

    没有格力没有我,当然没有我也没有格力。

      记者问她,是不是已经把格力当作自己的孩子。董明珠回答:我不是这样看格力这个品牌的,我坐的这个位置决定了我对格力的责任,作为公司的一把手,我绝对不能让格力有任何伤害。

      股东大会上、各种论坛上、各种演讲中,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推销格力的机会。而且,任何有关格力的坏话,董大姐都表示:不能忍!

      2014 年的股民大会上,一位投资人给董明珠提意见:一个月之前,我想在网上商城买一个冰箱,但是我发现网上商城居然没有售前服务,然后我折腾了半天,我找不到任何一个帮助,所以就是最后我只能买了海尔,确实很失望的。

      董明珠回答:我们电商服务稍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是完全接受的。但是唯一不能接受就是你不应该买海尔,所以我反过来给你提意见,你赶紧把海尔退掉。

      为了成就格力,放弃 8000 万年薪

      在2003 年的时候,每一个城市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世界500 强的企业,当时有人非常希望能卖成,我们珠海就有了世界500 强的企业。当时按多少钱卖的?按照净资产卖大概也就是9个亿就卖掉了,而且当时来找我的时候说年薪给我 8000 万,这个对我来说太有诱惑了,何乐不为呢。

      但是我告诉他说我不可能卖格力,我当时讲了一句话:

    我说今天你是世界 500 强,未必明天我不是世界 500 强。
    25 年来,董明珠从未离开过格力。如今她把格力推进世界500 强,家用电器类全球排名第1。那么董明珠从中得到了什么?

      0.73% 的格力股权。董明珠为格力几乎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在外界看来,格力就是董明珠的。但事实是,格力电器目前仍属于珠海市国资委。 当时珠海投资3000 万,但是现在回报已经超过了300 亿。

      董明珠称: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的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跨了。

    500 万年薪,税后到手 200 多万。去年的两会上,董明珠自曝工资500 万,扣完税后200 多万。董明珠当时在两会上呼吁政府应严管民企老板用票抵税。他称自己年薪500 万,扣税200 多万,而很多民企老板所有的私人消费都拿到企业报销,个人几乎都不交税。
    1、姚王大战王石败北,险资哄抢股权风声鹤唳。
    2、持股比例低的明星经理人们人人自危,尤其是绩优公司,更容易被资本盯上,董明珠如坐针毡。
    3、二月份就停牌做收购,目标是珠海银隆,这家公司2014年底25亿的估值都被市场放弃,结果一年后董明珠出130亿收购它,加价5倍。
    4、格力自己账上有900多亿,但这笔130亿的收购却准备另外募集资金,不用公司的钱。
    5、出钱认购的对象里有董明珠自己,她出9.37亿认购,另外还包括格力的很多员工,以及董明珠找来助拳的资金,如果定增成功,支持董明珠的股权比例就会增加10%。
    6、定增价15.57折价30%,等于稀释了老股东的权益,于是包括国家队在内的中小股东纷纷投反对票,结果收购方案通过,募集资金方案没通过。

    以上才是这次矛盾冲突的真正原因,董明珠想给自己及自己的团队输送一些利益,并巩固自己对格力的控制,但因为吃相难看,引起了原有股东的强烈反弹,这才有了股东大会上发飙的一幕。媒体报道的大都不得要领,真当故事会来写了,千亿集团的老总怎么可能因为没人鼓掌就生气,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数十亿的利益。

    最后我的观点,我认为格力有今天,董明珠挽狂澜于既倒,居功至伟,但以前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奖励她,这是历史欠她的,但问题是现在的股东不愿意还这笔债,你也没法说什么。同理还有王石、葛文耀、包括那个种橙子的老人。

    董明珠极力促成格力加入新能源汽车领域,视频里有说,特斯拉也想找格力合作。
    她决定收购具有消费级别的新能源小汽车研发成果的珠海银隆 ,同时上马八家公司涉及锂电池生产线、汽车公司搬迁改造扩能、储能模组生产基地建设、年产32000辆纯电动专用车改装生产基地建设、研发中心升级建设等项目。(算了太复杂,还有很多看不懂的内容就粘小一部分吧,我知道在座的各位对那些也没太大兴趣。)

    总之,董代表的经营方就是要发行加大投资、发行新股,那么随之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份额就被摊薄了。所以没人鼓掌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反对一方观点主要集中于,珠海银隆这个公司一直在亏损,收购价是估值的5倍多。觉得花了太多钱,自己的股份被摊的太薄。

    一句话概括:
    董代表的经营方与投资方,对于整个电动汽车的计划价值判断有分歧。
    董认为自己的开价不亏,投资者觉得你可以再少花一点钱啊。

    Part3 董小姐话的含义。
    针对分歧,董小姐说了很多,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吧。

    "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别人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请两个人,帮你洗洗衣服都是好的。
    说那是浪费。要车票,要住宿,我在外面10天,就多10天的房租。
    难道我花不起吗?花得起!何况花的又不是我董明珠的钱。
    但我认为这是利。能为企业多挣一分钱的利,我们就都应该节约下来。"
    翻译:我董明珠不是不省钱,也不是不会省钱。
    告诉你们,我比你们想象中要省钱的多了。

    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翻译:虽然股份被摊薄了,但是你们的利润我会通过分红的形式来保证。
    别忘了,过去的两年我就分了180亿的红。和其他企业比,格力给的分红非常高。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翻译:你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理解能跟我比吗?你们分到的钱,都是我带团队做出来的。
    你们对于不了解这个项目的价值,所以觉得价格高了。

    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
    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翻译:
    如果你买股票的盈利方式仅仅是赚差价的话,那你就别说话了。因为你只是个投机者。

    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更应该讨论是这个项目的价值,讨论这个行业内的问题。
    不要把金融里那些概念带到股东大会上来。

    综上,董小姐的意思是

    如果你想通过投资分红盈利,那我董明珠为你服务,并且有能力为你们服务
    保证分红,并且前几年的分红你们也看到了,我很大方的。

    如果你只想通过低进高退这种方式盈利,那你只是个投机者,是个做金融的
    不是做实业的。那我真的没话跟你讲,也不会为你服务。

    先问一个问题,是什么才让格力董明珠有如今这个地位?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时在现场董大发雷霆力压中小股东,不给退路,态度强势。

    今夕,何夕?5年的时间,董明珠对中小股东的心态,绝对是翻脸比翻书还快!
    10月28日,在格力电器临时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当场发飙,不仅直言“她进场没有人鼓掌”,而且提高声调提醒投资者,“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董明珠的这次发飙,无关于“人才被挖”或“互联网争论”,而是缘于收购珠海银隆遭疑、15项提案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

    一遥想5年前,那时的董明珠还仅是格力电器的营销女王,还没有成为真正的掌握一切的权力女王。2012年5月,格力电器在原董事长朱江洪退位之后,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珠海国资)试图填补权力真空,立即推举原珠江市国资委副主任周少强为格力电器董事侯选人(继而为董事长的节奏)。彼时,董明珠的内心肯定是忐忑的,其所代表的格力电器管理层,也是希冀中小股东能够撑自己的一把的。结果得偿所愿,经过中小股东的联合挑战,最终周小强仅获得36.6%的得票率,落选格力电器董事。数天之后,董明珠获得正式加冕,被任命为格力电器的董事长,格力电器从此进入“董明珠时代”。回想5年前,董明珠肯定是对中小股东感恩戴德的,可以说,没有中小股东的力挺,格力电器就不可能真正进入“董明珠时代”,董明珠也注定难以奠定今日的商界江湖地位。

    二人总是健忘的!尤其是王位坐稳之后!5年过后,打量着格力电器大一统的江山,董明珠怎么也想不到,居然还有人敢反对自己?作为中国企业界的“大姐大”,董明珠一直以心直口快著称,10月28日在临时股东大会上之所以愤然发飙,应该是自认为“心存委屈”——其多年来一心为“公”,一心为了打造民族品牌,格力电器连年大手笔分红回报投资者,投资者有什么理由不理解她、不支持她?对此,尽管我们并不否认董明珠绝对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但是,其在临时股东大会上的表现,无论是情绪、还是言辞,均显露出抛之不去的“人治思维”,其潜台词是,“高比例分红是赏你们的,我可以赏,同样也可以不赏。”

    董明珠对中小股东的心态,真的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果然拥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帝王思维。5年了,当初是你们将我抬上女王的宝座,但是,难道我赏给你们的还不够吗?三没有必要细究投资者质疑收购珠海银隆、否决15项提案合理与否,更没有必要道德绑架地人为区分投资者和投机者,格力电器既然作为上市公司,就应该坦然面对投资者的质疑、以及投票结果,这本就是企业IPO成为公众公司后理应接受的游戏规则。再退一步讲,即使投资者缺乏企业家的远见,即使中小股民往往只看重眼前的利益,但是,这又何错之有呢?甘蔗没有两头甜,企业选择IPO成为公众公司,本身就应该抛弃非公众公司的人治思维,而遵循公众公司的“法治思维”,哪怕事实证明这可能降低了企业运行效率。“董明珠发飙”折射出A股上市公司极其普遍的“人治思维”。

    一直以来,在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以及契约精神的相对缺失下,A股市场的大股东(以及管理层)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事实层面上一直是极度不对等。而相比董明珠合法合规地与中小投资者进行“阳谋式”的博弈,在A股诞生之后的20多年里,更是有无数的大股东(以及管理层)违法违规地“阴谋式”地剥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与后者相比,毫无疑问,董明珠要显得敞亮许多,也更值得尊敬。A股市场“人治思维”太重,而“法治思维”太缺。

    “董明珠发飙”再次提醒我们,请不要苛求中小投资者去理解大股东(或管理层),这种暗含的“人治思维”不扭转,则A股市场永远不会成熟。相反,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或管理层)更应该反躬自问,我们在处理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冲突时,究竟有没有将“公平”视为第一要义,监管部门也应该深度反思,我们究竟多大程度上通过制度赋能维护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再次提醒,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略膨胀,可能是自己刷广告多了刷的定位不准

    格力还是个好企业。但分红,配股,回报股东,本就是股份制企业的正常态。

    这段话,有理也没理。就和某种醋和糖因为有酸味和甜味,就荣获省优部优国优一样。仔细读,就是一股扑面而来的荒诞味。

    和其他企业比起来,她可能理直气壮,于是细思恐极。
    第一、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哦,敢情是员工把刀架在你脖子上强迫你给分红的呐

    第二、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难道整天就你一个人在公司工作?

    第三、到现在为止,我出门都是一个人。别人说为什么?这么大的企业,为什么不能请两个人,帮你洗洗衣服都是好的。说那是浪费。要车票,要住宿,我在外面10天,就多10天的房租。难道我花不起吗?花得起!何况花的又不是我董明珠的钱。但我认为这是利。能为企业多挣一分钱的利,我们就都应该节约下来。
    你请不请是你的事儿,敢情你不请生活助理了,就能省多少钱似的

    第四、你投资格力,千万不要跟我聊股价什么的。你应该聊这个企业能不能发展100年。应该研究这个东西,才真正有价值。
    投资者就不能求回报,就应该把钱贡献给企业,百年之后,谈到格力巨无霸了,肯定以董女士马首是瞻了,投资者既无名也无利,美曰其名奉献、情怀

    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
    格力人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

    光说这三句。
    丫就是个法盲,村妇。

    分红是企业应该给股东的权益,不是大股东给小股东的赏赐。
    【哪个企业给你这么多】,要看【哪个企业赚了这么多】,不能随便比数字。
    从亏损做到利润,当然不是靠股东,而是靠经营者,这话,她是从自己是总经理的角度出发的,总经理是股东聘任的打工仔,你做到利润是应该的,做不到就错了,有啥牛逼的呢?
    一个总经理做出了成绩就高高在上地蔑视股东,纯粹是尼玛农民,没有股东的钱你玩儿蛋去,还盈利呢。

    一个企业的CEO/一把手最怕什么最担心什么?
    被背后的财团架空后,直接给做掉。
    举个例子,看看万科,身陷囹圄。再举个例子,刘强东在股东大会砸桌子。和背后的财团相比,企业,一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一不留神,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就被别人抢走,真特么是哭都没眼泪。

    已经62岁的董阿姨这些年这么折腾,必然事出有因,格力内斗的情况可能比想象中还要严重得多。格力的天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可能要借鉴一下万科的走势了。

    内耗越久,企业伤害越大,格力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董阿姨,祝好。
    对比健力宝,上一轮国企改革浪潮中,侵吞国有资产成功后的资本家而已

    健力宝当初纯的100%的国企,一个国有企业的厂长,凭他当国企领导人的薪水,如果不吃里扒外,如果不大势侵吞国有资产,他凭什么几年后有钱收购健力宝这个国企了?

    知乎精英好意思提健力宝,地方国资委阻止李经纬收购健力宝,变成“国进民退”,天大的笑话,国企变民企了还尼玛“国进民退”,阻止国企被国企厂长收购叫“国进民退”,感情“国退民进”就是国企摇身一变变成厂长私有才叫国退民进,才符合知乎精英意识;一国企被领导人故意经营不下去,收购成自己的私有企业后,立马突飞猛进,上一轮国企改革中,看腻了的路数,多少国有优质资产轻松落入私人腰包。

    知乎还有人拿健力宝说事情,呵呵呵呵,屁股歪到资本家那边,当你就是资本家了,永远不缺被卖了帮人数钱的二缺。

    一个打工的 打着打着就把自己当成老板了 不自觉的把自己从一个打工者的位置放在老板的位置上了 霍建宁再怎么牛逼也不会对李嘉诚这么说的 打工就摆正自己的位置 凡是以英雄自居的最后都没有好下场
    和万科的王石是一个diao样

    补充一下 很多人把董当成是成功的企业家 我一点都不觉得 在中国我认为成功的企业家只有任正非 正如当年股东要把乔布斯赶走 乔布斯也没说我这么牛逼 你们凭什么啊 老乔乖乖地走了 用事实最后打脸股东 董要是真的成功就再创一个格力 干掉格力啊 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权制度 一个企业的高管对股东这么说话 还被人吹捧 我只能觉得很悲剧

    我觉的都tm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 好多人还走不出青天思维 还不能正确看待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 还不能接受现代企业产权制度 真的无语 董在过去是有她的厉害 但是不能因为你过去的厉害就对股东颐指气使 就觉得格力现在都是你一个人的功劳 我在任何一个500强的企业里都没有见过 论个性 论业绩 论知名度 论什么 乔布斯都比董强多了 他也没对股东这样 可以看出董平时的为人作风 董和我平时见的很多国企干部非常像 也许别人没有她的环境 做的没有她成功而已 回过头来看看任正非 就不说了 网上我们都看过很多关于任的文章 而且都是制造业 任摔董几条街 也不见任这样和他的股东 也就是他的员工这样说话 不怕不识货 就怕货比货

    再加一段如果你真的理解A股公司治理的恶劣,和大股东对资本市场的贪婪,你几乎觉得董小姐说的都是对的。霹雳手段却算菩萨心肠!但你如果只要学过公司理财和法律,你真的觉得董小姐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这个恶霸道理!

    恰恰相反吧。我倒是觉得董的议案通不过完全就是根本没有中小散在参与。散户才不会在意什么百年大计呢,我们就是要讲故事。估值什么的,你当然要越吹牛越好。
    我自己太有感受了,买高分红的股票,买定增的股票,买小盘股,买高分红定增经历过股灾的定增股。结论是什么。证监会交易所一次次质询,虚报产能,广告费用虚高,然后呢,草草回答了事,投票的时候,就我一票反对。然后我在最高点也就是业绩公告前出货跑掉了,半年时间股价涨了1倍多。果不其然,到了业绩公布那天,由于广告费用增长过快,导致业绩下滑。这种几乎等同于骗钱的做法一直堂而皇之。
    定增干嘛?基金完完全全就没有过一点我在支持实业的想法。股灾的时候,各种折价定增,倘若跌破定增价,就取消嘛。有什么不赚钱的。
    格力的事情,恰恰不是说明了他忽视中小散的利益。中小散们懂个屁。格力汽车,多么美好的概念。恰恰说明了中国股市的股民长期轻分红重炒作,正常人出现了,反而变成了异类。我面对股灾,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业绩答卷,有个屁用,我还得担心野蛮人冲撞,我出钱买自己的股票,变成了侵害市场的利益,你在折价购买。问题是这个市值你也没支持我啊。如果现在不是这个价,我有必要干这些么。逼良为娼了以后,我真成娼了?
    总说A股企业藐视中小投资者的,我觉得A股投资者们,还是先摸一摸自己的良心,你有多愿意支持一个企业的发展。还是你就是喜欢讲故事,炒市梦率。
    每天都是各路妖魔鬼怪给你推荐市梦率,你跟他说这么高的市梦率傻子才买,他就破口大骂,你懂个屁,你炒过A股么?

    7年时间,格力电器经过多次送转和分红,经过复权之后的股价,
    格力电器从2009年均价1块,上涨到了2016年的均价20块。
    年均上涨幅度54% ,涨幅远超中国房价。
    这就是董明珠给广大股民回报的成绩单。
    格力电器从1995年上市,董明珠用她20年的成绩单证明了她自己是个什么人。
    .
    从1995年,董明珠被认为是无视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有无数。
    一轮又一轮的中小股东被甩下车了,
    过去20年,每一年都证明了用脚投票中小股东的思路是错的。
    中小股东的本事就是搭格力的顺风车,别把自己的判断太当回事。
    我也不知道中小股东们究竟是怎么想的,
    如果不信任董明珠的能力,就别买格力的股票好了。
    既然已经买了格力的股票,就信任董明珠到底。
    格力最近20年给股东增值上百倍,
    不是因为你成天把董明珠当贼防着、监控得好才创造了奇迹。
    完全是董明珠自我实现、自我挑战的本性在驱动她做事。
    .
    买格力股票本质就是相信董明珠有这个本事把格力给经营好。
    董明珠在2018年到任期合同到期,届时她64岁,
    任正非、柳传志、鲁冠球比她大十岁,让她干到70都没问题。
    中小股东把力气用在支持董明珠连任才是正经。
    否则还是早点把股票卖掉吧,
    换一个能跟董明珠做得那么好、年年给股东大笔分红的接班人,
    那完全是千里挑一的概率。
    .
    对比一下优秀的家用电器类股票,最近7年在股市上的表现。
    青岛海尔,2009年均价2块,2016年均价10块,最近7年的年均上涨幅度26% 。
    青岛海信,2009年均价3块,2016年均价16块,最近7年的年均上涨幅度26% 。
    美的这两年风头正劲,我这里只能找到3年的历史K线图,等待热心看官增补。

    对董大姐印象好很多啊,之前查资料就觉得是个女战神,说中国女权要树立偶像就树立这样的,别搞些乱七八糟的衰仔,董大姐这个才强。

    很有意思啊,知乎的有些小朋友们又开始指导世界级企业老板做生意做人了,世界精英在知乎,知乎还是早日建国吧。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只要她董大姐把格力搞好,产品好,纳税给力,那就是良心,毋庸置疑。

    至于她怎么搞股东,跟股东说什么话,管她的,人家关门说事,一群外人指指点点的,也是有意思,你们跟评论娱乐明星家事的街坊大娘有啥区别?反正我听她骂的挺爽的。玩资本游戏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事。

    看董大姐这个样子,听她的声音那么硬气,这何尝不是多年实干和有人爱戴的底气?你换个小心眼的资本家敢这么跟股东说话?

    有人说企业是你做起来的,股东的权利还是有的,这就是规矩。

    嗯,韩国也挺民主的,咋被邪教搞了?

    最重要的就是人,你懂金融能把实业搞好?有卵用。玩资本游戏的人总觉得自己在操控世界,幻觉满满。

    知乎的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吧!多少国企被卖给外资,格力也是其中之一,只是更幸运而已。正儿八经在做事的人靠一张嘴跟资本战斗,这需要的是勇气而不是疯癫啊。

    大姐加油,等你搞出格力电动车!

    你以为个性是随便能玩的么,争议是谁都可以有的么?

    只有掌握绝对权力的一把手,才能把个性这么公众展示。

    什么叫绝对权力?跟报表上她股份比例没太大关系,说董只不过是个经理人那些太不懂中国。

    一个干销售出身的,人情世故不要太懂,有的是招数能让你如沐春风的帮她达到自己的目的,能如此强势的发泄自己的脾气,是多年大权在握的底气,没有资本背景的普通职业经理人能做到么?

    中国企业的股权结构和股东背景看个乐就行了,
    所以谁告诉你格力不是董明珠的?任正非还说华为不是他一个人的呢。

    现阶段,中国做的好的企业特点就是只有一个老板,董事会就是个摆设。

    所以,我说独裁比民主效率高你服不服。

    对,我说的是效率,没提持久度。
    你们去过格力总部吗?
    你们当过国企的基层员工吗?
    你们了解国企的基层员工有多么的懒惰吗?
    董老大用了20年时间当上了格力CEO,带领格力进入世界500强,你们可以吗?

    我倒是会觉得你们这些白眼狼会在2003年有个土豪说要给你8000万年薪卖掉格力的时候会跟那个土豪讨价还价;比如:8000万一年太少啦,必须得加多200万,不然老子不卖。

    人家CEO在股东大会上跟小股东开会,你们不但不给掌声,还偷拍视频并且配文格力董事长在股东大会上因为不给掌声而大骂小股东不给掌声,格力CEO毫无素质可言???

    恕我不能理解你们的思维逻辑,因为我从小老爸就教育我有人演讲完后一定要先给掌声,有疑问也得先给完掌声再提问,因为这是对演讲者最基本的尊重

    嗯,顺带说一句:My Father is a peasants

    I just want to say that脑子里模糊记得一件事
    大概05年左右的时候,国美起家凭借的一项手段,就是降价。
    但是这个降价的成本不是国美自己出的,是商家出的。
    国美压商家货款,一压一两年,然后用这个压下来的款逼着商家降价做活动,商家不降就继续压。
    当时国美随便搞个活动,卖的电器价格比出厂价都便宜,也算“造福”了一方百姓。
    就是那些被压货的商家,啥康佳、创维啊啥的苦不堪言,
    不同意吧,拿不回钱;同意吧,更加赔钱。
    (后来黄光裕进去,我想应该得有不少人在家放鞭炮庆祝的)

    当时唯一敢撕破脸跟国美干的,就是董明珠。
    老子不吃你这一套,老子自己搞渠道销售。
    后来就有了遍布全国的格力专卖店……

    在那个满地的爷们被国美吃得死死的年代,
    只有董明珠,做了一件真汉子能做的事情。

    回到这篇文章上,如何看待这个言论?
    问如何看待这个言论还不如问如何看待这篇文章。
    这记者写作的风格快赶上碎嘴婆了,这尼玛叫新闻?
    把你们昨晚一帮老太太凑一块嗑瓜子骂人的闲谈拿出来了吧?

    根本上就是利益分歧。增发稀释股权,中小股东不满意。

    但大多数人只关注发飙、撕逼、反对票,却没关注这两个问题:

    1、增发是为收购珠海银隆,这是家什么公司?

    2、格力为何要收购它?收购动作表明什么信号?

    珠海银隆核心竞争力:

    董明珠说“珠海银隆是个未被发现的金子。从技术角度分析,珠海银隆的技术在中国是唯一的,这次收购对格力来说是如虎添翼。”她这么说背后有何依据?

    珠海银隆的核心科技在于“超导纳米环形结构新型电池”,凭借这个电池技术,其在2009年时就已实现电动大巴500公里续航,而且每次充电仅需十多分钟。这一技术被媒体认为是与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中聚雷天稀土锂电池并肩的技术。

    之后通过系列投资并购,珠海银隆建立起从电池、电机、电控、电空调到电动汽车产业链。

    在2015年,珠海银隆生产纯电动客车3189辆,纯电动客车年销量全国第七。对比其他公司,行业老大宇通销量超过2万辆,但与比亚迪相当。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订单达到7000辆。

    从数据看,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年增长迅猛。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3万辆,增长高达343%。国外相关的特斯拉,也在上一季度实现盈利。

    家电行业秋意渐浓:

    任何一个公司都不能指望站在浪潮之巅几十年、几百年,现在的巨头,一旦环境变化后就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恐龙。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说“适者生存,而非强者”,实非虚言。

    中国家电行业已经兴盛十多年,海尔的冰箱洗衣机、格力的空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第一之后还怎么更进一步呢?到了山顶,很难再往上,只有往下了。

    今年上半年,格力海尔两家公司营业收入已出现下滑。格力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3.4%,海尔同比下滑18.8%。美的所在小家电市场情况稍好,同比增长6.7%。

    前几天在谈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时,我说中国家电行业的今天就是几年后智能手机市场的明天,增长到头曲线只能往下。很多人不信,我们走着瞧。

    所以董明珠说“格力电器在空调已经占有40%份额,增长空间也不大了。是神仙也难做,必须要扩张。”当你处于增长乏力的市场,寻找下一个增长点事关生死。所以几大公司都在拼了命的投资并购:

    海尔55.8亿美元收购通用家电;

    美的40亿欧元收购德国机器人公司库卡;

    格力以130亿元对价收购珠海银隆;

    投资并购本来就有很大风险,整合失败案例大于成功的,特别是跨领域全资收购。不过事情已到这个份上,市场掉头往下:不转过几年死,转了有一线生机,这个选择如果是你来做,怎么做呢?

    怎么做都会痛。

    从董明珠的35岁以后充斥着各种不可思议的人生轨迹上看来,她的定位是一位企业家,企业家首先考虑的就是如何让公司长远的走下去,基本上良心实业家的口号都是类似于百年企业的长久发展计划。

    而投资者首选考虑的是回报,投资者厌恶风险,时间线越长风险越大,只有现在吃到嘴里的才算肉啊,因为未来各种各样的风险,自然是理论上越早拿到利润越好咯。毕竟没有哪个投资者说自己要把投资过的公司每一个都发展成百年企业,行业第一吧。

    所以投资者和企业家的核心考量有本质的不同,冲突其实本身就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对于股份制公司,税后利润一般有两种用途,一种是分红,另一种是将利润投入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去,在将来寻找和扩大利润增长点

    首先决定分红与否的就是以董明珠董事长为领导的董事会。

    股东可以以各自的股份比例进行投票表决,当然,如果大股东表示不爽董明珠的决定和言辞,可以换一届董事会看看。可惜事实上大股东二股东和第四大股东董明珠本人都对本届董事会很支持,虽然有时候董明珠女士吐槽起来也根本停不下来。

    董明珠的表述是基于一定的事实和自己的立场掺杂着个人讲话风格的对公司管理层和公司股东之间矛盾的回复,本身是没什么问题的。而且董女士是有底气的,毕竟决定权在自己手里,你们说啥都没用。

    董明珠(我)曾经说过:
    我就喜欢你们不爽我,可惜又离不开我,最后又不想也不能干掉我的样子。

  6. 努力是为了获得更多选择的机会说道:

    董小姐,你嘴角向下的时候一点都不美。董的发飙和之前王石姚振华万科股权之争一样,折射出当前国内市场经济规则意识的极度匮乏。有意思的是万科是前国企,王石和权力走的很近,而董小姐的格力直接就是国企,这份嚣张气焰也许是自恃有某种超然于市场之外的强力支撑吧

    然而他们如意算盘的落空正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规则、意识在我国正在缓慢而稳步的推进着。

    要知道这是董小姐的定增预案连国家队都投了反对票。

    楼上某个自称是接活小老板的答主,从个人英雄主义的角度解读并推崇董小姐的强人意志,并引用“我永远是对的,我不会错”这种鸡汤式的警句,只能让我再次感概——销售出身的老总在公司上了规模之后往往会遇到瓶颈。
    悲催的是董小姐的生意早已经不是“接私活”的小老板的规模了,她也把“我永远是对的,我不会错”这种思维带到股东大会上来飙,后面可能会发生比“卖一亿部格力手机”更悲催的惨败。

    格力作为一个国企能走到这一步,董小姐已经无人能敌了。
    说不把股东权益当回事的,要么没毕业,要么没在社会上混过。董小姐敢说那话,都是同行衬托出来的,知道不?
    等董小姐走了,格力至少属性减半。

    感觉董董说得没错哦。不是不分红,董董自己也没乱花钱,所以钱留着最后还是股东的,况且现在公司要发展,比如发展个100年,怎么能现在就放血呢。如果公司是我的,我也会这么想,很正常啊。

    好多支持董的人都打着董是世界五百强的董事长,怎么一步步带着格力成长的旗号…诚然,都是事实,如果不是这样,董也不会有这么多财富,且能安安稳稳地坐在董事长位置上挥斥方遒。
    关键是,这次的议案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连证金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都带头投反对票,这是什么信号啊?国家要拿你家的锅碗瓢盆去大炼钢铁,我还没有反对的权利吗?难道没有当董事长还不能投票反对么?这就是中国的造神运动,想想重大的决策失误哪个没有独裁的背景?
    最后,没有人否定董的能力,只是怀疑她一个快退休的老姐个人拿出10e参与低价定增,是不是聪明过头了?

    享受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却不想承担上市公司的责任。格力能做到今天上市公司本身带来了太多的助力,没有小股东的股本金,没有上市公司的背书,格力首先无法在市场上低成本融资,其次经销代理商和零配供货商不会多年咬牙砸锅卖铁支持格力,看看格力财报令人心惊胆战的应付账款,这大部分都是代理商和供应商的垫款,这是血汗钱啊。没有这么多外围支持根本无法甩开一堆的白电竞争对手。
    格力高管团队是功不可没末沒,可谁都知道白电企业发展除了高管团队,经销商和各总代理都是倾注了心血和真金白银的资金咬牙压货,好买的苏宁国美,不好卖的一股脑先款后货塞给代理商。格力这几年对供货商各种押款,账期从三个月到半年到一年,就这的情况下各家还给格力给第一流品质的供货,够意思吧?问问格力,你那专利多少是零配件供应商免费许可给你的,要不哪来的核心科技,每次看到那广告就想笑?这么多血汗钱垫资换来的是格力各种不务正业。格力地产咋回事,手机咋回事?董小姐真的世界不能没有你?膨胀的过头了吧,装啥清高?
    格力昨天坑供货商和代理商,大家忍了,今天坑小股东,还不让人说两句?这样下去,明天会不会坑消费者?
    看到一堆起手势“没有董明珠就没有现格力”的评论,实在看不下去,多说几句。
    1》“朱江洪,2001年-2012年任格力电器董事长。”
    论对格力的贡献,轮不到只做了4年董事长的董明珠来抢头功。
    2》格力2015年年报,营收同比下降28.2%,净利润同比下降11.5%。这是格力上市20年来首次营收和利润下滑。
    让格力业绩大幅下滑,这是董明珠掌权后功绩。
    3》股份制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全体股东,这是国家基本法律。董明珠持股0.74%。
    某评论里“不要和企业家谈法治”都出来了,叹为观止。
    4》董明珠2006-2015年从格力获得薪酬3645万元,另获得股票分红2.08亿元。
    不白干。分红董明珠自己也获益。
    5》假如定向增发通过,董明珠可按15.57元股价获得6000万股,假如复盘后股价涨至20元以上,董明珠个人获利至少2.66亿元。
    而公众持股比例将从73%降到59%。
    这是从占73%的股东兜里抢钱。
    6》可还记得牛皮吹上天的董小姐手机。

    有些人呐,别看了几篇软文就把董明珠吹上天。这几年董明珠在媒体上频频亮相,不愧是做营销出身的女人,配合要做手机的炒作,水军没少雇。但炒作到位了,东西打水漂,业绩往下滑,白搭啊。
    962年,一个叫巴菲特的32岁小青年搞了一个基金,
    他对想拿钱入伙的人说:
    我决定投资什么不要你们投票决定,我决定干什么要对你们保密,我每年分多少红利给你们要看我心情,我要考虑长期收益,你们不要跟我谈短期浮赢浮亏。。。
    你们要是觉得我行,就把钱扔过来,然后不要瞎逼逼。。。
    你们要是觉得自己玩的比我好,你们把钱拿回去自己玩。。。
    ===============
    现在是2016年,54年过去了,当年那些投钱的股东跟着巴菲特这个大独裁者赚钱赚得怀疑人生,没人多事搞什么投票选举投啥项目。。。
    这些当年出钱的都是大爷,都被巴菲特这个伺候他们的管家训得跟孙子似的。
    巴菲特就明着说:你们跟我沾了一辈子光,都发了大财。。。
    格力这些出钱的股东,跟巴菲特的股东是一样的,
    董明珠说的这些话,跟巴菲特说的也是一样的,
    类似的还有王石,万科那些股东,也都是跟着王石这些年捞了不少好处,
    =========
    所以呢,巴菲特,索罗斯,董明珠,王石这些人理论上都是伺候人的管家,
    但是你要是想拿钱出来跟人家沾光,就得老实当孙子,别以为出钱当股东就是大爷。。。

    1.格力手上千亿的资金,花130亿收购居然要定增
    2.就算能达到承诺的业绩,130亿的价格太高
    3.不到16的定增价太低
    4.只有一些利益相关的人和机构参与了定增,为什么中小股东不能参与呢?就算是20的价格,我相信参与的人也会很多

    举个例子,股东是业主,董小姐是业主+物业。现在董小姐想联合一些人减少我们20%的住房面积,在业主大会上,你认为能通过吗?

    说到底还是董小姐太任性了,这次收购如果使用现金,或是大家都能参与定增进行竞价,或是对中小股东的摊薄在10%以内,基本上结果会好很多

    格力分红的确很良心,但是这钱是所有股东的共同资产而不是某人的私人资产。

    国内A股高分红的还是有一些的,不仅仅是格力。举例来说:福耀玻璃、上汽集团、长安汽车、中国建筑、双汇发展、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大部分的银行。利益相关:本人现持有以上股票。

    2014年在开讲啦的讲台上我还记忆犹新 ,刚上台时甚至能感觉出她微微的紧张,撒贝宁在旁边还提醒了一下,记忆犹新的是只有两件事,提前格力是时的忘我和兴奋,提前儿子是的自豪和骄傲,她说外界传闻的铁娘子,但是一场演讲下来,我发现其实她是一个很可爱的人,非常纯粹,一个眼里只有格力的领导者. 从何雷军打赌开始关于她的负面就没有断过,一个被竞争对手和舆论恶意扭曲曲解的形象就那么慢慢被培养出来了,从开始做冰箱开始,就决定了她多元化的开始,或许她有言语犀利,或者不慎恰当,但她任是当年的铁娘子啊!

    钱是最聪明的,钱在谁手里不重要
    资本是聪明的,不代表掌握资本的人就聪明

    建议看一下格力股东大会的公告,特别留意过了的事项,和没过的事项。

    收购银隆是非常正确的!格力保留900多亿的账面现金,以募资的方式收购银隆是非常聪明的。所以这几项过了。

    但是募资的方式方法,收购的价格,涉及到的利益,格力掌握的不好,或者说董姐掌握的不好。需要各方继续谈。

    至于那些鼓吹或者撕逼的,我想说:
    1,董姐是国内不可多得的经理人
    2,伤害员工利益,员工不干
    3,伤害投资者利益,投资者不干
    4,62%,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数字是非常微妙的,也是非常恰当的任若想提高自己在华为的股份,估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之前分红再多,我真金白银花钱买来的,和我有什么关系?
    稀释了我的股份,我怎么和我的投资人交代?
    你之前贡献再大,难道现在公司就要按你的意愿玩?不讲这个规则,那讲哪个规则?
    中小股东短视,难道能确保格力能玩转新能源?
    董之前能够将格力经营得好,能确保将来就不出问题?
    以一个未知的投资前景来提高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吃相还如此难看,被否也就正常了。

    估计有人会说格力无董就玩不下去了,这我估计有这个可能性,但这若是股东的选择,那就自己承担后果吧。
    对于董说分红多的说法,第一她不能决定是否分红或分多少,这不是她的恩赐,第二即使不分红,一样体现在股价中,对投资者来说没一毛钱关系,你不分红一样到不了自己的腰包,反而现在的方案倒是明明白白的进自己腰包了。

    1. 相比于此次收购珠海银隆的体量,格力现金充足,却依然进行配套融资,原因应该是董明珠女士等管理层希望增持股份
    2. 有万科的前车之鉴,格力的管理层有这样的想法很合理。但珠海市国资委手中的格力股比不足20%,今天的格力不再有曾经健力宝的顾虑,主要的顾虑应该来自未来可能的公开市场上的举牌并购(如宝能举牌万科)
    3. 董明珠女士等管理层的动机其实不重要,市场经济讲的是双方平等自愿缔约。董明珠女士的这段讲话有居功自伟、把自己和股东摆到不平等的位置上之嫌;投票的结果显示超过1/3的股东不愿意
    4. 并购议案低票通过;配套融资议案被否决。股东不愿意的原因应该在于价格。价格问题是个大问题。管理层自己提出一个不合理的低价,让自己买企业的股份,这就是在稀释不参与定增的股东的股权、损害股东的利益,无异于抢钱
    5. 为什么说价格是不合理的低:定增价格只有格力当前股价的70%;格力当前的股价本身就是被低估的,原因很多,可能包括管理层在报表中藏利润
    一个非格力股东的看法,其实事情很简单,更单纯一点,可以用过去东家和掌柜去理解。首先,股东请你来,没让你白干活,给了股权激励,发了薪水,为股东赚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赚了钱分红,是董事会、股东会的决议,同样不是你一个人说的算,她说我不分红,你能拿我怎么样?这句话,完全是对股东权利的藐视,股东能怎么样,换人呗。乔家大院里,孙茂才被赶出乔家后去对手方那想谋份差事,对方给扫地出门,说了句:不是你成就了乔家,而是乔家成就了你。用在这我觉得是很合适的,当然董确实在格力干得不错,但格力同样成就了董,至少没亏待你。其次,股东对投资案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去年做了手机,请问市场占有率多少?卖了多少台,亏了赚了。现在又提出做新能源汽车,股东能不能质疑么?且最终,并购案还是得以通过,只是定增案被否了,而定增计划确实稀释了中小股东的股权,损害了利益,这明眼人都看在眼里,为什么不能反对。我觉得从她发言来看,有点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了……最后再说一句,股东可以买卖股票,投机也不是错,要知道钱是人家的。

    1.我承认董明珠是个优秀的企业家,但这不代表她在别的方面也很优秀。
    2.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领导者很容易失去对自己的正确判断,比她伟大的多的人也因为自大犯过错误。
    3.很多人提起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之间的矛盾,甚至举出健力宝的例子,这个也许真的存在,但这个可以解释董小姐的自恋吗?个人认为有点牵强,有点阴谋论。
    4.印象很深的一幕是一次撒贝宁和董小姐的对话,董小姐自豪地说,自己从不去电影院,每次想看电影就从网上下载。似乎很节俭很机智,但你在公共场合说这个真的好吗?
    5.我说这么多,其实不是针对董小姐,相反,我觉得她是个人物。我想针对的是一种在我看来很奇葩的观点:董明珠的成就比你高,所以她就一定比你们所有人更聪明,她随便一举手一投足都包含着你们无法理解的深谋远虑,普通人只能仰视而不能批评。
    低调了二三十年的企业突然变高调,感觉都是因为公司内部出了一些问题,需要转移注意力,毕竟大家都懂“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这两年董小姐突然很高调了,每天跟雷军、美的打嘴炮竖中指根本停不下来,一个身价过亿大佬天天像泼妇一样飙演技。
    万科的股权争夺战引发了中国众多股权分散的绩优公司焦虑,去年7月股灾后,格力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于20%的公司,屡屡成为险资举牌的对象。2016年中报显示宝能系前海人寿持有9010.29万股格力电器,占格力电器总股本1.50%,位列第四大流通股东。那时大家都在猜想:董小姐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王石?
    但是董小姐不是吃素的,马上抛出一个几乎打七折定向增发股票的方案,且好多数量是发给董小姐自己,董小姐以七折价格买股票,她自己是董事长,真是厚道至极——至少没有打一折把股票卖给自己。又想增强公司控制权,又不想花钱。如果你是股东,你能忍吗?
    兢兢业业几十年做到行业巨头CEO,原本是一个极为漂亮的励志传说。但董小姐如今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被夸大、曲解、肆意传播,人们更愿意把她当作一个笑话,一个不入流的、被移动互联网时代抛弃了、又不甘于被人忘记的老年大妈。

    从昨天开始,网络上就被【股东大会未获掌声,董明珠当场发飙】给刷屏了。媒体或误解或故意曲解,然后用夺人眼球的标题对董明珠进行“攻击”、“污蔑”和消费。

    路人如果仅仅看视频,也会这么认为,觉得她发飙是因为没人给她鼓掌,因为视频里她发了飚之后确实提到了“这是唯一一次没人给我鼓掌”,但是这真是她发飙的原因?显然不是!如果你读过她的事迹,看过她的采访,试着了解过这个人,就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网络上关于收购银隆最大的矛盾和争论并不是130亿估值,而是用增发股票而不用现金的方式。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确实,这个收购下来,中小股东手里的股票被摊薄了不少,所以大家都不愿意,用一些人特别漂亮的话说就是“你可以要求加薪,但不要来剥夺我的产权”。

    怕就怕这些人出现在格力的股东名单上。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格力特殊。如果价值投资者仅仅用会记学来衡量格力和格力的战略,迟早是要吃亏的。关于格力的复杂性,以前在知乎有人已经科普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我想说一说的是董明珠。

    董明珠并不是格力的创始人,但是她对于格力来说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吗?长点儿脑子的都知道不是。董明珠绝对不是一个优秀的甚至说合格的经理人(哪个500强的职业经理人出门不是商务座、头等舱和五星级酒店?),她强势,她说话直,甚至连委婉表达都不会,话里头到处是刺,让听的人浑身不舒服。但是她才是格力最宝贵的资源,她不是创始人却把自己当作创始人一样去对待格力。从她94年决定放弃销售来当部长开始,从她把格力一步步带上扩张盈利之路开始,有谁比他爱格力?我们这些价值投资者?我呸!我们不就是看中了她能给我们“赚”吗?我们会去想5年以后的格力,我们会去想50年后的格力吗?大家扪心自问看看。

    我上面说怕最怕,就是因为成熟资本市场提倡管理层是给股东打工的,但是就怕股东反过来对管理层指手画脚,外行指导内行。这个方案应该是格力花了很多心思提出和推行的,价格可能不低,股权可能暂时摊薄,但是董明珠想的是今后十年一百年的格力,我们想的是今后一年的格力。惭愧!网络时代大V云集,一个大V招手一护,一众小散蜂拥而上。

    我不是说投反对票不对,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对,没问题。但是格力的特殊要求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必须跳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表来看待问题。往往有的时候投资就是投资管理层。格力对待中小股东的厚道不是大家吹出来的吧?每一年8%的分红,大A股真心找不出几家了。董明珠说得让人很不爽,但是句句在理,甚至是那句“我就算不分红,你们又能拿我怎么样”。

    很多人批判格力的人治而不是法治,其实我想说的是,格力还真离不开董明珠。所以有这么多人在担心董明珠的退休时间问题,大家不是不知道。

    无良媒体们醒醒好吧,积点德,别再娱乐化消费董明珠了。有这种一把手,是企业之福股东之福。

    我特别能够理解董明珠会上发飙,有些话可能她不能明说,比如具体的战略,但是不明说,很多中小股东就反对,好不容易谈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阶段(但实际在董明珠看来还是能够大赚的价位,且能够通过发行股票绑住现有股东和管理层,确保平稳过渡),却因为有些原因不能明言,而被中小股东投挂了。“我本看往20年,你们却因为两三年的问题毁我大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啊!”,这也许是董明珠当时内心的写照了。气不打一处来……
    首先分红不是什么福利,只是个普通的决策而已,分的都是股东的钱,你拿我的钱分给我然后说这是你对我的好,这个逻辑太无耻了。职业经理人对股东最大的好,就是把企业的业绩做好,分红要是直接把企业抽干了,那就是个坏决策,最后吃亏的还是股东,经理人是要背锅的。

    所以首先董明珠要自吹自擂,都没吹到点子上。事实上过去几年格力的业绩还是很靠谱的,格力的股票也是资本市场的金字招牌,价值投资者的最爱,这才是你董小姐最大的贡献,你扯分红干嘛?

    话又说回来,董小姐这个经理人干得好,股东也不是没报答你,高薪奖金什么的没少发一分钱给你吧?董小姐讲,格力没亏待过你们!其实她的意思是说,我董明珠没亏待过你们(这心态你们感受一下),但是反过来讲,股东也没亏待过你呀,大家谁也不欠谁的。以前是同享福,现在大难临头各自飞,也无可厚非,人家没义务和你共患难。要是因为股东驳回自己的提案就拍桌大骂,那就是愿赌不愿服输了。

    她其实后面还有一段,是讲投机对企业的危害的,讲得不错,所有企业都希望投资者做稳定的长线价值投资,这不假。问题是,结合上面董小姐“格力没亏待过你们”的爆炸心态,其实她心里就是觉得格力是姓董的,铁打的董明珠流水的股东,这就是她的真实想法。那么问题来了,争权夺利的时候股东就是“流水的股东”,担风险的时候又希望股东都是稳定的长线价值投资者,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8月19日,格力连发35条公告,披露收购详情并表示将作价130亿元购买银隆新能源100%股权。收购完成后,银隆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全资子公司。同时,格力同时增发96.9亿元人民币进行配套融资。
    结果:收购银隆新能源议案赞成比例为66.96%,刚好达到通过标准。不过97亿元配套融资方案却被否。
    据悉,中小股东为否决此两项决议已经酝酿运作了一月有余。
    也不怪得,格力掌门人董明珠在临时股东大会上阴阳怪气说没人鼓掌。
    这一代中国企业家真的是一位比一位有情怀。
    细细算来,我好像没有持有过格力电器的股票,没有做过它的小股东。
    倒是持有过过格力地产,但是显而易见,我是被归入了要跟她谈股价的一拨人中的一员。
    二级市场是具有流动性的。中国的A股性质比较不同。千千万万中小股东也是有力量的,也真真正正为流动性贡献过力量。中小股东能挫败收购决议,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中小股东也为格力的估值撑起了半边天。
    最早企业上市,不乏政治需求。但对企业来说最大的好处是,低成本融资。
    说到底,这个钱是社会出的。不要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左一边是一致行动人和员工持股,另一边就成了不跟你谈百年大计的中小股东。
    你五年不分红当然行。但是企业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股价上。长期股价低靡,不是落得跟万科一样被野蛮人敲门的下场,就是最终导致自己融资成本上升。上市公司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有要尽的义务。
    中小股东的确比较“”短视“:
    一个是认为员工持股计划定价太低;
    96.9亿的配套融资中,公司控股股东格力集团拟认购41.88亿元,员工持股计划拟认购不超过23.7亿元。此次员工持股计划包括董明珠等6名董事和高管,董明珠个人出资9.37亿元,一个人占据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近40%。
    另一个就是质疑买银隆新能太贵。
    这家公司一年前估值大概25亿左右。尽管格力方面在澄清公告中强调,银隆新能源目前生产经营正常,在手订单饱满,纯电动客车产品供不应求,预计承诺业绩实现的概率较高。但是收购价普遍遭质疑。
    这就是“患不均”。另外格力账上现金超过900亿,区区100多亿的收购还是用不着增发配套融资的。所以无疑是出于防范野蛮人的未雨绸缪。
    董明珠就是很中气十足地告诉你,我这两个一个是要增加我管理层的控股比例我不想成为下一个万科;另一个绝对是有大利可图的,特斯拉都曾试图找我谈笑风生,我要撇开他自己干。你们不要短视,该给你们的我年年会照样给,格力不会亏待投资者。
    而这些年来格力的的确确十分对得起投资者。
    不过一码归一码
    如果你不拿由中小股东撑起半壁江山的市值去高价收购、低价增发。
    中小股东也万不会站在管理层的对立面。
    资本是逐利的,管理层不把他们当一家人也正常,
    但是也不要怪别人行使他们的权力维护利益。
    说到底,还是钱的事。一个以为你太贪,一个以为你太吝啬。

    企业级的目标是怎么让企业活得更久,任正非就说过,所有企业终究都会消亡的,我们做的只是让企业活得很久。
    一如现在的董小姐,去年的王石,都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这种视角决定了他们看的东西会很远,充满了魄力去破釜沉舟。

    股东是一帮拿着金钱的人,目标就是挣钱,这就决定了他们只会看到眼前的利益。这几年格力股票好了,分红多,我就持有;要是业绩不好,对不起,明天我就持有别的股票。

    这次格力定增,对于董小姐来说,利益如下:
    1,布局格力的未来产品规划,这是格力能继续活20年然后活更久的必然选择;
    2,采用定增而非现金流售后,是为了股权结构调整,增强掌控力,以后少被股东束手束脚;

    对于中小股东,这种定增影响大概有几个:
    1,股权滩薄(定增他们无法参与),可能意味着分红减少;
    2,收购充满了风险,收购后母公司会投入大量资源去新行业,这几年盈利必然减少,分红同时减少;
    3,毕竟电动车风险也大,万一新行业玩亏了,会严重拖累公司股价;
    4,格力现在利润挺好,现金流充足,就这么搞下去,未来五年也是能挣很多钱的,是一只绩优股,还是别瞎折腾了。

    大股东看得远,知道格力有董明珠才有现在,必须变才有未来,船上的人下船也不容易,也能从定增中得利,小股东代表的是散户,是赤裸裸的金钱,金钱是不会听故事,跟着你看远景的。

    金钱永不眠,不是么。

    、格力依旧是格力,国内中央空调目前最好的的是格力,国产空调相对价格贵的依然是格力。格力在空调行业的地位暂时还没有被挑战下去,就跟奔驰在汽车界的地位一样还没被奥迪打爆,你奥迪销量再好,你也必须承认我是一哥,你不承认,自会有下面的很多人承认。

    2、董明珠能在这么大的企业脱颖而出,和自身的努力、眼光、贡献分不开的。不是你几句话就能黑掉一个实干家,不是你用长相歧视、言语侮辱、变相讲酸话就能否认的。既然你那么厉害,把董小姐踩在脚下以显示自己的”高智商“,实在不行你就去格力,你行你上。

    3、董明珠在这个时候说这话正不正确,不正确!这话是不是实话,是实话。我个人是格力的股东,董明珠漠视股东这种行为站在我的利益点上来说是错误的,值得批斗的。但是我没办法否认,她说的就是实话。我们大多数股民买格力电器都是想赚钱,想发财,想投机,想价值投资。我们对待股价的波动远比关心这家公司的健康成长更敏感。一有事情,我们中小股东是不会管这家公司死活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抛售手中的股票。

    4、格力是我国制造业的骄傲,我希望格力电器能够稳定下去,战略能够实施下去。难道当前的任务不是怕格力的管理层不作为吗?在这个风口上,董明珠有作为还是错的?格力空调行业基本已经走到顶峰了,董明珠想给公司转型,这恰好说明了,董明珠对这家公司负责的心态。董明珠这个年纪本就可以养老了,剩下的时光无忧无虑了,一个女人既然如此强势,到底是为了什么?并且让那些毫不相干的人随意诋毁也要走下去?

    互联网放大了所谓普通人的需求,中小企业股东的需求,就是所谓的大众需求,董女士大才!
    请问一家年利润30万的餐馆,由你带着团队经营,当你只有一成股份时,估计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辞职另起炉灶。当你有6成股份时,你会对另外4成股份所有人(那个只拿钱不干事的,虽然他在开店时投了6成的钱)怎么看,你在年底给他分红12万时你怎么想。
    大家可以关注下川普老爷子,真是精彩绝伦,看看他怎么把帝国大厦玩的风生水起的,怎么玩日本业主的,比小说精彩太多了。
    能在中国把企业做到格力那个规模的人,都是雄才!不是每一头站在风口的猪都能飞的起来,华强北做手机的很多当年比雷军更有条件玩智能机,可只有小米飞起来了,因为雷军是营销大师。
    格力能到今天离开谁都行,包括离开董女士这个曾经的销售之神。格力必将进入动荡,或许今天的格力能把董女士踢开,或许董女士的销售思想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这不是董女士的悲哀,是格力的。目前肯定是内部觉得格力果子差不多熟透了,董女士为了格力下一步更好的发展在为自己离开布局,可她的布局影响了要摘果子的人的打算,国企嘛,国家的,败了就是学习经验嘛,又不需要哪个人来负责,到时候有个替罪羊进监狱待几年,到时候格力不行了,还可以把优质资产剥离吃掉,真的,我看到的是满满的都是套路,金典套路。况且目前董女士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别问我为什么这么说,我只能说,董女士有才,但有才能的人才能顶大雷不是吗?呵呵,我很理解董女士的很多时候高调宣传自己,把自己的相片搞得满世界都是,我看到了她深深的恐惧,和对格力这个一手带大的企业的不舍,到了她那个阶段名声对于自己都是副作用的,她为什么这么折腾自己,无他,唯自救尔。说到这,只想说,操蛋的政治,替董女士感到无奈。她已经进退失据了,但她连退出的机会都没有,现在退估计直接被再教育,只是高调更容易被拿捏把柄,搞不好董女士会在两年内会和诸老爷子一样被再教育。如果我是老板,我会给董女士两成股份,要求她六十岁退出一线当战略顾问。这个世界没有如果。祝董女士好运。

    这只是预先计划的年度例行黑我明珠姐事件,以财媒渣记为主,为甚么?你问我为甚么???年度黑我明珠姐,不正是趁着三季报难看挖坑下去大家一起抢筹码,然后排排坐好等着分红么?

    当然,也可能是大家担心明珠姐退休撂挑子不玩了,毕竟62岁了。万一强行派出接班人,不分红给大伙儿,那就更好玩。耶鲁基金都没撤,你们急个啥。

    说不定,大家配合明珠姐演戏给某方看,有前科的某方。

    指桑骂槐。可真是生气了。接近退休年龄的领导,尤其是处于明珠姐这种与格力荣损紧密相连的关系,这个时候会放开手脚做事,真正去为企业的未来发展不计得失的承担责任,毕竟,就算失败,大家之前也拿的蛮多。新领导要想大刀阔斧调整结构,威信资历成绩都不够格。你妹啊,你们这些蠢货,把老娘辛苦谋划的升级大业毁了,老娘很生气!就是这样,不被理解加委屈的情绪。

    话说回来,某方现在的思路也没错,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第一目标,错了,现在是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明珠姐要做的转型升级,风险预期确实比较高。

    而明珠姐的年龄问题和对接班人能力的质疑,叠加起来倍增了风险预期,投资人对这笔投资看淡,也不是不能理解。

    所以,站在三方各自立场观察,都没做错事。奈何,两方合流,独木难撑,毕竟,62岁了啊。

    这些家伙!明珠姐,咱不玩儿了,撂挑子!光荣退休!泥煤的,让这群装怂的孙子儿去洗手间哭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行不行的,姐你一句话的事儿。我赶紧挂上隔夜跌停单,明早吓唬吓唬他们去。

    以退为进,也是上策。
    孙茂才当初刚进乔家的时候就是一个穷酸的落魄秀才,被乔东家看上,以三千银两聘请了他。但不得不说,孙茂才确实是个人才,初进乔家就把乔家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以至于东家乔致庸不仅给予他高薪厚禄,甚至都愿屈膝给他穿鞋,按现在的话来说他是得到了老板的高度赏识和重用的。

    可惜,孙茂才并没有搞清楚对自己的角色认知与定位。自觉满腹经纶,有点成绩就膨胀了,听从钱家东家的谗言,开始算计乔家,为了分得乔家一半产业而把主意打到了乔家大奶奶的身上,结果计谋被识破,最终被乔家赶出大门。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所以他去找钱家东家,坦言想在钱家谋取一份好差事,当遭到拒绝时,他说我能让乔家生意做的这么大,也就能为钱家把生意做大。

    这时钱东家对孙茂才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你搞错了,不是你成就了乔家的生意,而是乔家的生意成就了你!”我觉得这段话说的太精准了。乔家虽然没有了孙茂才后生意受到了影响,但最终乔家并没有落败,反而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宏愿。

    而离开了乔家的孙茂才却并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应有的发挥。
    董小姐在董事会上的表现,她的语气,她的居高临下,令我好生厌恶,明明就只是一个管理者,却搞的好像格力是自己的家族产业。

    明明给股东分红是合理合法的,搞得好像是给股东分红是多大的恩赐。整个A股市场畸形,多数不分红,但并不代表分红的管理层是多么悲天悯人。随着投资者的成长,不分红的企业会受到股东们用脚投票。在香港市场,美国市场,分红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很多优秀公司都是一年分四次红,每个季度分一次。如果跟这些公司相比,董小姐是否还敢大言不惭。

    董小姐也好,王先生也罢,要学会尊重资本市场,学会尊重股东,没有股东出资提供平台,就没有你发挥才能的舞台!共赢才会大成!

    况且,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是格力电器成就了董小姐,而非董小姐是万能救世主,要不然说好的格力手机怎么老找不到踪影?很多时候,人们总是不能够认清自己,尤其是在顺境中,我们总是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无所不能,但我不得不说,认清自己的能力圈,不要瞎搞,不要乱搞。

    是牛市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牛市;是房市成就了你,而不是你成就了房市。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造就了时势,对于普遍存在真理,不得不查。

    董小姐带领格力多年,就算被大家认为无功但是格力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这样想来一群小股东因为自己的短视而组织格力的进一步发展,我个人是非常厌恶这样的股东利益的。

    但是,什么叫作“不给你分红你能拿我怎么样”?这是很明显的不尊重股东利益的言论,也违背了契约精神和企业制度,尽管以往的分红让股东很开心,也有别于很多疯狂盈利就你分红的企业,话说回来,别的企业违背了企业运营的规则,那格力也就有违背的理由?我认为,不,格力没有资格也没有任何理由打破现存的企业制度。

    你们说的例子我都懂,我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党,只想说,确实,企业家与gzw的博弈由来已久,健力宝确实是一个悲剧。确实,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矛盾越发突出,万科确实是个悲剧。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这些都是靠制度说话的,悲剧再悲也应该尊重规则!

    回头再看格力,股东大会投票表决,通过了收购,没有通过增发,为什么?收购是发展,增发却要削薄股东利益,基于这一点股东们投了反对票!不只是眼前利益,不只是短视,短视者根本不会让第一条收购案通过!大家都有资金流量表,看看现金余额一栏的钱够不够,不够想办法,为什么要把股东的股份稀释,同时董小姐自己股份反而上升了?当然,你我作为局外人可以看清原因,但作为局内人利益息息相关还能看清吗?

    说到底,这是管理者和投资者的矛盾,也是董小姐没有沟通,觉得凭自身感召力就能通过增发的美梦破灭。股东很理智,董小姐很辛苦,但是,资本市场尊重规则,同样也更尊重资本,想要通过增发,就一定要重视股东的利益,即使你忽视了股东利益,至少你也需要喝股东商量一下!我想,董小姐这次的强势才是增发不成的真正主因!

    我从来不理会网络喷子,但是面对这种完全没理性只为黑而黑、还大肆宣扬赚取阅读量的喷子号,我实在忍不住开火了。
    以下是我的点评。
    小宇点评:当蝙蝠侠遇到日本农民
    董小姐又火了,很突然的又火了,不是因为爱上这匹野马你就头顶都是草原,而是因为这位董小姐在股东大会上发了火,然后视频传的朋友圈到处都是,然后就被某公众号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挂在道德的耻辱柱上任意批判。
    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我会放在短评最后给出我的看法。现在我想先谈谈蝙蝠侠和日本农民。
    熟悉电影的朋友应该猜到了,这个标题来源于两部经典电影: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和黑泽明的《七武士》,两部电影都高位列于豆瓣电影排行榜的Top250。它们之所以如此经典,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中对人性的刻画。《蝙蝠侠》中,蝙蝠侠最后以牺牲自己名誉成为通缉犯的代价,保护了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维护了已成为罪犯的检察官的名誉。受了如此委屈,他只给出了一句答案“这个城市需要英雄,但不需要我这种的英雄”。《七武士》中,七名武士为了保护农庄的百姓,殚精竭虑周全部署,最后成功保全农村,但也付出了牺牲四人的代价。最后头武士离村,看着夕阳下四名同伴简陋的坟墓,说了一句画龙点睛的话:“只有这群农民才是胜利者啊!”
    是啊,这个世界上,那些什么不做的人,才是永远正确的,不是吗!!!
    董明珠团队带领格力走出困境,将格力带上市,做到中国空调第一,贡献了数以十亿记的税收,养活了以十万记的人民,董明珠是英雄吗?是的。但是她在股东大会上出丑了,所以我们要嘲笑她!
    格力近两年分红180亿元人民币,其他上市公司都做不到。董明珠是英雄吗?是的。但是格力这回的定增预案她也增持了,其中肯定有不能说的秘密,所以我们要批判她!
    董明珠不支持格力被短期炒作,希望大家都看重格力的价值而做投投资,她怎么可能这么善良?我不信,所以她这次的资本运作肯定是为了谋得一己私利,肯定是不想丧失控制权学王石!所以我们要骂她把她的狼子野心晒出来!
    公众号文章处处充斥着这类言论,诛心之言莫过于此!
    公众号的文章作者不但对资本市场一窍不通,而且连基本逻辑都丧失掉了。
    定向增发方案打七折是因为发布预案后股价持续走高,因为法律规定定增预案的底价下限是九折,后期折扣越高反而越说明股价走强。
    作者拿着这个批判董明珠,是想证明董的私心。可是外行的作者却不理解,在定增市场中这类预案比比皆是。这类基础知识的缺失导致文章充斥着莫名其妙的批判。
    文章作者的一个核心逻辑是:董是名人,董也发火了,所以董的嘴脸很丑恶,她是为了一己私利控制公司、罔顾中小股东利益,她这么高调只是一个中年女性的挣扎,进而将董明珠比喻成挣扎在甄嬛传中的广场舞大妈。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论点论据。
    格力如果预案实施不了会影响股价吗?作者不管。万一董下台了,格力换了个新的董事长还能表现好吗?作者不管。只要作者不爽,他就会把董痛骂一顿挂在公众号上换点击率。其他的他都不管。
    我不知道作者买不买股票、有没有买过格力,但我至少敢说如果作者买了格力股票,他一定能跑赢大盘,算上分红还会收获不浅。如果没有董明珠的格力还是能走到今天吗?我敢说绝对不能!董明珠之于格力,就像雷军之于小米,宗庆后之于哇哈哈,柳传志之于联想,能走到今天居功至伟。
    董明珠提出并购案怎么了?!她要增持怎么了?!她拿自己成绩说事怎么了?!她应得的!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董更关心格力;格力的发展,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董更有发言权;格力的成败,没有任何一个人比董承担更大的责任!对于格力来说,董就是目前最佳操盘人,董一定比其他股东更能管理好格力。她主导的方案,我相信一定是为了格力着想。不是因为她的什么名气和语录,而是因为过去二十多年来她带着格力走到今天这一步。
    除了态度有些激烈,我不认为董在这件事上有什么错误。格力董事会按法规提出预案,按法规提交至股东大会,按法规发起投票流程,没有任何违规之处。股东们有权用脚投票,董有权发表自己的不满,大家都是在合法合规的执行自己的权力!
    而作者却阴险的揣测董是在消费中小股东,还拿着万科和王石的丑闻来暗示董明珠也是同样作为。就像享受完蝙蝠侠的保护之后把他逐出家乡,农民消费完武士们的守护之后任由他们自生自灭。看着公众号作者的文章,我想起了苍蝇。
    对,就是鲁迅笔下的那只围着英雄尸体嗡嗡叫嚣的苍蝇。
    没有英雄的时候,他们呼唤英雄;英雄站起来的时候,他们打倒英雄。他们受难的时候期待英雄救赎;他们享福的时候憎恨英雄的力量。他们想让英雄为自己奉献,却又不允许英雄有自己的诉求。他们被罪犯伤害的时候求救于蝙蝠侠,却在安全以后通缉他想置他于死地。他们在屋子的地板下藏满了谷子和米酒,却不肯给武士们足够的食物来支持他们打山贼,哪怕武士们是为了保护他们的村子!
    小宇的点评快到尾声了,你问我那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对不起,那篇文章充斥着荒谬的论点、无聊的人身攻击和炫耀般的吐槽,一点都不值得我去反驳。好不好你觉得呢?
    国家经济在发展,国民素质在提升,任何你看不顺眼的现象都会消失,so,随他去吧。但是在现阶段的国内,谨记一点,不要做蝙蝠侠,不要做保护村庄的武士,不要做英雄。毕竟某人说过一句话:“真正完美的世界是不需要英雄的”。
    最后,祝老百姓们完美,老百姓们胜利,老百姓们万岁。
    董明珠很烦恼,像王石一样烦恼。明明是为了公司好,收购个大公司,给你们个大利好,投资者为啥不买账呢?不是说,并购重组之后都要涨涨涨,管理层都要被夸夸夸吗?
    2010年~2015年间,A股完成的并购交易事件总计1万2千多起,交易金额14万亿元,并购事件还在不断升温。
    一项并购案是否算利好;方案能否通过;对股价的影响是什么;收购案有啥风险?要想理解董明珠、王石的烦恼,我们就要扒一扒上市公司收购资产那些事。

    一、如何判断一个收购案好不好?
    主要看三点:溢价高不高、能不能提升业绩、有没有利益输送。

    1、溢价率高不高?
    珠海银隆本身估值才50多亿,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成熟,格力溢价一倍多收购,遭到很多投资者质疑。但其实溢价一两倍收购,已经算是A股的良心公司了。
    唐德影视公告拟以现金方式收购范冰冰名下公司无锡爱美神51%股份。无锡爱美神注册资本300万元,被估值8亿;
    暴风科技收购稻草熊影业60%股份,稻草熊影业账面资产为3835万元,评估价值却高达15.2亿,刘诗诗以200万获得的12%稻草熊股权,3个月就能变身2个亿;
    新文化拟以21.6亿元的价格收购千足文化100%股权,对应其账面净资产1428.49万元,增值率超过150倍;
    兔宝宝以5.02亿的价格收购净资产账面价值为984.16万的多赢网络,并购溢价近50倍……
    上市公司敢于实施高溢价收购的底气似乎都来自对未来业绩的信心。此外,上市公司对市场非常敏感,并购题材一般都是在风口上的企业,很多并购,闭着眼睛都能看出来,是大股东想拉升股价。

    2、承诺收益靠不靠谱?
    如果并购标的确实很优秀,吸引了一大批购买者,并购方当然愿意支付较高的溢价。所以并购的溢价到底高不高,主要看其并购标的盈利能否符合预期,能否对上市公司形成利润贡献。与之配套的,并购标的一般都会做出业绩承诺。但有些业绩承诺看上去就很不靠谱的,我们就要留意了!
    例如,以千足文化为例,截至2015年末,其净资产仅为1428.49万元,做出的业绩承诺是2016~2019年的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亿元、1.9亿元、2.3亿元和2.76亿元。
    另一家多赢网络,在2013年~2015年上半年,净利数据分别为68.08万元、512.7万元、291万元。但多赢网络做出的业绩承诺是,2015至2017年净利润分别达到2500万元、3375万元和4556万元,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82.24%。按照常理而言,多赢网络几乎不可能完成业绩承诺目标。

    3、是否涉嫌利益输送?
    这种情况肯定会在一些公司中存在,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主要看交易关联方、获益人是谁。当然,没有确凿的证据,我们也只能是小心推断,避免跨省。
    兔宝宝停牌筹划资产重组期间,其实际控制人、董事长丁鸿敏前后两次合计出资71.6万元接手了多赢网络70%的股权。当多赢网络成为该公司并购标的并被作价5.02亿元后,70%的股权已经升值为3.51亿元。于是,媒体质疑公司涉嫌利益输送和掏空上市公司。

    二、一个收购方案是否能通过?
    估计这个问题连董明珠、王石、刘诗诗都想知道。一个完整的并购交易从意向接触、尽职调查、发布交易预案、股东大会召开、证监会审批核准通过,短则半年,长则一年。

    股东大会召开——
    一般来说,A股市场对并购重组之类的方案都是持欢迎态度的,因为股价会涨啊!
    但偏偏董明珠、王石都很烦恼。前脚万科重组深铁资产基本黄了,后脚格力收购银隆也眼看告吹。

    有意思的是,股东大会上,董明珠发飙,给股东们上了一课:要做投资者,不要做投机者!而投资者恰恰是把自己当成格力的主人,用手中的投票权给董明珠上了一课。

    这次大会的一堆议案,而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其实就是两件事:
    1、买珠海银隆,争议是买得划不划算,珠海银隆值不值130亿;
    2、增发募资97亿,争议是增发股份好不好?除了参与100亿定增的格力集团和董明珠,所有股东持股比例都被摊薄了20%。
    作为A股的两大价值投资标杆,万科和格力的投资者中,价值投资者(包括证金在内)占了很大比例,看问题的角度还真跟普通股民不太一样。
    上市公司管理层如果不想在股东大会上太尴尬,当然要跟大部分股东、持仓机构达成共识才行。

    以格力为例,为什么证金公司和多数中小股东都对董小姐投了反对票?
    说白了,银隆的估值水分太大不是最大问题(收购银隆的议案毕竟还是勉强通过了),格力的股票折价太多才是问题。增发带来的持股比例稀释过大,严重侵犯了现有股东的利益。万科定增收购深铁地块,也是同理。
    麒麟财经认为,如果董明珠、王石是用现金购买或平价增发,而不是低价增发,估计议案早就通过了,也无需现在这么烦恼了。

    监管层审批——
    今年以来,从证监会到交易所,并购重组政策和监管全面收紧,沪深交易所频频发出监管函,质疑并购重组标的业绩、资产估值合理性。
    单单上半年,沪深两市就后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因各种原因终止了重大资产重组,涉及金额高达1367亿元。除证监会方面表态外,的重点关注问题中,虚高的业绩承诺也频频被交易所“点名”。
    今年5月,江湖传言,证监会叫停上市公司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四个行业的跨界定增,原因是这些行业估值往往高得离谱,业绩又不稳定。
    6月7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暴风集团等上市公司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议案,暴风的议案未获通过。证监会给出的审核意见指出,由暴风集团申请材料显示,标的公司盈利能力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不符合《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相关规定。眼看着20亿泡汤,刘诗诗估计也要哭晕了。

    三、收购方案对股价有啥影响?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简单,目前来看,大部分实施并购重组的公司,在讲故事阶段,基于并购实现弯道超车、带来业绩改善的预期,短期内股价都会飙涨。
    最近几年,中小创类特别是有较高市盈率的公司尤其喜欢并购重组。因为在并购一家企业后市盈率会有下滑。但因为并购重组概念、题材概念,并购方的股价会迅速上涨,市盈率水平也会回到并购以前甚至更高。
    比如深信泰丰收购神码有限,变身中国最大的IT领域分销商,复牌后,股价都创历史新高,成为2015年不折不扣的明星股。
    即使重组方案有利益输送的嫌疑,兔宝宝在去年10月19日公告复牌后,仍然应声大涨,连涨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49.14%。

    四、收购案的风险,重点在“商誉”

    但是在故事讲完落地后,股价的表现可就不一样了。
    很多公司都是为了在短期内提升股价,互联网热就收购互联网公司,新能源热就收购新能源公司,这类并购行为无论是收购股权还是资产,基本都是失败的。
    一场风风火火的收购案后,可能带来几年的亏损,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商誉。
    所谓商誉指的是,在并购过程中,并购者为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收购溢价。商誉每年都会摊销,当被并购资产无法达到预期业绩时,计提减值就会增多并会冲抵利润。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并购机器”——蓝色光标。公司从2010年上市以来一直在买买买,累计并购18家公司。2015年三季末,蓝色光标商誉达到50.88亿元,超过了净资产。
    但是蓝色光标2015年在营业收入同比大增了44.31%的条件下,营业利润却巨亏4.48亿元,主要原因就是该公司旗下数家子公司,受市场因素以及业务调整等因素影响,2015年度经营业绩情况下滑较为明显,公司对溢价收购这几家公司时形成的商誉确认合计8.88亿元减值损失。
    过去三年统计表明,商誉水平的变化与股价表现有密切相关性:
    商誉水平快速上升之时(讲并购故事阶段),股价表现上佳;
    商誉水平居高不下之时(并购业绩兑现阶段),股价表现不佳。如果连续三年以上相对商誉值处于高位,就值得投资者警惕了。

    $上证指数(SH000001)$ $格力电器(SZ000651)$
    1/不要和企业家谈法治,企业不是政府,优秀的企业家往往是独裁的;
    2/也不要动不动拿股东说事,现代的股东制度才二百多年;
    这种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态,A/B股已经是变异体;
    3/格力是一家优秀的企业,家里的冰箱是格力的,质量确实很棒;
    格力是一家优秀的上市企业,近5年累计分红高达270亿人民币;
    4/董说的话糙理不糙,A股里真正想做企业的有几家?做得好的又有几家?
    没做过统计,但格力的分红率在A股能排前五;
    5/董这个提案不Ok,虽然宝能已经进场,但中小股东无一支持,说明价格还是有分歧;
    也不应该拿过去说事,这是明显的父母逻辑,我对你好,你就应该怎么样的逻辑;
    你对我好是一码事,但这件收购是另一码事,一码归一码,不能混淆;
    6/拿自己的节俭来对照130亿的收购不合适,明显的逻辑乱用;
    当然上梁不正下梁歪,董的节俭对企业文化是很Ok的;

    个人对董明珠抱有敬意,这个时代,真心做企业的已经不多了;
    真正把企业当成良心来做的也不多了;
    至于董的个人股权和财富,恰恰说明了法治的成功;

    接触过很多企业家,也让他们看过知乎的评论;
    结果有人说:喔;
    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你怎么评论好嘛;
    除非你不用格力的产品,就像我不用格力的空调;

    知乎里面(包括本人),大致属于专业技术类的人才;
    但和企业家相比,我们也弱爆了;
    我们只会从单纯的技术角度来考虑问题;
    同时把复杂的事情简单的用自己的逻辑去套用;

    但江湖河海有多深,我们都不知道的;
    中国的企业家多半是低调没个性;
    就凭董的这个个性,也要给她点个赞;
    况且她一直在为格力工作,在很多场合;
    没有董明珠,格力做手机的新闻有几个人知道?

    无论怎么样;
    当我们所有人都谈论一个人的时候;
    她就已经赢了我们绝大多数人;

    1. 这是从一位担任过董明珠司机很多年的人告訴我的(我就坐过这師父的車一趟,沒想到他有这輩份),師父說董明珠很火爆,很狠。有一次她赶一趟飞机,有事打电话回总裁办,結果是一个新入职兩星期的小妹子接的电话。这个嘛….董明珠一上來就是下了道命令,对面那个小妹子也是入世未深,听着董明珠语气不礼貌就問董明珠是誰,董明珠听了是那个火啊,馬上回一句「妳不知道我是誰?」就掛了电话。机智的看官們也猜到了吧,沒錯,在董明珠回了珠海以后她第一件事就是立刻沖上总裁办,問上次是誰接的电话!! (我听到这也是暈,这会刚下飞机沒其他要緊的事么?) 然后很自然的那小妹子就被辞退了。你們站在妹子立場感受一下(我估计这妹子会直接成為董明珠終身黑吧),說完这个我也就下車了,師父还一个勁的想說下去,看來也是有点經歷。

    2. 这是和总部一个挺受器重的中干喝酒时候说的。有一天董明珠給他打电话,問他下班了沒,怎么还沒下班,不要加班太多要注意身体之類的,然后一番問暖之后话题一轉,「那个XX啊,有件事想問問你的…..」,然后接着就聊了一番正事,作為中干的这位老兄也是不得不繼續加班趕任务啊….据他本人表达,他是认为董明珠这老太婆挺可愛的。

    3. 这是來自於董明珠的一封內部邮件,她給她秘書發了一封邮件,內容很簡單,就是说最近有一款空调在欧美銷量不錯,要多多关注一下,也就兩句话。她秘書一下子把邮件標題改为「最高指示! 董总XXXXX」,然后下面收到邮件的包括几个副总总助,模具厂,生產部,出口技術部,出口部等等一系列关於该款机型的整改任务下發,中途还立了各种期限,把任务列为最高級別。在任务散發开的时候自然我也收到了此邮件,说实話我本身也沒在意,这种緊急重要的郵件我一天收最少30封,是一个同事无聊把邮件翻到最頂才看見了董明珠的名字…..然后我仔細把邮件从头到尾看了遍 (我很少这样做,因为大部份事情我是先知道后才收到郵件,而且每一封都細看就沒时間干活) ,看完后給我的感覺就是,下面这幫人是不作不会死啊,首当其沖就是那位秘書的过度理解,把一句话理解成为一系列的任务了,而这位秘書不参与任何实务,只是幫董明珠打打杂务传传话而已,結果因为这位兄台(我見过他本人,是一位年輕的小菜鳥,开个会都不知所措),本來一系列的高端柜机,中端重点換代机型的生產任务都被打乱了。

    4. 从其他已離任的中干口中听來的,那时候董明珠上任董事長未到兩年,我认识的就已經有2个中干被辭退,2個離職(中干总共才20个不到)。他們都說很难,在格力越來越难。給大家說說在格力的中干都是什么样的人吧,所谓中干就是各部門/厂的头头,少则管个50人,多则管个上千人,大部份是中年男人有些都奔50了,無一例外都有一个家要养的,年薪不高但算上分紅也不低了,少的也有几十萬,換作是我,沒什么特別大动靜我是不会換工作的,做到中干快的也要十來年功夫,可是到現在为止中干換手率是越來越高了。

    从毕业开始在格力体系内做 从经销商到销售公司 从销售到渠道
    开省级经销商大会听过董明珠演讲
    不过这些都不是重点
    董明珠是一个从基层做起来的人, 人到中年 丧夫 失业
    一人到珠海打工,没有任何背景,从卖场导购做到厂家销售业务,从区域销售经理干到全国总经理,格力能发展成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化空调企业(现在又在转型)没有董明珠是肯定不可能的。过去董奶奶千秋万世,现在董奶奶是带格力走向另一个辉煌还是深渊,谁都不知道。
    从草根阶级干到一个体系内统治者的人都有一个通性-强权领导。
    我觉得董明珠,她不是一个女人。
    至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

    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 凡夫俗子,跟人家不是一个社会层次,不是一个思想境界,再加上媒体照猫画虎,如何能做到客观地评价?
    我通常的观点是:普通人,顶多可以评价企业家的产品,或者公众人物的事迹,但不要断然地评价他们的人品或作为。

    据参加股东大会的网友在股吧留言:董总刚进来大家并没掌声,后又进出几次才坐下来,也没有掌声。
      而据澎湃新闻了解,董明珠因此当场发火,直言这场格力股东大会至今为止唯一一次她进场没有鼓掌的。她分析,没有鼓掌,可能是有些投资者对格力收购银隆不满,她已经在网上看到了各种不满格力低价增发收购银隆摊薄股东利润的言论了。
      这次临时股东大会的目的就是对增发股份并募资收购银隆新能源的提案进行投票表决。此前,格力电器公布收购方案后,在投资者群体中引发了极大的争议。
      随后,在回答股东提问环节,董明珠当着一百多号人的面,开门见山: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给你们越多,你们话越多,两年给你们分了180亿,你去看看哪个企业给你们这么多?格力从1个亿、从1%利润都没有甚至亏损的企业做到今天,达到13%的利润,是靠你们来吗?是靠我们的心。”
      董明珠一通脾气发下来,现场鸦雀无声。

    首先格力是个国企,等级森严,壁垒很多,如果说外资企业或者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是扁平的话,格力内部的结构就是个庞大金字塔。不知道这种结构是怎么形成的,去过格力和美的的工厂,氛围和感觉完全不一样。如果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下格力的发展史,一个公司的风格和创始人有极强的联系。从其他几位的回答中的一些名词,比如高干、中干、部长等就可以看出有着国企典型的特征。
    在这种企业中,包括董明珠在内,都只是一个岗位而已,哪怕是董事长,但是我们看新闻都能看到别的国企有高层人事变动,但是格力的变动很小,尤其是董奶奶,位置坐得很稳。这也能看出一些董奶奶的手段,并不是贬义,有些欣赏,也有些心疼。
    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搜一下,叫做“我为什么要从格力离职”。格力进去从实习开始做,基层的员工很少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工资也很低,所以唯一的希望就是被领导赏识,尽快往上升,但是升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越往上盯着你的人越多,企业内部是板结的,你不从这个位子上走开,别人就上不去,岗位是定死的,不想很多开放的企业因人设岗或者灵活度。而这些岗位带来的权力又是很吸引人的,曾经和格力还有它的配套商打过交道,侧面了解到,在外人眼中,格力门口的保安,哪怕是刚上岗的,都是个小官,因为他能决定什么东西进厂,什么进不去。所以,这是一个人治的公司,人的权力大于规则的权力。

    好的,接下来讲到董明珠的经历了,大家都知道,她是从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所以这种企业的利益关系她是最清楚不过的了,并且运用的游刃有余。格力的每一步大的变动,她都能更得人心,或者说将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结合到一起。对于格力这个庞然大物来说,董明珠不过是个可替换的人,今天没了她,明天就会有王明珠李明珠等等,所以董奶奶必须要做一些让这个公司不能不有她的事情来,比如,多参加演讲重于提高格力的毛利,把自己和格力画上等号,让自己成为格力的代言人。当然,这些并不能完全体现这个企业的风格,我曾经花一个礼拜仔细研究格力的报表,其他的不说了,只一点,凡事董奶奶占有主导权的分公司,她的亲信就会把配套公司开到那里,不占主导的地方,利益就是由别人来分配。所以,一开始接触格力,觉得是五百强好兴奋,后来越来越没有兴趣,也为董奶奶心疼。如果在别的地方,她的精力应该能放到更能提现价值的地方。我又想到好多,也许她就是天然适应这样的地方呢,又或许她只有在这里才能实现她的价值呢,又或许……算了,不想了

    至于董明珠,我只分析,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她吧。

  7. 有病也不给你治啊说道:

    格力电器销售业绩的断崖式下跌,网络上的反映大多是董明珠不行了。小米的销量下滑了,同样迎来的是雷军不行了的评价。甚至人们很快地联想到,华为虽然如日中天,但任正非已经七十多了,如果华为没有了任正非,那会怎么样?

    大家有没有意识到,我们在获知这些企业出现问题时的直接联想是什么?就是他们的领袖不行了。这是可喜又可悲的。可喜的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明星打造是成功的;他们的领袖的个人魅力为品牌的传播增加了不少分。可悲的是,这些企业过度地将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联系在一起,因此一旦企业有问题,马上会联想到个人的问题。成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中国的企业公司品牌很容易地与个人品牌、老板品牌联系在一起呢?

    一、中国的几千年的家长制文化,我们习惯于将成功归属于企业的家长上,并随着企业的成功而逐步走向个人崇拜。
    推动这种家长制文化的人,有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君臣文化;企业老板是君,高管是臣子,员工是民。大家唯君是从。对企业的忠诚实际上是对老板的忠诚。并且中国企业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一旦老板是有好几个人,并且势均力敌,那么这个企业的企业政治就十分的复杂,内部消耗十分严重。出现群魔乱舞,或者“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现象。

    二、政府的榜样文化,也是企业品牌个人化的重要推手。
    中国各级政府都习惯于培育榜样。抓典型,树标兵一直是我们传统的发展法宝。而我们的典型向来是人物,而非品牌。大家是不是经常碰到这种现象:如果一个企业业绩做的很棒,那各种大红花都会汇集到这个企业的老板身上。如果一个表彰大会老板不来接光荣榜,那后果往往会不堪设想。除非他的政治地位已经超越授给他光荣榜的地方政府。

    三、来自于公众的心理也是企业品牌个人化的一大推手。
    中国人的遗传基因里面已经深深地烙上了个人崇拜的影子。我们虽然都会说:对事不对人。但也正是这种对对事不对人的强调,反映出现实中我们的困境是:经常是对人不对事。我们习惯于对人敏感,对事不敏感。或者对事的研究兴趣大大低于对人的兴趣。因此即使在今天崇尚自由平等,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中国民众的心理还是习惯于对人不对事。我们还是较少地去关心分析格力、小米、华为,而是更加热衷于传播董明珠、雷军和任正非。

    如果以事的角度去分析格力问题,可以有很多方面的挖掘。不过我今天仍然从文化角度去挖掘。

    格力的业绩下滑,主要原因是格力传统的发展模式遇到挑战,由于路径依赖,发展文化的变革困难所致。

    过去的几十年,格力的发展都是依托其产品技术创新带来的产品力的增长。而这些技术往往与产品直接功能相关,比如空调的声音更小,耗电更省等等。但是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建立在产品性能价格比基础上的技术成长空间,遭遇了天花板,技术的创新更需要与建立在人文关怀基础上的智能化、电子化的研发技术相融合,同时营销上品牌化能力的成长也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而智能化技术、品牌营销技术不是格力老团队所具备的能力,格力需要培育这个新的能力,这样就需要新的团队、新的人才,新的价值理念。

    但是在一个发展了数十年的团队要脱胎换骨,建立新理念,培养新能力,其实是十分十分困难的。而融合新人的过程,又会碰到中国的企业政治。就像前面说到的中国人强于关注人弱于关注事的习惯思维也是会阻碍新人融入。于是企业的转型成长就成为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董明珠高调代言的事件营销,都正好说明了格力的困境。不仅是老业务的困境,也是新业务的困境,企业发展的困境,品牌营销上的困境。

    她的思维还停留在“我以我的人格担保”时代,感觉好像她拿出自己的信誉做保证了,我们就买了。

    这足以说明,她还不明白主流智能手机消费者到底要什么。

    如果说,我要买一把菜刀,一个砧板,一瓶好吃的豆豉辣酱。那么我就是想要踏踏实实品质,质量越好我越要买,多贵也行。比如菜刀,如果质量好的不得了,我买了以后用到死,我儿子接手以后能用到死,这东西质量好到可以家传。500块钱我也要买。

    但手机是只求质量的东西吗?

    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是讲创新体验的东西。如果我现在用的手机只能打电话,那么出现一种又能打电话又能发送文字的手机,我肯定就买。

    我当年为什么要买爱疯四?因为丫可以运行XP,丫触控体验比诺基亚N8高了不知道多少档次。我就冲这个买的,那时谁知道乔布斯哪根儿葱?

    “用人格担保”这种营销理念,你卖耐用品的话行,我买账。卖电子消费品你还用这招儿?脑子有毛病吗?董明珠咋的?董明珠就牛比啦?董明珠代言的手机就能跑分(用安兔兔)比小米高?董明珠代言的手机就能运行三百多个应用还不卡?

    原本我是对格力手机抱有厚望的:哎呀,格力做智能手机了,有看头有看头。

    怎料这种期待被董明珠一句话给泼冷水:我这手机只卖1000块钱。

    爷差你那1000块钱啊?高性价比的手机让酷派那堆人做就行了,足够满足价格导向消费群体就行了。格力那么大的公司却干这个?

    在我的想象中,格力应该砸很多亿,求贤若渴,招来很多优秀工程师,经过两三年的努力,打造一款用创新和跑分说话的手机。即便很烫,很贵,很丑,但只要他进入三星、小米、HTC这第一梯队,我就很高兴了,愿意买来试试。

    丫居然上来就拿价格说话???

    呵呵,我不买账。

    败笔中的败笔的就是拿董明珠当开机动画画面。自信心爆棚的不行了是不是?人格魅力厉害到要吃人啊?刚开机看到她就觉得这手机买的值?她以为她是谁?以为自己是希特勒?崇拜你崇拜到不行了?

    归根结底一句话,她把做手机当成做空调了。用白色电器行业的宝贵经验,以为在手机行业也能如鱼得水。

    「随意把一个商业行为,凭自己好恶,说成一文不值。」绝对是一件蠢事。 @yolfilm

    这是典型的“肉食者谋之”的思维陋习,不少情况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yolfilm 强调了格力公司的体量,分析了点击率,就得出结论:上市公司的行为没你想的那么简单,董明珠的行为是高级营销行为,屁民不懂别BB。

    但是,大公司、大人物的决策也并非如他想得那么高端。其实头脑发热常有,意气用事不乏。

    点击率是一方面,但点击率转化为销量的比率有多少呢?为什么不公布格力手机的销量呢?点击率上升,销量下降的话是什么原因?什么现象?

    董明珠的新闻报道出来后,我的生活中知悉此事的没有给正面评价的,基本都是吐槽其脑残。相信大家身边也是一样吧。共识度如此之高,少有少见。

    以新闻报道中董明珠强势的性格来看,我完全相信有可能她言路不通,头脑发热,自信心爆棚,导致出此昏招。

    因此,请格力员工来回答这个问题,会更有说服力。

    这个年代踏实做实业的人很少,女企业家更少,董很令人敬佩啊。再说如果很多人因为颜值来声讨这个广告,那么长相普通的女孩子岂不是要对这个看颜值的社会彻底绝望了?颜值高的妹子们又该为永葆青春做出多大的努力呢?当时光变迁,难道岁月沉淀下的自信与干练不是另一种美丽嘛?
    至少我觉得这个广告让我对格力好感增加不少。

    这事说明格力内部等级应该挺严格的的,否则这么2的事情一定有人反对,董小姐膨胀的都没边了,肯定都是这套体制惯出来的。

    挺好一个企业,又是做手机,又是做电视,全是非相关的领域。做就算了,开机画面真能忍么?格力自己员工的意见的恐怕没用吧,那消费者的呢?指望懂阿姨变身乔布斯么。

    我觉得董小姐已经是格力的包袱了,手机电视再赔点钱,家电龙头能不能保住都是问题。

    1首先,董明珠一定是认为她这么干的行为和结果是理性而会有成效的,也就是董不会没有目的性上的考虑,这个目的也不是单纯地主观上为了节约钱甚至出风头,别把企业领导人想得那么地摊野史的感觉。2其次,董的做法明显是有针对性人群的,也就是董对某一人群而言,她是人格魅力体,这大概是所谓的定位细分。3再次,短期效果来看,不论所谓知名度,美誉度,好感度,忠诚度等等角度,至少,不少人知道了这么回事。4主观上说,我个人蛮不认可的,许多人也不会认可,这种不认可是真实合理而必然的,董大概心理上对这种反感有预期的,但人家不在乎,没法做到,恐怕也不能做到多数人甚至所有都交口称赞,守住舆论底线就成,能争取就争取,争取不到也不在乎。5从长期来说,成王败寇的结果才是真理,虽然我不认可甚至期待她的这种方式遭遇滑铁卢,只是目前也只是事中而已。论成败得失英明愚蠢,事后才好盖棺论定。

    女性颧骨高,强势,克夫。相书谓,女人颧骨高,杀夫不用刀。此论断虽然是古人夸张之语,太过绝对,但是董明珠第一任丈夫确实早逝。

    眼型为蟹目,蟹目女性精明自私,任性而为,说话行事思维古怪,不通情理,不利感情。1,这女士最成功之处是她的眼神,眼神中透出威严,从她的眼神中看出不怒而威,她的眼神就是黑眼珠多,白云少,叫炯炯有神。这女人的官杀必然是喜神,只有官杀是喜神才能有职权
    和拥有最高权力。
    2,此女士的颧骨高,代表她的事业心强,喜欢做事业,喜欢做大事业,有雄心壮志,
    作为女人:面若无骨就是福,
    女人面善就是面无骨,无骨就是不喜欢做事业,所以说女人无才才是福,男人娶妻大多喜欢面善无骨感的那种,能夫唱妇随过日子。
    3此面相的法令纹深,包完了整个口腔,说明能管得住员工和下属,再顽固,再难缠的下属也爱管,有天生的管理能力,
    看看新闻联播的奥巴马,小布什或其它国家元首,都会有如此之深、长、阔的法令纹。
    但是法令纹长得过早的小孩会不听话。
    4,耳朵厚而有肉有耳垂,
    95%的成年人都会说出她很有福气,贵人多,60岁更辉煌
    5,鼻子(聪明看鼻),鼻梁高耸,说明此女士智商高,才华横溢。
    当运程行鼻运(41~50)时就是大成之日,大富之时,
    6,美中不是就是眉与眼大过于靠拢,那是廿九到三十二岁的运程,
    综合面相五官,
    此女士精力充沛,
    此女士嫁的丈夫并不是很满意。
    拥有这五官的大多是女强人。
    再从她的五官分析运程,
    少年时运好,
    青年时期运程不好,
    再进入鼻运才好运。

    插嘴,抢话,得势不饶人,目空一切,不懂装懂,逼得雷军最后不得已说,实在说争不过你,要不打个赌吧,不争了,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就1块钱……

    然后,10亿,了不起,霸气,豪气,冲云天!

    这都是谁啊?

    才一年多,就都忘光了?

    虽说女孩子有任性和不讲理的特权吧,但是董阿姨,你真的还认为你是“女孩子”?

    董阿姨做格力,好样的,其实她也是被逼无奈,你要知道一个传统企业要转型,内部斗争很惨烈的,如果董阿姨不高调,那么就意味着她必倒无疑。
    她高调,是因为她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同,必须制造话题让社会舆论去倒逼格力人改变,让格力的那帮子反对派必须听从社会舆论压力,统统给我闭嘴!
    这样,才有加大格力在未来的砝码。除了做给外部人看,做自媒体营销,还做给内部人看,在目前形势下,这是最好的选择。

    而雷军,也许最大的短板就是实体能力,其实雷军靠的就是中国过剩的智能手机生产能力,雷军帮助他们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又解决了老百姓用便宜手机和好用手机的问题,也是值得肯定的。

    我从来不认为一个企业领导,特别是这种大牌领导,做出一些举措是个人性格的拙劣性体现,都是有明确的目的和导向性的。

    我们需要研究的不是,董明珠多高调多讨厌,也不是雷军多阴险多黑暗,而是他们的成功之道。

    其实,董阿姨和雷老大都有他们的道,而且这个道其实并没有怎么冲突,只是为了彼此的利益而斗争在一起。然后一群根本不明白本质和真谛的不断传播和加剧这种影响,也许董阿姨和雷军在偷着笑……

    很明显,格力也觉得做手机是个可以连接生态的枢纽。
    格力自己有空调,冰箱等其他家用电器,一旦有了手机,以后搞智能家居那是妥妥的。
    现在我们感觉她是在赌气,其实这老女人心里精着呢。
    不要小看她,说不定当初十亿赌局的时候,她就已经有心做手机,只是没人知道。

    最后,我还是欢迎格力做手机的。至少做工这一块我还是很相信。
    但是前提是,能不能换一个品牌来做?
    别人问你手机啥牌子,我说格力的。
    听着感觉我拿这个空调在和人说话……
    董明珠吹牛逼、被打脸就是在下棋,因为她“精着呢”,老罗吹牛逼、被打脸就是传销,你们知乎双重标准有点严重啊。我觉得博眼球什么的也就说说了,本来雷布斯这一块钱的赌约就是临时想出来的,董明珠属于瞬发技能,事后不管她怎么辩解都是不履行诺言,虽然法律上没问题,但是有人吐槽两句也正常啊。帮着YY大盘棋,是能给发台空调还是怎么的?说难听点就是在洗地啊。虽然我觉得格力手机没什么前景,但依然相信格力可以从中获益,哪怕是教训,至少他们去做了。

    有谁想过:董明珠只花了多少广告费就让大家都知道她在做手机了?

    笑料式的炒作也是炒作,而且比纯广告成本低很多。董明珠一来一回这两出,难道各位没看出董明珠的炒作能力其实不比小米差多少啊。

    随随便便来几句话就能换来大量免费水军的这种营销能力,可并不是每个董事长都具有的。

    董大姐做手机虽然未必成功,但就这事的炒作过程手法,我觉得董大姐的实力还是不容小看的。

    其实我满喜欢董小姐的,董小姐是国内从空调转向工业机器人极少数的企业家,而且喊出了50亿的销售。只是这个年龄的小姐脾气大了点,我家那个像董小姐这么大,拿刀砍过我的。你不买我的空调不是有病么,这句话换在家里就是,老娘做的饭这么好吃,你为毛还要去外面吃?老娘织的毛衣这么好看,你去瞎买什么毛衣?其实老娘的饭和老娘的毛衣都挺好的

    从格力的空调解决方案来说,基本上是这么个道理,换句话说,雷军也可以把话说的这么难听上不了台面,但其实内涵差不多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换句话说,我觉得董小姐这么说,是代表了自己的信心和底气,用格力的产品完全满足用户的整体解决方案需求,而且价格不贵。

    所以,我们依然得发自内心的说,大小姐们脾气是差点,但是人真是好人啊。所以呢,我有时候觉得企业家就得有点腔调,对吧。

    而且一个内部讲话,圣母们会认为企业家没素质,那是你们看的太少,哪个牛逼的大老板内部不这么说话?不要流于这些表面的东西,要看他们真实的意图。如果我是经销商我不会生气,我会弄清楚董小姐的逻辑,然后翻译成我的话讲给用户。商场就是战场,李云龙一个鸡巴五个屌的说,人家董小姐为什么不可以?

    利益相关:我打算把家里所有的三菱空调全部换成格力。

    最近听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开自媒体、做公开课,要把自己做成一个大IP,我觉得非常欣慰:董阿姨——或者叫董小姐?——总算找到自己下半辈子努力的正确方向了。

    众所周知,“董明珠”和“格力”之间,几乎可以划等号。为了不断强化这种公众印象,董明珠甚至用自己的头像作为格力手机的开机画面。我觉得除了自大之外,这归根到底是不安全感这个全世界最普遍的妇科病在作祟:格力并不是董明珠的。

    格力的第一大股东,是珠海国资委;董明珠严格来说是位职业经理人。她和格力的关系,取决于珠海国资委的态度。

    尽管从2001年就成为格力实际上的掌舵者,但直到2012年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才集格力集团董事长、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三职于一身,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一把手”。

    她登基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珠海国资委曾下派一位名叫周少强的官员担任格力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并提名其为格力电器董事长候选人,但这一决定遭到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反对,后者合力将董明珠送上了格力电器董事长的宝座,而周少强很快就因为一起尴尬的违纪事件,失去了挑战董明珠权威的资格。

    在董明珠的努力之下,格力从一个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小企业,成长为年营收过千亿、利润过百亿的家电巨无霸。她的成就与美的电器创始人何享健相似,据媒体报道,何享健去年的资产就已经超过500亿元,而董明珠的资产主要为大约占股权0.73%的格力电器股票,价值约9亿人民币——不但不能与何享健相提并论,和美的新舵手方洪波相比也颇有不如,后者身家是董明珠的两倍。

    鉴于国企改革几乎不再可能采用MBO的方式——这是何享健、方洪波以及许多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源头——董明珠的资产很难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不过,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在如今这个“网红时代”,继续做大格力绝不是董明珠增殖个人财富增殖的唯一选择,“董明珠”这三个字本身就是座大金矿。

    自从2013年底和雷军约下10亿赌局,董明珠迅速红得发紫,成了企业家中的明星,受追捧的程度和马云、王健林等首富相比都不遑多让。

    不过和马云、白岩松、崔永元等名人有一点不同的是,段子手通常不会将鸡汤放在董明珠名下,这并不是说明她不够红,实在是因为她的语录太过彪悍,绝非鸡汤,倒像闷棍:

    “要么全力以赴的干,要么早点滚蛋,在任何一个位置混日子迟早会有人拿你开刀,你要明白,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如果你愿意被慈善,我建议你去要饭。”

    “我从来就没有失误过,我从不认错,我永远是对的!”

    “不买格力空调,你不是有病吗?”

    不知你看了董小姐的这些段子有什么感受,我是想起了一个人:唐纳德·川普。
    在中国企业家中,没人比董明珠更像川普的了。美国大选闹腾大半年了,相信很多读者听说过川普这个人,即使对他的生平事迹不了解,但很可能看过这张照片:

    以及他的几条语录:
    “我太有才了。有些人会说我非常、非常、非常有才。”

    “墨西哥送来美国的人都不是最好的人,他们送来的都是问题人员。他们带来毒品,带来犯罪,他们是强奸犯。”

    “我很有可能成为第一个通过竞选美国总统赚钱的人。”

    这感觉,是不是有几分董小姐的味道?

    董明珠和川普一样,攻击性十足,以冒犯对手为乐。

    川普将他之外的两党总统候选人骂了个遍,攻击希拉里尤其不遗余力,比如这条语录:“如果希拉里连她丈夫都满足不了,凭什么觉得自己能够满足整个美国?”

    董明珠每次演讲都要说些火药味十足的话。她经常不待记者撩拨,就主动出击,对竞争对手指名道姓的大加贬斥。有一次演讲,主持人特意告诫记者不要提敏感问题,结果董明珠自动开炮了:“x的和x米就是贼,就是小偷集团!”搞得主持人非常尴尬。

    川普和董明珠的这种大炮风格,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的企业家圈子中都是异类。做生意讲的是和气生财,川普和董明珠却像是生怕得罪的人不够多。但吊诡的是,两人都拥有大量粉丝。

    靠着这些粉丝的支持,川普过关斩将,赢得了共和党的党内选举,将代表共和党参加大选,有可能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

    我之前供事于一家以办会著称的财经类杂志。在我们杂志举办的各类会议上,经常看到董小姐的倩影。她所到之处,总是人山人海,粉丝如云。

    2015年杂志年会,董明珠被安排在分会场之一进行演讲,粉丝把会场塞得满满当当,隔壁是另一位著名企业家,照理说也挺有号召力,但就因为是跟董明珠打擂台,听众寥寥无几。主办方赶紧在内部群里号召没有任务的员工去另一个分会场支援撑场,以免那位企业家脸上无光。

    如果太史公来写这事,估计就会说“天下士往归董氏,明珠倾xxx客”。

    为什么大家都爱董明珠?

    除了带领格力营收过千亿这个骄人成就之外,我觉得还有几个原因:

    首先,公众喜欢铁腕人物,特别是在相对迷茫的时代里,公众就更容易将希望寄托在铁腕人物身上,所以政治家很少公开妥协。董明珠恰恰非常强硬,强硬到了不通人情的地步。

    两年之前,我听董明珠亲口讲过一件事。她制定了一条规定:在格力园区里,员工决不能走机动车道,违者开除。有员工违反了这条规定,被董明珠发现,马上开除,任何人说情都没用。

    其次,董明珠是从最底层的销售员打拼过来的,讲话一点也不温文尔雅,也没什么幽默感,倒是江湖气十足,甚至有点粗鄙——但中国老百姓就喜欢这个,和满口之乎者也的知识分子相比,挽起袖子吆五喝六总能收获大众更多的亲近感。

    尽管毫无疑问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但董明珠的才华经常被低估。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家缺乏娱乐精神,那些和董明珠同龄的企业家大都不喜欢做秀,没有一个企业家能像她这样,具有十足的娱乐爆炸力,尽管她自己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而年轻一些的互联网企业家,他们在作秀上的想象力,顶多也就到把产品发布会开成个人演唱会的水平,但董小姐根本无须唱,一开口就能把数亿人震个跟头:“1块钱不赌,要赌就赌10亿!”

    绝对只有天才的企业家才会抓住这样的机会,并且果断show hand。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敏锐和胆魄简直无与伦比。它就像龙卷风一般,席卷舆论场,吹出的红利,董明珠至少吃了3年,而且看来还能继续吃下去。

    同为大炮,川普有可能成为美国总统,董明珠这点上没法效仿,但在商业上,董小姐完全可以复制川普的成功,把冠名权做成一笔大生意。

    据《彭博商业周刊》报道,过去10年里,川普进行了大量冠名权交易,也就是允许他人用“川普”命名一些高楼大厦,从而获得每笔高达数百万美元的报酬。

    董明珠的IP生意,目前还停留在卖公开课,票价最高3880,有点八星八钻的赶脚,但一场公开课收益不过百万,如果采用川普出售冠名权的模式,董明珠的财富也许会爆炸式增长。想想看,一款名为“董明珠”的电饭煲或者洗衣机,是不是会更有卖相呢?
    我想起来我最初兼职做某品牌电脑销售的时候的日子了。
    我真的很用心的去做。
    我针对每一个用户认真分析需求,然后给他推荐适合型号,
    告诉他买i7根本就浪费,显卡是用来干什么的,用久了会发现轻薄更重要之类等等的。
    而且价格都比某东、某猫低不少。甚至比某宝都低,
    而且我用人头担保正品行货,而且我亲自送货上门,当面拆包装,分区。
    甚至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找我。女生要求装ps,flash这些需要破解的都可以满足。
    而且尽可能向上级要礼品,送水杯(很好看的那种)、支架、头枕等等等等。
    自己贴钱送雷蛇鼠标垫,办活动的时候优惠,随时都可以帮他清灰。

    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和我这个有魅力的人做个朋友不是么!!

    所以,我觉得当时在我用心推荐之后,没买我电脑的,

    的的确确就是个SB。

    我发现怎么这么多人都意识不到董明珠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宣传呢?而且这种宣传非常到位。
    10亿赌局、手机玩票、轰动话题,你以为只是任性?明明就是小米和格力的一个联合宣传。而且宣传效果在近几年逐渐发酵,让董明珠随便说一句话就能上科技板块的头条,一个赌局创造的价值,恐怕不止10亿。格力空调的宣传能力真的比美的志高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至于二线的海尔等,呵呵。
    而且,内部会议董明珠就是怎么说,都不算是政治错误。因为不是面向顾客搞销售,而是面向公司内部的激励或者口号。个人认为没什么不好。
    至于媒体又一次为了一个董事长的言论高潮,我只能说这么直的勾,你们也能上。不管你们怎么说,“不买格力空调就是有病”深深的印在读者脑子里。
    我感觉空调这玩意都一样差不了多少,但是现在我也只看格力了。。。。。

    董明珠就是传统家电行业里面走出的明星,和雷军等互联网圈明星一样,拥有了明星效应。怎么我们就不知道志高、苏泊尔、澳柯玛、新飞他们的董事长是谁呢?

    Q&A:
    Q:小米和格力搞联合宣传,不可能。
    A:两家可能没有通气,但是都在利用10亿赌局效应。
    Q:董小姐也要上鬼畜全明星?
    A:流出来的视频段子太少,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素材鬼畜她。
    Q:董明珠脑残,我不选择格力。
    A:雷军英语差,我不选择小米。大家看到微信微博大V发条小广告比自己一个月工资都高,看到各种奇葩各种姐姐因为丑的有个性而励志逆袭,于是说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出名就行,恶名骂名也是名。

    这个我不完全否认,因为很多时候是这个样子,通过吸引眼球,把大量的网民眉毛胡子一把抓,其中总有各种心态,有各种需求,总有一部分会转化成我的“产品”的消费者。
    但是,至少在这次的情况下不是这样。

    手机不是不入流的娱乐明星,不是网红或者段子手,大众对于后者的消费是快速、零成本、纯娱乐的,对其价值的不认同并不影响他们“怀着批判的眼光”去嘲笑,但是手机不同,选择手机时没人会买一个自己不认同的牌子,因为需要付出人民币,需要每天用,甚至代表着自己的部分身份,站在智商和道德的高点去嘲笑别人只是生活的调剂,没人会买一部让自己想起凤姐的手机,否则凤姐会比雷军更成功,因为她的群众基础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对于手机来说需要的是认同,不是简单地曝光率。

    当然也有例外,低端手机市场是不管什么认同感的,哪怕是凤姐手机,只要便宜好用名气大铺货多,也会很火。但是,董的消息,能传播到低端手机用户群里去吗?显然不能,她的曝光率局限于只能产生负面后果的地方,这个免费的广告失败了。

    我觉得锤子营销是成功的,他找对了观众群(IT、白领、刷微博的中年人),并树立了正确的、他的观众和用户认同的品牌形象(工匠精神、认真、逼格等等),并且这一切是几乎免费的。锤子的失败显然不是因为营销。

    近年来互联网热潮下涌现了一大批新锐,新潮的年轻科技企业,小米,魅族,锤子,乐视等品牌吸引和占用了大量年轻人的眼球和媒体关注度,相比中国传统制造业下的知名企业,即便是海尔格力美的等实力品牌,却难免给人一种老品牌,传统,不新潮的认知。近年来,相信很多传统制造业企业也在紧盯着小米、魅族等新兴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运作方式和成长轨迹,并希望有所汲取。
    小米、魅族、锤子、乐视、360等科技公司之所以如此火热的原因是,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鲜明,话题性极强的创始人,他们的产品永远不缺少话题和议论。正是话题和讨论制造了传播。京东老板娘奶茶妹妹结婚,怀孕满城皆知,但格力是世界500强,有很多核心科技的诉求点却少有人问津。陈欧的代言可以引发潮流,传统企业老板却未必能。因为他们缺少话题性,缺少能引发传播的条件。董明珠却有被塑造的可能性,她性格鲜明,强势,嘴炮很厉害,极容易制造话题吸引媒体的关注,她的风格她的强势也许和格力这个企业发展历程,品牌内涵中有一些契合,这时候想要走品牌人格化的路,塑造一个鲜明强势的董明珠形象就显得有必要了。格力要和小米对赌卖1亿部手机、格力手机的董明珠头像、格力的朋友圈广告就成了完成品牌人格化的每一阶段的营销策略。且看效果,董明珠做到了,现在的格力品牌就像董明珠一样,充满话题性和争议。但有一点依然需要解决,这样的争议对用户的感受是什么?这一的话题性是否会增进品牌的价值?
    从评论区我们也看到了,评论大多是些负面的。格力品牌依然需要扭转这种情况。我的一点看法,最近才决定玩一玩知乎,因为觉得老是闭门造车真的很无聊,需要参与一些话题的讨论。知道的不多,关注一些市场营销方面的话题。

    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我认为国资委或中央和这些准民营企业的矛盾焦点不在你说的那里,如果一个没有政治背景企业家出来把企业做大做强,国家只想一心搞死你?还是处心积虑地想把你卖了?
    国家只是怕你攒钱而已。如果珠海格力只投资不“消费”,国家针对目前的行业市场前景和格力的市场份额,它在有强大到国家不期望达到的程度的可能性,董系(代指所有上榜企业)如果有机会暗渡陈仓地悄悄渗入银行、电力、交通……这些国计民生行业,比如:在某天一鸣惊人地举牌工商银行,中央就很被动了,姜建清可能要红了。
    你在自己的领域在法律框架内随便玩,你如果跳出这个圈,去赚全国风险最低回报最高的钱,请记住那是国家的钱,这相当光明正大地逃税甚至反抢国税局。卧榻之侧,瓜田李下,在你风光的时候得懂得放权消势,你再爱国,你再宣传民族企业,你再标榜良心产品,也改变不了你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挣钱这个事实,也改变不了由亲及疏,做强自己小圈子这个基本目的,在这个高度上,就不要谈情怀了,那只会凸显你的无知和把其他人当傻子(确实傻子占比很高)的傲慢自大……
    现在格力的表态是【我现在自我发表一份《安全声明》,如果我这么做了,那即便我有心做我想做而你们又不许我碰的事,我也不得不只能暂时放弃,作为条件,短期内请允许我更加自由的制定我所在领域的计划。】至于什么事,我也不知道,其实也没必要知道。
    铁娘子的格力倒不倒跟99.99…%的国内消费者没有半毛线关系,我搞不懂有些人那独特的G点,莫名其妙地就高潮了。请问您为格力(代指所有企业)呐喊助威,你去苏宁、国美、专卖店买他们家的空调,人家会给你便宜一毛钱吗?
    做不到客观中立,不去看格力空调产品和售后有什么竞争力,不去看格力的价格和性价比同行业所处的水平,去谈什么情怀,去像歌颂刘胡兰一样歌颂一个以自我成长壮大为根本的商业集团……这大概就是“广告”这种恶魔可以生长的土壤吧。

    董小姐你从没忘记你的格力
    就算你和我一样 渴望着空调
    董小姐你嘴角向下的时候很美
    就像格力手机 开机画面
    董小姐我也是个复杂的动物
    嘴上一句带过心里却一直重复
    董小姐鼓励大家都买空调
    陌生的人请给我一台空调
    所以那些可能都不是真的董小姐
    你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强人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空调
    这让我感到绝望 董小姐
    董小姐你熄灭了烟说起从前
    你说空调卖不出去了 还有明天
    董小姐你可知道济南夏天酷热
    在五月的早晨终于丢失了睡眠

    所以那些可能都会是真的董小姐
    谁会不厌其烦的安慰那无知的经销商
    我想和你一样 不顾那些空调

    等一秒吧 董小姐
    续一秒吧 董小姐

    Quora上有一个问题 Why are ‘Made in China’ products often associated with being poor in quality? 国际上对中国出产物品的评价是廉价产品只有经济水平最低的阶层才使用。而"中国制造"在国人心目中的印象有多差也不必我多说,否则也不会出现年初的赴日购买马桶和电饭煲的热潮。在中国,制造厂商们没有几个人愿意对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他们拿着最少的工资,连自身的生活都无法保证,怎么可能会有去提高和完善产品的意愿。而格力做了两件事:1. 建立’格力电器工程学院’,自主培养实干人才促进格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企业;2. 自主进行科技研发,八千人的专业技术团队,每年40亿的研发经费。

    董明珠身处中国制造行业,她最了解中国制造业本身的问题:没有把消费者的核心利益放在首位。格力在2015企业第五次产业升级的时候提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既是格力站在中国制造业龙头老大的位置有能力做的,也是董明珠真正想带领中国制造业做出好的产品、在国际上获得好的声誉。

    这句话是董明珠在14年召开全国经销商大会时的内部讲话,去年全国空调行业的市场份额格力占了七成,她讲这句话有的是底气。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您可以使用这些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